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亦名《孙膑神课》,是一种稀见古籍,传为鬼谷子之徒、战国军事家孙膑创作;所谓“心髓指要”,是对《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艰涩内容的注释或翻译。据载,《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明代万历年间国家即有藏本,现仅见有民初上海广益书局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两个印本;由于《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历史久远语义深奥,且内容大多隐而不彰,故至今未见有注释本刊行。古人在《六壬神课金口诀》中所阐述的理论,贯穿着术学的哲学思想和数理逻辑法则,隶属于应用易学范畴。校注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珍稀古籍注释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承继往圣绝学,浸润要义,今结合自己家学之传承和历代的
《从政心得》汇集了清朝名幕汪辉祖以数十年官场经验写就的《学治臆说》和《佐治药言》,以及元朝名相张养浩的从政名著《三事忠告》首次解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为官密码和游戏规则,堪称古代官场教科全书,为历代地方官吏和幕僚的枕中鸿宝对于个人的立身处世也不无裨益。 《三事忠告》影响了日本一代企业界精英。张养浩说,“天下之职莫过于选相,宰相之职莫过于用贤”。日本企业家广庆太郎深受启发,提出企业的经营者也应该以“用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并根据张氏的观点提出了求贤选能的方法。
本书所收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国学经典性启蒙读物。在古代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为普及、*有代表性的三种,世俗或将它们并称为 三百千 。这三种读物中,《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时,《百家姓》产生于北宋初,《三字经》产生于宋元之际,尽管产生的时代不同,到明代都已成为相当流行的启蒙读本。
《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一,儒家 “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尚书通解(1)/钟永圣国学大讲堂》尽可能用通俗化的表达进行历史叙述,尽量抛开对一字一词的考证式的解释,而着重在人性分析上面,着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进行分析,理清其中的关系和脉络。以古今“人性大体不变”为基本原则,把沉寂的古代经典,活化成历历在目的往事,帮助人们理解中华上古历史。
《诗经》是中国部诗歌总集,对后代影响极其深远。本书以风趣流畅的笔调,介绍了《诗经》中的典型诗章、相关背景,以及历代关于《诗经》问题的种种议论。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饶在趣味。 本书用漫话的形式,将诗人的生命历程、作品的内涵与诗艺表现作为叙述重点,着重艺术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全书包括的这些短文,每篇处理一首诗,或一个特定事件。各篇分读可以体味作品的精华,合观则可得诗人的身世与人格。既是非常好的文化小品,也是学术小品,很适合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这版《山海经》是一本精美的图画书。它遵照《山海经》原文描述,将这本古代奇书中记载的奇花异草、神鸟怪兽以彩绘大图的形式展现。彩图画风唯美,雄浑而不失飘逸,图中动植物丝毛鳞羽纤毫毕现,美不胜收。图旁配以白话解说,图文并茂,连孩子都能轻松畅快地读懂这部古代奇书,亲近国学经典!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睦亲》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55则,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
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提出了两个极富创建性的论点:一是对莱布尼茨受白晋所寄的伏羲八卦图启发而创立二进制这一说法予以了否认;二是来华的传教士将部分中国科技文化带回欧洲,从而对欧洲的近代科学产生了影响。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成为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其儒家思想致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尔雅翼》为四库全书之一,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凡七万九千零七十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六千七百五十二函。
《山海经名物考》对经文所涉有关蓬莱神话系统的地名、物名、神名做了缕述和考辨,从火山地理学、道家仙境说、神话发生论等角度,系统地揭示了传说时代和史载时期诸多的文化现象。是书力图扭转中华文明欠涉海洋、睽隔火山的保守观点,在尽力介绍诸家之说时,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见。一言以蔽之,地中海一代的古希腊文明有桑托林、埃特纳、维苏威火山做灯塔,东中国海一带也有蓬莱、方丈、瀛洲等神山,《纬书》所谓“神丘火穴,光照千里”,此之谓也。由此观之,儒宗之圩顶月角,道士之天宫云城,文人之扶桑若木等都可有新的解释。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编,与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当时治史名家,历时19年,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是中国史学界的一大创作,与《史记》并称为古今史学大著,为学史者之著作。 司马光主持编纂之《资治通鉴》,其意在于“治道”,故对史事裁选,极为明确: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以及才德并高、行为世范、与国休戚的人物,都叙述详明,以作为当时和后世的借鉴。而于骚客吟咏、隐士高蹈等无关政治民生的人物言行,均不予记载,故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这等隐士高才,均不见采。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
