《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
《论语译注》系名家力作,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是当代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是春秋时期最博学者之一。孔子的言行举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一直被后人推崇为经典。《论语》全书二十篇,其中涉及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的治国见解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更有孔子因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而表现出来的深深的无奈。 作者于是精心编撰了此本彩图版《论语》译注心得。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即原文、译文和圣人的智慧。这三大部分相互联系,译文是对原文的意译,使其简单易懂;圣人的智慧则是以原文为基础展开的评论,其中有幽默生动的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更有从孔子言行中悟出的生活感言。为了便于展开圣人的智慧,书中将原文相关章节进行了
图文配合,二百余幅精美古代版画,还原经典的产生年代。 选字注音,将偏僻字读音一一标注,使读者诵读经典顺畅无碍。 读解心得,今人面临的心灵困惑,用独特的视角以及今人的标准,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论语》主要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通过《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修养理论、处世原则等。 本书是一部创意迭出的、全新的《论语》,运用图片、图注、注释、译文、导读等手段对《论语》作了全方面的解析,从而把《论语》的真实意蕴和盘托出,使《论语》的现代价值和魅力得到限度的彰显。
《孝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规划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种不同的“孝”的内涵,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两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诵,其影响甚至远及异族他国。“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十三经译注:孝经译注》的译注者汪受宽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周详浅近的解说和清新雅致的译文,不但准确传达出原著的精神,也为广大读者顺利阅读和理解原著提供了便利。
《线装经典:四书》是中国古籍中的传世经典,也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书中阐述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保存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五经”和“四书”就是其中最古老的部分。
《周易》系《中华经典精粹解读》第三辑中的一种。通过对《周易》部分篇章的原文呈现、简明注释、晓畅译文及扩展阅读、文后点评,帮助读者朋友了解《周易》、读懂《周易》。全书以易理为中心,经文、彖传、象传相随而行,辅以精当的注、译、评,充分彰显《周易》的深刻易道和闪光的。
《国学典藏:论语全解》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其蕴含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国家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治天下”,历史上,无论在士人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作为一部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全书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的智慧具有广泛普适性,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所以,它能够跨越时空,到今天仍可以给我们的心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国学典藏:论语全解》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之魂
《温公家范》以儒家经典论证治国之本在于齐家的道理,广泛选取历代人物史事作为“轨范”、“仪型”,具体阐述各项道德准则和治家的方法,既采用儒家经典的所述道德准则与相关事迹,又辅以司马光本人的论述,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家庭伦理关系、治家方法、子弟的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思想都对现代人经营家庭有借鉴作用。
《论语》和《老子》是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初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书采用编、译、注、释的方法,力图用现代的观点加以诠释。希望通过本书的工作,让老子和孔子尽量以本来面目鲜活起来,让经典阅读变得稍微容易些和有趣些,为推动文化经典的阅读尽一点微薄之力。《论语》和《老子》作者多年来从事文化经典导读的教学工作,写作中结合人文教化的时代宗旨,注入了自己深切的体会。本书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也可作为公共读本供有兴趣者阅读。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是一部妇孺皆知的哲学之作。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是儒学主要的经典,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便于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本书在编撰体例上对《论语》的20篇分别逐一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力求以详细的解析和现代的眼光进行有实际意义的阐释。
《长城抗战:谁守卫中华国土 抗战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史记忆》采用纪事本末体,以人类战争文明史与鸦片战争后至抗日战争百年中华民族复兴史、抗战史为双重视角,记叙西方列强侵略和掠夺中国经济及各种资源,一步步不断殖民、分裂和瓜分中国,以致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引发中日两国历大的军事战争——抗日战争,重点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区所发生的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长城抗战”、“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的深远历史背景、不同历史起因、前后历史事态演变及其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所在。以“大历史”全景观,开创中华民族复兴史记忆解读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