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50-10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新五代史(全3册 二十四史繁体竖排)旧版
    •   ( 2862 条评论 )
    • (宋)欧阳修 校注 /2015-11-01/ 中华书局
    • 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的私修正史。撰者欧阳修(公元1007 1072年),大约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十八年间编成此书。 由宋朝欧阳修撰写、宋朝徐无党作注的《新五代史(1-3)》一书是《新五代史》中的部分,《新五代史》全书七十四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四卷。其中的列传,*有特色。它采用类传的形式,设立《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宦者传》、《杂传》等名目。每类传目,内寓特定涵义,用以贯彻作者的 褒贬 义例。

    • ¥75.8 ¥105 折扣:7.2折
    • 二十四史繁体竖排:梁书(共3册)新版
    •   ( 2760 条评论 )
    • (唐)姚思廉 著 /1973-05-01/ 中华书局
    •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 ,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的《梁书(共3册)》,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 ¥71.5 ¥99 折扣:7.2折
    • 新五代史(平装全3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   ( 3045 条评论 )
    • 【宋】欧阳修 撰、【宋】徐无党 注、陈尚君 等 修订 /2016-08-01/ 中华书局
    •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习称《新五代史》。 全书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史》五代各朝分别成编的体例相比,《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将各朝本纪、列传总合在一起,依时间先后编排,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容上,《新五代史》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行文方面,欧阳修追求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倡导重一统、明血亲、砺士节、黜势利,文笔简隽,寓意深邃,自宋代以来即立于官学,盛行于世。 点校本《新五代史》整理工作*初由陈垣、柴德赓承担,1971年后转由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酌了当时通行的明

    • ¥83.2 ¥128 折扣:6.5折
    • 南齐书(全3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新版
    •   ( 2012 条评论 )
    • 〔梁〕萧子显 撰 /2016-03-01/ 中华书局
    • 本系列包括本局出版的《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各种版本。《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 二十五史 。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竖排《二十四史》(共241册,加《清史稿》48册, 二十五史 合计289册),主要供研究使用;繁体竖排缩印本《二十四史》(16开20册,加《清史稿》缩印本16开4册),主要供检索查阅。简体字本《二十四史》,精装、平装都是大32开65册,主要方便一般读者收藏、阅读,也是比较贵重的礼品。

    • ¥92.4 ¥128 折扣:7.2折
    • 百衲本晋书
    •   ( 329 条评论 )
    • [唐]房玄龄等 /2014-09-30/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监修,因李世民撰写了四篇史论,故总题曰 御撰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该书同时还以 载记 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 ¥90 ¥180 折扣:5折
    • 百衲本三国志
    •   ( 261 条评论 )
    • [晋]陈寿 /2014-09-30/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三国志》是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的 前四史 之一。作者陈寿曾任职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后,三书方合为一书。

    • ¥70 ¥140 折扣:5折
    • 春秋会要(精)
    •   ( 725 条评论 )
    • 王贵民 等 /2013-03-01/ 中华书局
    • ????《春秋会要》在清代姚彦渠《春秋会要》的基础上,从经学到历史等各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增补扩充,全书共三十六卷,内容包括世系、礼制、宗法、阶级、官制、刑法、军事、食货、文化及天文、灾异、医药等门类。囊括了春秋一代几乎所有的史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对于研究中国古史,尤其是春秋史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 ¥63.5 ¥88 折扣:7.2折
    • 新五代史 中华书局
    •   ( 13 条评论 )
    • (宋)欧阳修 撰;(宋)徐无党 註 /1974-12-01/ 中华书局
    • 《新五代史》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史》相比,体例上打破朝代界限,综合各朝本纪、列传,依时间先后编排,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容上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此点校本以百衲本(影印南宋庆元本)为底本,对校、参校了明清时期的多种版本。

    • ¥61.8 ¥105 折扣:5.9折
    • 左传译注(全2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48 条评论 )
    • 李梦生撰 /2016-07-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事详明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散文、语言学等影响巨大。本书于原文之下,加以注释和白话全译,文字精审而流畅。 李梦生译注的《左传译注(上下)(精)/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采用《四部丛刊》影印的宋刻杜预注《春秋经传集解》为底本,参校了1936年世界书局据清武英殿本影印的《春秋三传》。因为有今译,所以注释主要对人名、地名及个别难词加以诠解。在译注时,参考了前人的不少注本。

    • ¥64.7 ¥128 折扣:5.1折
    • 百衲本辽史
    •   ( 59 条评论 )
    • [元]脱脱等 /2014-09-30/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 之一。由元至正三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

    • ¥55 ¥110 折扣:5折
    • 百衲本梁书
    •   ( 184 条评论 )
    • [唐]姚思廉 /2014-07-30/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梁书》,唐姚思廉撰。五十六卷。纪传体。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贞观十年成书。记梁武帝天监元年至敬帝太平二年共五十六年历史,为现存有关梁史较为原始的记录。体例近于萧子显《南齐书》。本纪中武帝事略居其半。列传共收三百十二人,类多先叙历官,中叙行事,末载诏典。又以儒林、文学二目分立,新设止足目,类似前史良吏目,而良吏目仍与并存。诸夷传载周边国家、民族凡三十二,较《宋书》为多,有裨于中国与西南亚关系史研究。惟曲笔讳饰与记事漏略颇多,尚有赖于《南史》与《资治通鉴》以考求其事。

