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100~元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宋史纪事本末(全3册)(历代纪事本末)
    •   ( 4009 条评论 )
    • 【明】陈邦瞻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宋史纪事本末》,古代汉族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零九卷,继《通鉴纪事本末》以后,用纪事本末的体裁,记述宋代(960-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历史的大概轮廓和社会的重要事件。本书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

    • ¥108.1 ¥128 折扣:8.4折
    • 通鉴纪事本末(全12册)
    •   ( 3320 条评论 )
    • 【南宋】袁枢 撰 /2015-10-01/ 中华书局
    •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1360余年间的重大史事,归纳为239个题目,从 三家分晋 开始,至 周世宗征淮南 结束,全书脉络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以省去不少翻检之劳。此书开创了纪事本末的体裁,对于史料的整辑、排比之功值得肯定。本书以宋宝祐五年的大字本为底本,加以校点分段,以便阅读。

    • ¥332.2 ¥460 折扣:7.2折
    • 宋史 1--4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   ( 3746 条评论 )
    • [元] 脱脱 [撰] /1985-06-01/ 中华书局
    •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

    • ¥951.2 ¥1200 折扣:7.9折
    • 资治通鉴(附考异)(平)(全六册)
    •   ( 770 条评论 )
    • (宋)司马光 编撰,邬国义 校点 /2017-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 双璧 。

    • ¥166.6 ¥238 折扣:7折
    • 宋会要辑稿(精装全十六册,共两箱)
    •   ( 752 条评论 )
    • 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 等校点 /2014-07-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嘉庆年间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之文。全书366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内容丰富,卷帙浩大,堪称宋代史料之渊薮。但因辑录稿文字错误繁多,向来视为难读。现经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专家历经数十年点校整理,成为可供学者利用之书。

    • ¥2240 ¥3200 折扣:7折
    • 国史纪闻(全二册)(山右丛书)
    •   ( 218 条评论 )
    • (明)张铨 撰,田同旭赵建斌马艳 点校 /2018-08-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国史纪闻》十二卷,又名《皇明国史纪闻》,明张铨撰。成书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至天启四年甲子始刊行。《国史纪闻》之纪年,起于元朝末帝元顺帝之 壬辰,元至正十二年,高皇帝起兵濠州 ;迄于明武宗末年之 辛巳,正德十六年春正月,上还京。 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 ¥110.6 ¥158 折扣:7折
    • 靖康要录签注(精装,全三册)
    •   ( 64 条评论 )
    • (宋)汪藻 著,王智勇 笺注 /2008-07-01/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靖康要录》十六卷(《四库全书》题作十二卷),不着撰人名氏,记钦宗在储时及靖康一年之事。按目编次,凡政事、制度及诏诰之类皆详载。现存述钦宗一朝史事之古籍,以此书为详,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此次整理包括“笺定”、“笺补”、“ 校记”三部分。厘正错误,辩明异说,附录资料,使一朝史事清楚明晰。 本书又名《孝慈渊圣皇帝要录》,是记载北宋后一位皇帝宋钦宗一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关于本书的作者,自宋以来书目皆付阙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云: “不着撰人名氏,自钦庙潜邸迄靖康元年十二月事。”《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七亦云:“不着撰人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日《靖康要录》五卷,不知作者,记钦宗在储时及靖康一年之事,按日编次,凡政事制度及诏诰之类,皆详载焉,其与金国和战诸事,编载尤详云云,是振孙之

    • ¥253.7 ¥320 折扣:7.9折
    • 明通鉴【皮面】(全八册)
    •   ( 7 条评论 )
    • (清)夏燮 /2009-09-01/ 线装书局
    • 《明通鉴》是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之后的明代编年史。作者清人夏燮,字甫,别号江上蹇叟,安徽当涂人,道光年间曾任直隶省(今河北)临城县训导,咸丰十年(1860)入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府,后又任过永宁知县。《明通鉴》共一百卷,其中前编四卷,纪明大祖末即位时之史世,始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止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正编九十卷,始于明太袒洪武元年(1368),止于庄烈帝崇祯十七年(1644),年(1644);附编六卷,始于崇锁十七年五月明福王在南京称帝,止于清康熙三年(1664)。前后总计三百一十二年。

    • ¥1090 ¥2180 折扣:5折
    • 后汉书(3册)(史部-3)——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   ( 7 条评论 )
    • (宋)范蔚宗 撰 /2005-05-01/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本书的出版发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

