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 记载 周威烈王 二十三年(前 403 )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959 ) 历史 。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有 《周纪》五卷、《秦纪》三卷、《 汉纪 》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 后汉纪 》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图文注释本)分 8 册,在一段正文之后添加该段相应的注释,在适当和必要的位置添加图片,并附上简要的说明文字。全书图片预计约 800 幅,平均每册约 1 00 幅,涉及历史人物、地图、战略示意图、文物及遗迹图片等种类。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 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 。
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一书内容丰富,至今仍然有很强的可读性,有一定的读者群。图文注释本使用原周国林先生的注释,对原来注释本重新排版设计,并在适当的位置附上图片及简明的说明文字,使图片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无
本书收录金石学家周季木历年所得古代刻石131品,所收文物年代上起周秦,下至晋宋,精拓缩影石印,前有周氏编目,并详载原石尺寸及著录情况。周季木是民国时期著名金石藏家,以收集刻石、玺印、古陶闻名于世,所藏文物按门类各有图录,其中《居贞草堂汉晋石景》著录刻石,《魏石经室古玺印景》著录玺印,《季木藏陶》著录陶文,所收藏品都是周氏家藏之精华。《居贞草堂汉晋石影》以年代为序,著录至1929年为止的周氏所藏精品刻石名目,并各附拓片,堪称一部难得的古代金石图录,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李商隐年谱晚近流传的有三家:一是朱鹤龄的李义山诗谱:一是冯浩的玉溪生年谱;另一就是这本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三家之中,朱氏是草创,于商隐生平出处,漏略很多。冯谱则钩沈索隐,号称;伹晚出的樊南文集补编,却不及见,所以仍有不少舛误的地方。张笺是在冯谱的基础上删繁补缺,重行编定的。于前此各家的误笺,纠正颇多;也有不少创获,在上述各谱中,是较为精审的一本;可为研究李义山生平、作品的重要参考。
李商隐年谱晚近流传的有三家:一是朱鹤龄的李义山诗谱:一是冯浩的玉溪生年谱;另一就是这本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三家之中,朱氏是草创,于商隐生平出处,漏略很多。冯谱则钩沈索隐,号称;伹晚出的樊南文集补编,却不及见,所以仍有不少舛误的地方。张笺是在冯谱的基础上删繁补缺,重行编定的。于前此各家的误笺,纠正颇多;也有不少创获,在上述各谱中,是较为精审的一本;可为研究李义山生平、作品的重要参考。
李商隐年谱晚近流传的有三家:一是朱鹤龄的李义山诗谱:一是冯浩的玉溪生年谱;另一就是这本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三家之中,朱氏是草创,于商隐生平出处,漏略很多。冯谱则钩沈索隐,号称;伹晚出的樊南文集补编,却不及见,所以仍有不少舛误的地方。张笺是在冯谱的基础上删繁补缺,重行编定的。于前此各家的误笺,纠正颇多;也有不少创获,在上述各谱中,是较为精审的一本;可为研究李义山生平、作品的重要参考。
《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襄王二十年便滑再纪下去。《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在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这部史书书写在竹简上,被称为《竹书》;由于它按年编次,又被称为《纪年》。有时还冠上出土的地点,被称为《汲冢竹书》或《汲冢纪年》。一般称为《竹书纪年》。这座古墓出土了一批古书,《竹书纪年》仅是其中的一种。
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是宋末元初词人、学者周密(1232——1298)的一部史料笔记。宋亡后,周密寓居杭州癸辛街,著书以寄愤,本书因而得名。本书分前、后、续、别四集,凡四百八十一条,是宋代同类笔记中卷帙较多的一种。本书内容广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大量记载了为国牺牲的将士,坚持民族气节的士大夫,及异族统治者,投降派的言行,寄亡国之痛于笔端。此外本书还记载了许多不见正史的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艺文书图、医药历法、风土人情和自然现象等,“究非寻常小说家之可比也”。
李商隐年谱晚近流传的有三家:一是朱鹤龄的李义山诗谱:一是冯浩的玉溪生年谱;另一就是这本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三家之中,朱氏是草创,于商隐生平出处,漏略很多。冯谱则钩沈索隐,号称;伹晚出的樊南文集补编,却不及见,所以仍有不少舛误的地方。张笺是在冯谱的基础上删繁补缺,重行编定的。于前此各家的误笺,纠正颇多;也有不少创获,在上述各谱中,是较为精审的一本;可为研究李义山生平、作品的重要参考。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阂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部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足史志日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丫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李商隐年谱晚近流传的有三家:一是朱鹤龄的李义山诗谱:一是冯浩的玉溪生年谱;另一就是这本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三家之中,朱氏是草创,于商隐生平出处,漏略很多。冯谱则钩沈索隐,号称;伹晚出的樊南文集补编,却不及见,所以仍有不少舛误的地方。张笺是在冯谱的基础上删繁补缺,重行编定的。于前此各家的误笺,纠正颇多;也有不少创获,在上述各谱中,是较为精审的一本;可为研究李义山生平、作品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