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全三部)》是路遥的长篇代表作,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入选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得到各界名家的一致推荐。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是一段平凡却热血、温暖又动人的成长故事,小说以孙少平与孙少安两兄弟为主角,讲述他们在生活中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却依然无畏前行的人生历程。《平凡的世界》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中走过的平凡却不平庸的道路,细腻书写亲情、爱情和友情,饱含真善美和昂扬向上的力量,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充满共鸣,更给人以激励。《平凡的世界》也是一部跨时代的经典,在反映时代的同时超_越时代,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续资治通鉴》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涉猎和研究。他认为 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马光)很长 。他喜欢结交学人,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等
北宋史家司马光编撰,编年体。记载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资治通鉴》是与《史记》比肩的中国古典史学名著,司马光由此与司马迁并称 史学两司马 。顾名思义,《资治通鉴》的主旨是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因此,不仅历代史家十分重视,更是为官当政者的书。*就非常重视、喜欢《资治通鉴》,常置床头一部,一生读了十七遍。
宋是继东晋以后在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晋安帝元兴二年,荆州刺史桓玄代晋称帝。第二年,当时的北府兵将领刘裕在京口和广陵两地起兵,推翻桓玄,名义上恢复晋朝的统治,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过了十五年,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就建立宋朝,都於建康,刘裕以后,一共传了七代,到宋顺帝昇明三年,又为萧齐所灭。宋书一百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八十卷,梁沈约撰。宋是继东晋以后在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四○三年),荆州刺史桓玄代晋称帝。第二年,当时的北府兵将领刘裕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和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两地起兵,推翻桓玄,名义上恢复晋朝的统治,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过了十五年,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四二○年),刘裕就建立宋朝,都於建康(今南。刘裕以后,一共传了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大国,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以古籍而论,堪称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吾等服务图书馆有年,历稽古籍万千,常见有不署真实姓名而但有字号、爵里、别名、室名之书籍,读者莫识为谁,对内容之理解,亦因而发生困难。 著述不署真名,古已有之。萧统之《文选》,其所引书常但注姓字,不著原名,实为滥觞。此例历隋唐而盛于宋,明清更烈。编者所见早以别号署名之书籍,则为唐宋,如《胎息经》一卷,夷门广牍本,题唐幻真先生撰;《渔樵闲话》一卷,广四十家小说本,题宋东坡居士撰。 古人著作以别号署名,其原因甚为复杂。或因政治见解与当时朝政抵触,故化名以避祸。如《鸳鸯涤传奇》,题海宋道人撰。该书写清兵侵明,痛骂明朝边将无能,清乾隆朝列为禁书。又如《兰易十二翼》一卷、《兰史》一卷,题明蕈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在2003年出版后倍受重视,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美国介绍和研究中国当代思想的著名国际学术刊物ContemporaryChinese Thought: Translations andStudies曾以2007年夏季号一整期的篇幅发表了此书章的翻译。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的关键词是《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和西方基督教传统引发出的“他者”。伍晓明试图用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方法去揭示《论语》的“微言大义”,把我们熟知的孔子思想放在了西方哲学的显微镜下重新审视,用“异域的”西方概念这把解剖刀去分解中国的传统观念。 如果《论语》可以历两千五百年之无数阅读而弥新,那么这部试图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进行对话的著作也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对这一“历久弥新”有所贡献者。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选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基本、可信的依据。