    • ¥168.4 ¥234 折扣:7.2折
    • 明史纪事本末 中华书局
    •   ( 35 条评论 )
    • (清)谷应泰 撰;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点校 /2015-08-01/ 中华书局
    • 《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含《明史纪事本末(一)》《明史纪事本末(二)》《明史纪事本末(三)》《明史纪事本末(四)》,共四册。《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杀。编者把这近三百年间他们所认为的重要史事,选编成八十个专题,每题为一卷,叙述了这些事件的始末。各卷后面几乎都附有“谷应泰曰”的史论。

    • ¥104.2 ¥168 折扣:6.2折
    • 通鉴纪事本末:全12册 中华书局
    •   ( 73 条评论 )
    • (清)袁枢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1360余年间的重大史事,归纳为239个题目,从“三家分晋”开始,至“周世宗征淮南”结束,全书脉络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以省去不少翻检之劳。此书开创了纪事本末的体裁,对于史料的整辑、排比之功值得肯定。本书以宋宝祐五年的大字本为底本,加以校点分段,以便阅读。

    • ¥299 ¥460 折扣:6.5折
    • 清通鉴【皮面】(全六册)
    •   ( 33 条评论 )
    • 邹博 /2009-11-01/ 线装书局
    • 《清通鉴》清代300年历史的详细记载 《清通鉴》是按照《资治通鉴》的体例写作的部编年体清史,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编年体清史,使我国古代的“通鉴体”编年史终成完璧。按照我国的史学传统,往往是后继的政权为前朝修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政府在短暂的38年间,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编纂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新中国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务。 《清通鉴》用浅易文言书写,文风力求简明扼要。所谓简明,即文字简练,干净,不艰涩,不枝蔓,眉目清楚,尽可能生动;所谓扼要,即分清主次,抓住要害,不东拉西扯,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全书文字风格虽大体定位在“浅易文言”,由于时代不同、史料不同以及作者主观条件不同,可能会有,也允许存在文风上稍许差异,特别是鸦片

    • ¥840 ¥1680 折扣:5折
    •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全56册)
    •   ( 2 条评论 )
    • 袁闾琨 主编 /2006-05-01/
    • 纪事本未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纪传本末体史的编纂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

    • ¥603.2 ¥1508 折扣:4折
    • 历代纪事本末(礼品装)
    •   ( 683 条评论 )
    • 【宋】袁枢,【明】陈邦瞻,【清】李有棠,【清】杨陆荣, /2016-08-01/ 中华书局
    • 纪事本末体史书不同于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其以历史事件为中心,选摘史文,使得事件眉目清晰,对于系统了解历史事件大有裨益。前人评价纪事本末体史书是 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 。纪事本末体史书始于《通鉴纪事本末》,此后陆续有《左传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三藩纪事本末》,凡8种。

    • ¥914.2 ¥1082 折扣:8.4折
    • 史记(全四册)
    •   ( 397 条评论 )
    • 司马迁 /2010-06-01/ 线装书局
    • 《史记》是我国部记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篇巨著,具有和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甚为深远。《史记》的写作意图,司马迁概括为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实际上也概括了《史记》的思想内容。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究自然现象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自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说明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要通过著作表达自己的历史见解和社会理想。在这方面,司马迁继承了古代良吏"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精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史记》既是史学经典,又是文学经典,不仅仅因为它是传记文学的开山力作,更因为它为后世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 ¥490 ¥980 折扣:5折
    • 隋书 1--6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   ( 126 条评论 )
    • (唐)魏徵 等撰 /2008-04-01/ 中华书局
    •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早的隋史专着,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

    • ¥139 ¥176 折扣:7.9折
    • 纲鉴易知录【皮面】(全八册)
    •   ( 26 条评论 )
    • (清)吴乘权 /2009-11-01/ 线装书局
    • 《纲鉴易知录》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人,他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选本中流行广的《古文观止》,就是他选注的。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因此起意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他们三人为此工作了六个寒暑。吴乘权在自序中说了此书的编辑方法和编辑思想:“苦简编之汗漫,为之摘要而删繁;虑大义之不明,为之提纲而挈领。”他们编辑的依据,从太古神话传说时代直到战国,主要依据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和元朝金履祥的《通鉴前编》;从战国到五代这一千三百多年,据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纲”和“目”分列的体例也仿照此书;宋元两朝据明代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明朝部分,也叫《明鉴

    • ¥1090 ¥2180 折扣:5折
    • 二十四史(简体横排精装 全63册共4箱)
    •   ( 1428 条评论 )
    •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2000-01-01/ 中华书局
    • “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罕见的智慧宝藏,也是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它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地记载了我国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堪称是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方便广大读者尤其是中青年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中华书局以繁体字点校本“二十四史”为底本,聘请专家学者,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国家语委的有关规定,结合古籍整理的具体要求,对中华版繁体字本“二十四史”进行字体简化整理。

    • ¥2771.6 ¥3280 折扣:8.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