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
? 《东京梦华录注》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增订本)》全三册,中华书局出版的增订本,比原先的版本更为翔实,篇幅上也有很大的增加。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经过改动。搜罗的范围更为广泛,而且又吸纳了极新的研究资料。
《漢書》是我國部紀傳體斷代史,是繼《史記》之後的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漢書》主要記述了西漢漢高祖元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實,主要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凡一百篇,八十餘萬言。至唐顏師古認為《漢書》卷帙繁重,遂將篇幅較長者分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即現行本《漠書》一百二十卷。
一八六四年七月廿三日,天京城被曾国荃率部突破,李秀成领千余人护幼主突围后,在南京方山丁村被村民俘获,献至清营。廿八日,曾国藩由安庆抵金陵,亲审李秀成并令其书写供词。是年八月七日,曾国藩杀李秀成,之后将李秀成所写供词删改,命人抄写二份,一份送清廷军机处,另一份则交其子曾纪泽保存,并于安庆刻板付梓曰《李秀成供》,此即世所称“九如堂本”,而李氏供词手迹原稿则秘不示人。直到一九六二年七月,曾国藩之曾孙曾约农将李秀成供词手迹交台湾世界书局影印,名《李秀成亲供手迹》,至此“湘乡曾八本堂藏”原稿始公布于世。 安庆九如堂刊印本共二万七千八百一十八字,而湘乡曾八本堂藏李秀成亲供手迹较刻本多九千余字,约三万六千一百字,计七十四页。除此手迹与刻本外,光绪末年,扪虱谈虎客根据曾刻本再加删改,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渟溪日记(外3种)》收近代史研究资料四种:《渟溪日记》、《花溪日记》《邵懿辰致蒋光焴函(七十通)》、《太平军陷海宁始末》。这四种资料均记咸丰、同治年间浙江海宁及周边发生的事,又以记述太平军的活动为主。其中《渟溪日记》系由稿本整理而成,《邵懿辰致蒋光焴函(七十通)》由民国年间抄本整理,二者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渟溪日记(外3种)》的主要内容。
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 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余正焕、左辅、张亨嘉编撰,邓洪波、梁洋、马友斌校注的《城南书院志校经书院志略(湖湘文库)》不分卷,但分经史子集四部,著录院藏之书403部,计3714本,凡10550卷。书名之下,各记作者、版本、卷数、函数等内容。《条款》六则,皆图书保管,借阅等具体规定,体现当年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水平。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林次厓先生文集》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林希元从政、治学、交游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共十八卷,其中包括奏疏、书、揭帖、序、记、碑、论、议、杂著、墓志、墓表、祭文、哀词等多种文体,十六卷;各体诗两卷。附录包括了该书提要以及各类志书中所收录的《林希元传》等。该集既是研究林希元政治见解和经世之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正德、嘉靖年间历史和政治的重要史料。
四朝闻见录,宋药绍翁撰。 绍翁字嗣宗,号靖逸。自署龙泉人。厉鹗宋诗纪事卷七十一稱其为建安人,与自述不同。四朝闻见录丙集高宗六飞航海条绍翁自一云,本生祖李颖士,“其先为光州固始人,徒居建之浦城”。处州府志亦载,绍翁之先固始人,徒居浦城,后又遷龙泉。据此则绍翁祖籍光州固始(在今河南),后居处州龙泉(在今浙江)。当以自署为是。 绍翁宋史无传,事蹟难考。四朝闻见录甲集庆元六君子条载,庚辰(一二二○年)京城灵,论事者众,周端朝语绍翁曰:“子可以披腹琅玕矣。”绍翁曰:“先生在,绍翁何敢言。”同集词学条又载绍翁与真德秀(一一七八至二三一五年)私校徐凰殿试卷一事。据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绍翁“似亦嘗为朝官,然其所居何职则不详矣”。后人多主是说,当系事实。 四朝闻见录成书时,理学盛行
《遯庵全集》由《遯庵诗集》、《遯庵文集》、《遯庵骈语》、《遯庵续骈语》、《补遗》等五部分组成。其中《遯庵诗集》涉及五言、七言古诗,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排律,歌,歌行,五、七言绝句等多种类型,主要是作者的咏物、感怀及应酬之作;《遯庵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湖北、北京、贵州等地任职期间写给同僚的书信,信中大多涉及具体的政事,是研究明代政治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作者经世之学的主要依据;《遯庵骈语》和《续骈语》主要收录了候启、通启、寿启、迓送启等,基本上为应酬之作;《补遗》部分主要收录的是序、记、跋、传、墓志铭、行实、祭文、表、呈文、公移、尺牍等遗文。
