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 。《后汉书》基本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体例,并在有的篇目上扩充了不少内容。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东汉王朝约二百年的历史。
《魏书》,北齐魏收撰。一百三十卷。其中本纪十四卷,列传九十六卷,志二十卷。记述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包括东魏)王朝兴亡的历史。本书资料较丰富,尤以叙述拓跋部及各族人民的活动、北方门阀制度为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书中《官氏志》除详记官制、阶品外,还列举拓跋部和所属部落的姓氏及孝文帝所改汉姓,是研究姓氏的重要资料。《释老志》叙述了佛教和道教在北方流传及寺院经济的情况,是宗教史的重要资料。此两志为魏收所独创。又如《食货志》详细记载了均田制度及北方经济情况,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金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 之一。元至正间,诏修宋辽金三史,以脱脱为都总裁,具体参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颜、赵时敏、费著、商企翁,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为突出,他制订《金史》撰修的发凡举例,书中的论、赞、表、奏皆他属笔。《金史》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金史》是宋、辽、金三史中编撰得*好的一部,历代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奉命编撰的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 之一。共210卷,有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钱大昕认为《元史》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错误百出,清代汪辉祖的《元史本证》则指出《元史》中3700余项错误。但相对而言,《元史》叙述文体简洁,并非陋劣,作为研究元代之原始史料之价值,其价值仍然是不能忽视的。
《魏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共8册)(精)》是一部记录北魏一朝的断代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全书分本纪十二篇。凡十四卷,列传九十二篇,凡九十八卷,志诗篇,凡二十卷。其中包含一些子卷,总数为一百三十卷,不计子卷为一百一十四卷。全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书》成书后,渐有散佚,至北宋时期,全阙者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魏收之后,学者利用《北史》和《高氏小史》补残缺卷次。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点校《魏书》,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进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点之准,首屈一指,广受推崇。
《魏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共8册)(精)》是一部记录北魏一朝的断代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全书分本纪十二篇。凡十四卷,列传九十二篇,凡九十八卷,志诗篇,凡二十卷。其中包含一些子卷,总数为一百三十卷,不计子卷为一百一十四卷。全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书》成书后,渐有散佚,至北宋时期,全阙者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魏收之后,学者利用《北史》和《高氏小史》补残缺卷次。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点校《魏书》,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进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点之准,首屈一指,广受推崇。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约两百五十年的大量资料,具有重要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全书共十三部,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现依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影印出版,精装大32开,分装100册。
经籍-研究-中国-清代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本书是其精华选本。
《昭代典则》二十八卷,明黄光升撰。光升,字明举,晋江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本书为编年体明史,叙述明朝历代帝王功绩、文武大臣与社会贤哲事迹,以及明朝行政建置、人口变动等。记事上起元至正十二年(1352),下迄隆庆六年(1572)。本书按年月记事,内容简赅,对明太祖一朝事特详。本书可与《明实录》和其它明史互为参证,对研究明代前期历史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兹将本书影印出版,以供读者参考。
《华阳国志》(一名《华阳国记》)十二卷,由晋常璩编撰,所记地理范围当为晋世梁、益、宁三州之地,约当今陕西秦岭以南及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所记时间断限:“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凡一千余年。 此书内容包括卷一巴志,卷二汉中志,卷三蜀志,卷四南中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卷六刘先主志,卷七刘后主志,卷八da同志,卷九李特、雄、寿、势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汉中士女,卷十一后贤志,卷十二序志、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録等,前有李 叙、吕da防序。《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早、比较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其所创立的方志编纂体例对后世方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自刊印以来,有众多的刻本和抄本问世,版刻传抄体系非常复杂。现存早的足刻本是明嘉靖四十二年四川铜梁人张jia胤知蒲州时所刻,现存国家图书馆。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原本爲《廿一史彈詞》,乃明朝人楊慎所作,經後人續作說明朝、說清朝等,乃稱二十五史彈詞。全書取材於正史,用淺近文言寫成,共分十二卷,析爲十二段。每段先用 、 、 、 、 、 、 等詞調及詩數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 的詩句,每段末了則以一詩一詞作結。該書文辭悲壯淋漓,遊戲筆墨,上自盤古開闢,下至宣統遜位,使歷朝之正閏統係與遞嬗消長,一氣貫通。譜興亡,寓褒貶,歌詠慷慨,提綱挈領,蘊含深刻的宇宙人生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