《十通》是书名带《通》字的十部大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后,有南宋郑樵撰《通志》、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官修的《续通典》、《清朝通典》、《续通志》、《清朝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加上前面『三通』,称为『九通』。一九二一年,浙江南浔刘锦藻撰成《清朝续文献通考》,始有『十通』之名。 《十通》是一套有关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大型工具书,共计二千七百多卷,内容广博,规模宏大。有了它,就能基本上掌握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方面的资料,更便于了解各项制度的沿革。它无疑是文史工作者和单位图书馆、数据室的工具书。
同以往版本相比,《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具有如下特点: 1.史家注史 与传统的注音、释意与白话翻译不同,《今注本二十四史》的特色在于史家注史。“今注本”不追求一词一义的杂芜注解,而在于理清历史脉络,对关键问题进行考辨论证,为研究者提供快速了解学术研究动态及准确把握历史事件提供方便。同时,也因其高质量的学术价值成为后来研究二十四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力图以新的角度、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为《三国志》创造出一套代表当代学术水准的现代善本。 2.底本校勘 本书以中华书局校点本为版式底本,再与百衲本、殿本、卢弼《集解》本及部分中华再造善本相互校勘,择善而从;同时,在具体校勘中,还利用了《艺文类聚》、《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建康实录》、《群书治
《后汉书集解》,一百二十卷。清末王先谦撰。 王先谦(一八四二――一九一七),字益吾,号葵袁,室名虚受堂。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翰林院侍会。历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城南书院院长、岳麓书院主讲等职。反对维新变法,组咒南学会。一九○七年受清廷嘉奖,授内阁学士衔。一九○九年任湖南谘议局议长,地方自治筹办处会办。辛亥武昌起义后,迁居乡间,闭门着书,曾罗致文人,从事古籍和历史文献的编校刊印工作,以清室遗老终。一生著述一千五百余卷,编辑二千余卷,为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作出重要贡献。汇刻《皇清经解续编》,辑刊《南菁书院丛书》(多天文历法、数学科技史方面著作)。于经学撰有《尚书扎傅参证》、《诗三家义集疏》、《释名疏证补》。长于校勘,精究版本,于史籍用功尤多
陶渊明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是晋、宋易代之际篡乱史实的目击者,虽然不曾有过慷慨激昂的表示,但对于世事也并未全然遗忘和冷淡。如鲁迅先生已指出的,陶集中述酒一篇就是说当时政治的。另据考证,赠羊长史一篇则是他听到刘裕收复长安、洛阳的消息后所写,诗中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踰。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可见他对全国统一事业也是关心的。况且陶渊明在易代之际,采取“拂衣归田里”的处世态度,对后世的士大夫文人尢有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陶渊明这个人物及其诗文作品也是一项研究的课题。 本书所录九种年谱的作者,有见于正史者,亦有不见经传者。现在本着古详今略的原则简介于后。 此次纂集陶渊明年谱,所选九种年谱的底本分别是:(一)栗里谱用云韬堂绍陶录,清陆心源十万卷楼从书
《陈书(套装全2册)》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该书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
《史记》是总结先秦古学的集大成著作,以此来划出时代,《史记》以前都是古学,《史记》以后都是今学,它是后代人理解先秦古学的阶梯。司马迁的志向不仅是写一部历史书,而是模仿经或者拟经,实际达到的地位是子。因此《史记》可以看成诸子类的哲学著作,而不仅仅是史学著作。 《太史公自序》则是《史记》的总结性文章,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总结《史记》这本书,一是总结自己这个人。司马迁在其中追溯了民族的历史、家族的源流、政治的变迁、文化的辨析,融自己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是一篇大文章;分判了当时所有学问,是一篇思想性的文献。这篇文章深邃复杂,张文江先生以逐句讲解方式,作了卓有洞见的探索。 《 中的范蠡》,讨论《越世家》中的相关插笔。《史记》七十列传倒数第二篇《货殖列传》探讨经济,此文探讨政治。《货殖列传》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起点是很高的。他*不满 足于单纯的史事罗列,而是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对社 会的思考。司马迁有着史家的责任感和良知,敢于秉 笔直书,这种大胆的 实录 精神,为后世的史学家 们做出了表率。虽然后世的史学家们,特别是那些官 修史书的编撰者们,出于种种因素,往往很难真正做 到完全 实录 ,但是,司马迁开创的伟大事业,却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使历史成为激浊扬清的审 判台。可以说,司马迁赋予《史记》的这股精神力量 ,是*值得后人继承的一笔宝贵财富。
