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着《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 *者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着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
《史记学论稿》,全书十五章,是作者以其四十年来《史记》研究深厚积淀为基础,对“史记学”所作全面系统性探索,因自谦为瓦釜雷鸣,故题称“论稿”。全书对司马迁其人及《史记》其书做了全面系统的考论评说:对司马迁思想和《史记》内容做了深入的探讨与评析;对《史记》的语言成就,对《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的流传与“史记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做了简洁明快的总结与评析;对如何评价司马迁所写《史记》的成就,以及《史记》在世界文化思想 的地位和影响,提出了作者的一家之言;对《史记》版本进行了梳理。本书旨在开启《史记》研究的新思路,是一部内容丰富而又深入浅出的学术论著,既可供高等院校开设《史记》专修课作参考教材,也可供《史记》爱好者阅读。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南史起公元四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终公元五八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记述南朝宋、南齐、梁、陈四个封建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北史起公元三八六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终公元六一八年(隋恭帝义宁二年),记述北朝魏、北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两书合称南北史。
本书是一代名相张居正为皇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系统讲解《资治通鉴》的精编讲义,调度浓缩了从上古到宋元数千年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处世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张居正的讲评用当时的流行口语娓娓道来,老于官场、明乎事故的真知灼见比比皆是,对现代的读者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本书由知名学者陈生玺教授主持整理,不仅系统地标点校勘,而且对重要人物、名物制度、生僻语词加以简明的注释,并撰写了精彩的评议,用现代意识关注原著,进一步发掘其中的丰富意蕴。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在2003年出版后倍受重视,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美国介绍和研究中国当代思想的著名国际学术刊物ContemporaryChineseThought:TranslationsandStudies曾以2007年夏季号一整期的篇幅发表了此书第一章的翻译。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的关键词是《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和西方基督教传统引发出的“他者”。伍晓明试图用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方法去揭示《论语》的“微言大义”,把我们熟知的孔子思想放在了西方哲学的显微镜下重新审视,用“异域的”西方概念这把解剖刀去分解中国的传统观念。 如果《论语》可以历两千五百年之无数阅读而弥新,那么这部试图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进行对话的著作也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对这一“历久弥新”有所贡献者。
暂无内容简介。。。。。。
《史记学论稿》,全书十五章,是作者以其四十年来《史记》研究深厚积淀为基础,对“史记学”所作全面系统性探索,因自谦为瓦釜雷鸣,故题称“论稿”。全书对司马迁其人及《史记》其书做了全面系统的考论评说:对司马迁思想和《史记》内容做了深入的探讨与评析;对《史记》的语言成就,对《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的流传与“史记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做了简洁明快的总结与评析;对如何评价司马迁所写《史记》的成就,以及《史记》在世界文化思想 的地位和影响,提出了作者的一家之言;对《史记》版本进行了梳理。本书旨在开启《史记》研究的新思路,是一部内容丰富而又深入浅出的学术论著,既可供高等院校开设《史记》专修课作参考教材,也可供《史记》爱好者阅读。
《周书》50卷,记述以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至581年杨坚代周期间的西魏、北周史。由于成书较早,保存的资料较为原始。该书在宋初就已残缺,现行本为南宋刊刻,元明补版的“三朝本”。此点校本以历史上的多种版本及其他重要典籍的有关部分互校、勘正,从而比较完整、准确。
一、本辞典共收二十四史掌故近七千条,依二十四史的顺序编排其中大多数为新编掌故。 二、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凡生僻字均加以注音、释义、并用( )标明。 三、每条掌故均注明出处,用[书名/卷/册/页]表示,如[旧唐书/172/14/4478] 四、旧纪年一般夹注公元纪年,如:元和三年(808年)重要人物注明生卒时间。 五、本收使作简化字。 六、同一出处的掌故均用“参见××××”注明
牛运震是清代有名的《史记》专家之一。本书共十二卷,从本纪到列传,作者探其要,对《史记》一书的写作特点记载的虚实等,都一一作了评点。特别是在写作上的评点。能够画龙点睛,一语道出《史记》文字的优长所在,不论对读《史记》还是研究《史记》的人,都十分有益。本书点校者崔凡芝教授,长期从事《史记》研究,对本书研究尤深,她特选了牛运震得《史记纠谬》一书附在了本书之后,更增加哦了本书的学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