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全书共六十卷,以鲁国君主为次序,记述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至鲁悼公四年(公元前 464 年)间的历史,记事范围基本与《春秋》重合,但《左传》的叙述内容和具体详赡,则远远超出了《春秋》,是我国*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编年体史书,我国春秋时期的历史赖此留存。 此选本以故事为纲,连缀各篇相关记述,还原春秋大事始终,补《左传》原书编年之不足。 同时,《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善于叙事,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资治通鉴》是古典史书中的一部巨著,司马光毕生心血,凝聚成了这样一部浩大却精致的作品。《资治通鉴》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政治史,按年编次,条陈始末。它着重记述朝代的兴衰、宫廷内部派系纷争、政治军事斗争、重要大臣的活动与奏疏、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本书编选时选用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56年版的胡三省音注本。
《梁书》5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50卷,记载了南朝梁代56年的历史,资料丰富翔实。此点校本以民国年间影印出版的百衲本及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和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互校,同时参考了其他重要史籍
《北齐书》50卷,记载了公元534年前后北魏分裂、东魏政权建立至557年齐亡为止的王朝兴亡史。该书最早刊刻于北宋政和年间,但该本早已失传,此点校本以元明补版的南宋刻本(三朝本)、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多种版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原本爲《廿一史彈詞》,乃明朝人楊慎所作,經後人續作說明朝、說清朝等,乃稱二十五史彈詞。全書取材於正史,用淺近文言寫成,共分十二卷,析爲十二段。每段先用 、 、 、 、 、 、 等詞調及詩數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 的詩句,每段末了則以一詩一詞作結。該書文辭悲壯淋漓,遊戲筆墨,上自盤古開闢,下至宣統遜位,使歷朝之正閏統係與遞嬗消長,一氣貫通。譜興亡,寓褒貶,歌詠慷慨,提綱挈領,蘊含深刻的宇宙人生妙理。
本书分为七类,即儒家通鉴、法家通鉴、佛家通鉴、道家通鉴、兵家通鉴、纵横家通鉴、阴阳家通鉴。该书从文化入,从历史事例出。在这里,历史不再是枯燥的事例和说教,而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和需求。当灵根深种的时候,历史和现实的智慧就会犹如泉源汩汩流出。该书还配以有关插图,插图再配以说明、精解,其想象的张力会使人更易进入新的境界。
《陈书》,唐姚思廉撰。三十六卷。纪传体。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书成于贞观十年。记陈武帝永定元年至后主祯明三年共三十三年历史。多据陆琼、顾野王、傅縡三家《陈史》,兼采遗闻,小部分袭用其父姚察旧稿。体例略同于《梁书》,仅列传少止足、良吏、诸夷三目。本纪以武帝事略居其半。诸传共收三百零七人,皇后、王子、宗室人数几占四分之一,其篇幅则几占三分之一。所记土豪剽掠致富情况和大量募兵资料,颇可显示梁、陈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为现存有关陈史较为原始的记录。
隋唐承载的是中国人的醺梦。 《大师的国学课(11中国断代史隋唐五代卷上下 )》是吕氏四部断代史的末篇。上下卷千余纸页的文字,既见证了隋唐五代的繁兴,也饱含了史家独钟的 缱绻,是览怀隋唐五代历史不可多得的史家巨著。 《大师的国学课(11中国断代史隋唐五代卷上下 )》由吕思勉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