汉籍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载体,汉籍之路是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沿着汉籍传播的轨迹,寻找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应该是当代学者和出版人的责任。这些年,有志于此的学者,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学者就提出用书籍之路的概念,来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但是仔细想来,书籍之路的提法不如汉籍之路明确,探究的范围也不应该局限在两国之间,应该把汉籍之路作为打开古代中外精神文化交流史的钥匙。 汉籍之路的概念发萌于《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丛书的编纂工作。在海外汉籍的版本调查、珍稀文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汉籍文献流传海外的一些特点。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而《三国志》的成书比《后汉书》要早一个多世纪。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20-280),是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三国志》是记载这六十年历史比较完整的史书。《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陈寿的撰述记事翔实,文笔简洁;裴松之的注释略于文字的训话和制度的考辨,而详于事实的增补和考订,分量是原著的三倍多。注释与原著相辅相成,难分难解,成为二十五史中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脆脱等修,记载瞳政权二百多年(公元九〇七--一一二五年)的历史。其中也兼叙了辽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各族之一,魏书、隋书等史都有传。唐末,封建军阀篡夺和瓜分农民起义的果实,在中原和南方各地分别建立自己的统治,契丹贵耶律阿机(辽太祖)则在祖国的北方疆土上建立了辽朝。它是一个以契丹贵族为主,联合一部分汉族地主和其它各族上层分子组成的政权。 辽朝和历代封建政权一样,设立史官,撰写起居注、日纂修寅录。历次所修的实录,后由耶律俨综合编订成书,后人称之为耶律俨滨线。耶律俨,析津(今北床)人,《辽史(繁体竖排版)(套装共5册)》有传。他的父亲耶律仲禧是在辽朝做官的汉人,本姓李,赐姓邴律。邴陆俨本人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
1977年,中华书局曾特制出版《三国志》大字线装本一种,它字体俊美、版式宏阔、审美效果极佳,由于印量极少,如今已经成为收藏中的精品。为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特予影印出版。该书共五函二十六册,线装。
本谱尽可能详尽准确地收集使用有关顾随生平、思想及著述等方面的资料,以期全面系统地反映顾随一生活的生道路、思想演变和创作历程。 本谱纪年采用公历;公历纪年后注干支;1912年以前注旧历年号;1950年以前注民国年号。 本谱著录已知的谱主全部著述。所有著述按撰写日期编排。不知撰写日期者,按发表或出版日期编排。一部分顾随生前并未结集出版,由后人根据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著述,则据听课笔记记录的时间,编入相应的年份。研究著作,介绍其主要内容、写作经过、摘引观点及重要论述;文学作品,除重要篇章略加评析外,其他则仅列篇名。著作的出版情况,以2005年为截止期。 本谱引用资料,除书中直接注明外,全部列入附录中的主要参考文献里。本谱所用图片、大量未刊行的珍贵资料,皆由顾之京先生提供。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 * 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 * 著名的古代典籍之一,对后世贡献很大。《史记》不仅是一部光耀千古的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垂留史册的文学巨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 双璧 。司马迁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 《 史记 本纪精粹 》 主要写帝王,自秦以来,几乎每一个帝王都单独成章,作者对 本纪 中的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勾勒,其中将项羽列入 本纪 也是对 以成败论英雄 的一大突破。 《 史记 列传精粹》 选取了 列传 中流传 更 广、影响 更大 的有关篇章,这些篇章或是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或是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而其语言则是简洁凝练
《查继佐年谱》查继年谱,原名查东山先生年谱,清沈起撰,张涛、查榖簒注。 本继佐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学者。原名继佑,以应系试时试册误书佐。遂仍之。自号舆齐,又称敬修子。题书画或署钓史、钓玉。入清后更名省,字不省。 《查慎行年谱》查慎行年谱,原名查他山先生年谱(或称初折先生年谱),一卷,清陈敬璋撰。查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年上十更名慎行,字悔馀,号他山,又号查田。晚筑初白庵以居,帮学者或称初白先后。浙江海宁人。先生清顺治七年庚寅(一六五○),死于雍正五年丁未(一七二七),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