五代南唐有两位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铉和徐锴。徐铉传的《说文》即今通行本的《说文解字》,徐锴传的《说文》为《说文解字系传》。通行本《说文解字》与《说文解字系传》在内容、每字的笔画注释、各字之间的次序上,均有所不同。根据周祖谟先生的研究,《系传》有许多长处,它除引证古书和今语疏证古义和古语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许训解古书;二、说明古书的假借;三、说明古今字;四、说明引申义;五、兼举别义;六、辨声误。 《说文解字系传》有三种版本流传,其中以清道光年间祁嶲藻刻本为,这个刻本据清顾千里所藏的影宋钞本和汪士钟所藏宋椠残本校勘而成,远胜它本,故据以影印。
《论语通解》是作者整整40年研读《论语》的心血结晶。正文每字都注上汉语拼音,为读者准确朗读原文提供基本依据。每章一般包含三部分:原文(加上新式标点);译文(按“信、达、雅”的要求提供现代汉语翻译);说明(取代过于繁琐的注释。或择引旧注,或自出简注,或略陈管见,或有所辨析);此外,有些章节还会安插讨论(由著者提出问题,简析问题,或阐明今读今译的依据,或提示对“古为今用”的思考等,融会贯通,以进一步为读者释疑解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 《论语通解》学术价值较高。
本书是李一忻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讲课记录写成的,兼谈象数与易理。此书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逐字逐句讲解《易经》,谈象、演数,阐理,莫不娓娓道来,道尽《易》中精微,是学易之人不可不读之书。
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作为纪传体,它又不同于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深远的创举。 《白话史记(图文精释版)》甄选了《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中的精彩篇章,将其译成白话奉献给读者,以帮助读者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图解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图解论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内容,让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本书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为修撰《资治通鉴后记》而作的札记,共16卷。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书中所记大多为作者所见所闻,记载真切,所记史事注明来源。《涑水记闻辑佚》《温公日记》《温公琐语》《诸家著录题跋》附录在文后,同时还有人名索引,除使用四角号码检索外,还增加了《笔划检字表》,增加读者查找的便利性。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编,与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当时治史名家,历时19年,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是中国史学界的一大创作,与《史记》并称为古今史学大著,为学史者之著作。 司马光主持编纂之《资治通鉴》,其意在于“治道”,故对史事裁选,极为明确: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以及才德并高、行为世范、与国休戚的人物,都叙述详明,以作为当时和后世的借鉴。而于骚客吟咏、隐士高蹈等无关政治民生的人物言行,均不予记载,故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这等隐士高才,均不见采。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
《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百种图书,其中五百多种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或存目的,在纪晓岚所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它们被统称作“水乐大典本”。一九八二年,钱钟书先生指导乐贵明先生编辑出版了《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对《四库全书》中所辑“水乐大典本”百六十四种“别集”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据已经编妥的《永乐大典索引》,抽出六千四百九十五条《永乐大典》原文,与四库辑本条目逐一查核,竟有一千八百六十四条被四库馆臣有意无意漏辑。就是说《四库全书》裹价值高的“水乐大典本”,条目漏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八。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这个事实,科学地证明了两点:一,《四库全书》中的“永乐大典本”并不可靠,第二《永乐大典》不容辨驳的可信性。对《四库全书》,《四库辑本别集序》中有一段准确的评论,值得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