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心得》汇集了清朝名幕汪辉祖以数十年官场经验写就的《学治臆说》和《佐治药言》,以及元朝名相张养浩的从政名著《三事忠告》首次解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为官密码和游戏规则,堪称古代官场教科全书,为历代地方官吏和幕僚的枕中鸿宝对于个人的立身处世也不无裨益。 《三事忠告》影响了日本一代企业界精英。张养浩说,“天下之职莫过于选相,宰相之职莫过于用贤”。日本企业家广庆太郎深受启发,提出企业的经营者也应该以“用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并根据张氏的观点提出了求贤选能的方法。
本书所收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国学经典性启蒙读物。在古代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为普及、*有代表性的三种,世俗或将它们并称为 三百千 。这三种读物中,《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时,《百家姓》产生于北宋初,《三字经》产生于宋元之际,尽管产生的时代不同,到明代都已成为相当流行的启蒙读本。
《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一,儒家 “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论语(现代版/插图本)》在原先的基础上强调了体例上的统一。本书还体现《论语》原著风貌,作者在拆出原文过程中,重新把现代版的白话语录,进行恶劣一次再三推敲的重新酌定。 本书的特点,就是打破原书分类的条条框框,按照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进行了重新分类。此番则除旧布新,重新归类,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使人一编在手,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周礼》所记载的饮食制度为中国古代饮食制度之滥觞,其所蕴含的饮食思想和饮食观念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周礼》食官规模庞大,有50种食官和3794名餐饮技术人员,其职能涵盖了饮食活动的全过程。 王雪萍编著的《周礼饮食制度研究》以《周礼》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梳理、整合饮食资料的基础上,依照食官职能,明确《周礼》饮食制度的类别与内涵,从学术层面考察《周礼》食官制度、饮食结构和膳食制度、饮食器具使用制度、食礼制度;结合先秦其它文献和考古材料等,采用比较的方法,点与面结合的方式,辨释、考证相关制度,展示《周礼》饮食制度的全貌。
《论语》是儒家头等重要的经典,记载了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论语》是中国文化原典。它的教诲和影响,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行为方式和心理习惯中,是中国人人的文化宝典。 系统论专家,特级教师刘定一先生,在精研《论语》数十年之后,写出了这本《论语读本》,此书订正多处前人误读误解,补充了大量新鲜有趣的内容。有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译文,注释、注音、插图、导读,全方面辅助当代读者阅读。得到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台湾作家张大春全力推荐。
本书从仁者爱人、为人知礼、学以致道、仁义之交、孝悌齐家、处世之道、君子境界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的思想精髓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德不孤,必有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儒家经典,让《论语》指导现实人生!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开启智慧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读诵和诵行等方式,及时的从经典中吸取丰富的五德能量,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用道德的能量开启、保持心脑之间的慧性通道,成就具有道德心灵和智慧头脑的栋梁之材,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成为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其儒家思想致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词诠》是集释古代汉语的重要著作,之所以言其重要,是因为它代表了应用现代语法学并给合传统训诂学研究解释虚词的开拓性实践。作者在语法学初兴之时,写就《高等国文法》,中有论述虚词部分,因文法书的性质,不能尽言作者虚词研究心得,所以,另辟新章,写成专论虚词的著作。作者的虚词概念,不单包括通常无实在意义的虚词,也包括有一些实在意义的代词和副词,这是别有眼光的。全书收录3472个虚字,按照注音字母排序,每字下先分别词类,再续以解释,再举出例证。此书最突出的特点是既有意义训释,更强调虚词在语句结构中的功用描写,这是过往从训诂学出发单纯解释意义所未曾有的,是一进步。
《史记》是西汉时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作的一部的历史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且是清代乾隆年间刊布的《二十四史》之。全书用五种体例组织而成: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五种体例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史记》的问世,把我国的史学发展推到了的新阶段,它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史学发展领域里一块不朽的丰碑。《史记》的史体,对后世史学的发展起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宋代史家郑樵说过:“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通志·总序》)。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睦亲》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55则,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
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作为纪传体,它又不同于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深远的创举。 《白话史记(图文精释版)》甄选了《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中的精彩篇章,将其译成白话奉献给读者,以帮助读者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钱穆先生为文史大家,尤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精研甚深甚切。《论语新解(精)》乃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实为阅读和研究《论语》之入门书和推荐阅读书。
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提出了两个极富创建性的论点:一是对莱布尼茨受白晋所寄的伏羲八卦图启发而创立二进制这一说法予以了否认;二是来华的传教士将部分中国科技文化带回欧洲,从而对欧洲的近代科学产生了影响。
《汉书窥管》是“汉圣”杨树达先生的代表著作,是《汉书》研究公认的集大成著作,代表了清代考据学直至民国时期现代学术兴起对《汉书》研究的精湛水平。本书体例依照《汉书》篇目,以《汉书》疑难章句为纲,先录儒先成说,再作按语,作者以炉火纯青的文字音韵训诂文法校勘修辞学养加以辨正。全书涵盖古代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个学术分支,是古代汉语专业的书。
《尚书通解(1)/钟永圣国学大讲堂》尽可能用通俗化的表达进行历史叙述,尽量抛开对一字一词的考证式的解释,而着重在人性分析上面,着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进行分析,理清其中的关系和脉络。以古今“人性大体不变”为基本原则,把沉寂的古代经典,活化成历历在目的往事,帮助人们理解中华上古历史。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很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本书是其解读本,由钱宗武解读。
《图解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图解论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内容,让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版《山海经》是一本精美的图画书。它遵照《山海经》原文描述,将这本古代奇书中记载的奇花异草、神鸟怪兽以彩绘大图的形式展现。彩图画风唯美,雄浑而不失飘逸,图中动植物丝毛鳞羽纤毫毕现,美不胜收。图旁配以白话解说,图文并茂,连孩子都能轻松畅快地读懂这部古代奇书,亲近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