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是我国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据义类编纂的词典,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古文字学方向兼有重要意义。全书本20篇,现存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等。后世还出了许多仿《尔雅》之作,号为“群雅”,由研究《尔雅》亦产生了雅学。本次约请专业研究者精选底本,详加注释,进行翻译、题解,以使读者更方便阅读、使用。
《史通通释》是《史通》的的注本,本书是《史通通释》的整理本。《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较晚出,而能更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尚书考异尚书谱》的问世,被视为尚书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谓:“宋吴棫、朱子、元吴澄皆尝辨其伪,然但据其难易以决真伪,未及一一尽核其实。鷟是书则以安国《序》并増多之二十五篇悉杂取传记中语以成文,逐条考证,详其所出。”《岳麓书院国学文库:尚书考异尚书谱》对《古文尚书》进行了广泛而仔细的辨伪搜证工作,发现《尚书》古文经二十五篇中的文句与先秦两汉文献蹈袭雷同之处甚多。《古文尚书》辨伪工作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清代山东 文献八种》作为山东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项目“清代山东《尚书》文献整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书整理的清代山东《尚书》文献主要包括阎循观的《尚书读记》等八种著作,主要内容涉及今古文《尚书》疑辨、经文释义、辨证字义,在治学思路上体现为无证不信,旁征博引,辩证是非,展现出言必有据的学术风气。 《清代山东 文献八种》对山东先贤《尚书》学著作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和研究,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也是解释齐鲁学脉,显示儒学气派,弘扬山东精神的必然需要,具有联通传统与现实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