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 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书是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译、颉德《社会进化》所成,原版于1899年出版。通过对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的录入、校注和导读,作为晚清西学丛书的书目重新出版,对研究清末西学东渐的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提摩太的翻译是概括原著大义的一种重新创作。 大同 这个概念,出自中国经典《礼记》,本书借中国概念来表达西方关于社会进化和秩序的社会学理论,对梁启超思想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国语》是我国*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部分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 《国语》以其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独树一帜,历来为后人所重视。 《国语》作为各国史料汇编,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及习俗等各方面的历史,勾勒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阶段的时代轮廓,对我们研究上古社会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容斋随笔》内容广泛,诸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医卜星算、诗文语词、史事考辨等,无所不有,充分显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该书对后世影响较大,深受*的喜爱。
唐长孺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古代史分期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生治学谨严,论著宏富。《唐书兵志笺正(外2种)》为《唐长孺文集》之一种,本册收入唐先生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两部名作《唐书兵志笺正》与《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所有制的发展》,另外收入了唐先生多年讲授、曾内部刊印的《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山海经》作为现存古老的图书之一,它以其图文相辅而行、相互印证的独特叙事风格,开中国古老编书传统之先河。它像一座知识的矿藏,储藏着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宗教、民俗、绘画艺术、神话传说、奇闻佚事、杂论等多方面的宝贵知识。我们应该避免那些以偏概全的定性思维,从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全方位去开发先民留下的这座富矿。追索其来龙去脉,探讨其叙事风格,比较其古今异同,揭示其遗风遗韵,阐发其文化底蕴,从而进一步理解《山海经》博大精深的意蕴,使它多方面的价值得以全面研究、开发与利用。本书分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对《山海经》进行了重新译注,一定会让读者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启迪心智、丰富想象、增广见闻、扩展视野。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直至刘宋初年近300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它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著称于世,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鲁迅曾经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四朝闻见录,宋药绍翁撰。 绍翁字嗣宗,号靖逸。自署龙泉人。厉鹗宋诗纪事卷七十一稱其为建安人,与自述不同。四朝闻见录丙集高宗六飞航海条绍翁自一云,本生祖李颖士,“其先为光州固始人,徒居建之浦城”。处州府志亦载,绍翁之先固始人,徒居浦城,后又遷龙泉。据此则绍翁祖籍光州固始(在今河南),后居处州龙泉(在今浙江)。当以自署为是。 绍翁宋史无传,事蹟难考。四朝闻见录甲集庆元六君子条载,庚辰(一二二○年)京城灵,论事者众,周端朝语绍翁曰:“子可以披腹琅玕矣。”绍翁曰:“先生在,绍翁何敢言。”同集词学条又载绍翁与真德秀(一一七八至二三一五年)私校徐凰殿试卷一事。据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绍翁“似亦嘗为朝官,然其所居何职则不详矣”。后人多主是说,当系事实。 四朝闻见录成书时,理学盛行
本书是作者在工作中,一是对碰到的一些情况、问题,总想从理论上、方法上和措施上加以说明和研究;二是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也觉得有必要加以总结;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感觉尤有必要在理论上作些探讨,摸索出新的经验。工作之余,写了一些思考和总结之类的小文,自1982年以来,慢慢积累了31篇文稿。现将其汇集成这本小册子。也是对自己几十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小册子收录的文稿,是作者从1982年12月至2004年9月写的,其中,大多数是1988年以后写的。编排是以公开发表的时间顺序为序,除了对几篇文章做了个别修订和更改了个别重复的标题外,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均保留了发表时的原貌。 小册子收录的文稿,系作者本人撰写或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的部分文稿,均在
《齐东野语》记南宋旧事为多,如“张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诛韩本末”、“端平人洛本末”、“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朱汉章本末”、“邓友龙开边”、“安丙矫诏”、“淳绍岁币”、“岳武穆逸事”、“巴陵本末”、“景定行公田”、“景定慧星”、“朱唐交奏本末”、“赵信国辞相”、“二张援襄”、“嘉定宝玺”、“张仲孚”等,都可以补史传之阙,提供了一些历史事实与历史真象,可以弥补元代所修《宋史》的不足。 《齐东野语》又记文坛掌故、文人轶事。“诗用史论”标示咏史诗与史论的渊源关系,“作文自出机杼难”标明文学创作的独创性,“诗用事”讽刺当时诗人以用典故多为博赡的倾向。放翁钟情前室”记陆游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台妓严蕊”记道学家朱熹的卑劣与陈亮的荒诞,“王魁传”叙王俊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