    • ¥50 ¥100 折扣:5折
    • 梁书(史部-8)——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   ( 6 条评论 )
    • 姚思廉 著 /2005-05-01/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

    • ¥52.4 ¥76 折扣:6.9折
    • 钦定大清通礼(史部-43)——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   ( 7 条评论 )
    • 乾隆二十一年钦定 著 /2005-05-01/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

    • ¥54 ¥75 折扣:7.2折
    • 资治通鉴(全四册)
    •   ( 22 条评论 )
    • (宋)司马光 编纂 /2006-01-01/ 岳麓出版社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所记历史,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止,共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是我们国编年史书记述时间长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巨著。它的作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通鉴》写成后二年,即元祜元年(1086)十月初四日,在杭州镂板,是书成后的次刻板,世称元祜本,或杭州本,这就是《通鉴》祖本。其后,覆刻者不止一家,如果不论其支派,只论其单传,则传即为结兴二年(1132)七月初一日绍兴府馀姚县刊板、绍兴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毕工进呈之本。此本是按元祜本翻刻,世称绍兴重刊本。今祖本已不可得,此绍兴重刊本实已为《通鉴》现存早板本。

    • ¥93.3 ¥112 折扣:8.3折
    • 清秘述闻三种 上中下册--清代
    •   ( 281 条评论 )
    • [清]法式善等 撰,张伟 点校 /1982-05-01/ 中华书局
    • 本书是“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合《清秘述闻》、《清秘述闻续》、《清秘述闻再续》而成。《清秘述闻》为清法式善所撰,是记载清代科举考试的专著,其乡、会考官类和同考官类,记载了清初顺治至嘉庆年间历科考官、试题及省、会殿元的姓氏籍贯出身等,学政类记叙清代各省学政一职的演变及其姓名、字号、籍贯、出身、任职时间等。该书记载截至嘉庆四年,因此后人又作《清秘述闻续》和《清秘述闻再续》,两书体例均如前,所叙时间分别为嘉庆五年至光绪十三年、光绪十四年至光绪三十年。

    • ¥95.1 ¥122 折扣:7.8折
    • 两汉纪(全2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旧版
    •   ( 2296 条评论 )
    • 东汉荀悦,【东晋袁宏 撰、张烈 点校 /2017-08-01/ 中华书局
    • 《两汉纪》,系《汉纪》与《后汉纪》的合称。 因《汉书》文繁难省,东汉人荀悦依编年体《左传》体例历三年撰写《汉纪》,是中国编年断代体史书。《汉书》是一部当时著名的纪传体西汉史,荀悦运用较高的史学识见和编撰技术,对《汉书》加以剪裁,将《汉书》的精华加以吸收,并以年系事条理清晰,头尾连贯,重点突出,不失为一部前汉简明大事记,可作研究前汉史的入门书来读。 《后汉纪》,东晋人袁宏受了荀悦《汉纪》编写成功的影响,也采取编年体裁记录东汉史事撰,历经十年。此书以时间为经,理出了东汉一代历史的发展线索;以人物、事件为纬,展示了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及各人、各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容易使人们建立起对东汉史的整体印象。前八卷以光武帝事业的发展为基本线索,综述吕母,赤眉、新市、平

    • ¥92.4 ¥128 折扣:7.2折
    • 三国志(2册)(史部-4)——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   ( 3 条评论 )
    • 陈诗 著 /2005-05-01/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由于海峡的阻隔,我们暂时无法一睹《四库全书会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社集团对于《回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这也是这部中华文化的珍品首次在大陆印行。它的才出版印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四库全书会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在辅之以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丛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

    • ¥93.8 ¥136 折扣:6.9折
    • 皇明通纪(全二册)——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旧版
    •   ( 754 条评论 )
    • (明)陈建 著,钱茂伟 点校 /2008-12-01/ 中华书局
    • 《皇明通纪》是嘉靖时代著名史家陈建撰作的一部明史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部明代通史著作。著名史家谢国桢先生在《增订晚明史籍考》中称:“明代史学,自陈氏《通纪》流传宇内,人各操觚,遂成一时风气。”该书是明代优秀的历史叙事作品,其特点是:思想性强,主线明确;叙事生动,对话相对较多,可读性强;评说恰如其分。因而,成为中国史学名著之一,受到《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的大力推荐。该书原版次标点整理出版。自隆庆五年(1571)通纪板遭禁毁以来,原版流传甚少,目前仅有一部原汁原味的嘉靖原刻足本存世。本书即据此整理而成。《通纪》以单刻本形式整理出版,这在出版界是次。《通纪》的学术价值、阅读价值巨大,是图书馆必藏、明史爱好者史学名著。

    • ¥91 ¥126 折扣:7.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