老学衡茅底,秋毫敢自欺? 开编常默識,闭户有余师。 大莭艰危见,真心萝寐知。 唐虞元在眼,生世未为犀。 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公元三五一二○九年)自题其读书室老 学庵的一首诗(见剑南诗稿卷五十)。老学庵的命名,大约在淳熙之末(一一九○年),陆游退居故乡山陰(今浙江绍兴镜湖以后]。庵在镜湖边上,只有茅屋两间,但背绕青山,面临碧水[二],对诗人来说,倒也是个读书写作的好地方。陆游又自叙其老学庵命名之义,说是“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燭夜行”之语”(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他的老学庵笔记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能有些条目写於在这之前,但终的完成,应在镜湖边上闭门读书之时,否则不会以老学庵作为书名的。陆游的幼子陆子遹说:“老学庵笔记,先太史淳熙、绍熙间所著
《左宗棠全集(套装共15册)》包括《左宗棠全集:秦稿(1-9)》、《左宗棠全集:附册》、《左宗棠全集:家书诗文》、《左宗棠全集:札件》、《左宗棠全集:书信(1-3)》。左宗棠(1812~1885)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比曾国藩仅小2岁,与曾同时而齐名,都是清末湘军首领,共同镇压过太平军和捻军;又都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力行者。而他比曾国藩晚逝世13年,较曾进行了更多的历史活动:先是领军镇压陕甘回民起义;继之大举督师西征,歼灭入侵新疆达15年并获得英、俄等国支持的西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匪帮,收复祖国辽阔领土新疆,并促成新疆建省,推进西部开发;后人值军机、总督两江、督办福建军务,病殁于抗法前线。他是一位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人物。自左宗棠逝世后的百馀年来,人们对他的生平和思想,对他的
唐长孺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古代史分期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生治学谨严,论著宏富。《唐书兵志笺正(外2种)》为《唐长孺文集》之一种,本册收入唐先生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两部名作《唐书兵志笺正》与《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所有制的发展》,另外收入了唐先生多年讲授、曾内部刊印的《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撰写的一部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的“寓庄论于闲情”的随笔。自问世以来,即以其生动活泼的小品形式、轻松愉快的笔调而广受读者喜爱。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经典藏书)》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经典历史读物,一经问世,便因 其独特的体例、丰富的知识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我国发行量*的历史类读物之一,各种不同版本不断 涌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市场上的许多版本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读者越来越高的阅读需 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更新、补充和调整,并注入新的元素。鉴此,我们精心推出了这本《中华上下 五千年》,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形式 ,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讲述中华五千年历史。
1998年中华书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近几年新出13种,包括《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9种,《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种,《清代史料笔记丛刊》39种,凡98种整体。中华书局还将继续整理其它有价值的笔记,陆续出版。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多年来颇受读者欢迎。 这本《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一部自敍年谱,作者张集馨生前并没有为它取名,《张集馨自订年谱》《椒云年谱》都是后来的研究者、传钞者所为的。编者依据这部年谱的特点,名之为《道咸宦海见闻录》。
記載明萬曆至崇禎時期北方地區史實的史書。清初無錫計六奇(1622~)撰。六奇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人。全書共二十四卷,起自萬曆二十三年(1595)清太祖努爾哈赤興起東北,止於崇禎十七年(1644)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分年記事,于崇禎一朝尤詳,李自成入京後史事,幾乎按日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紀事本末體逐事標立名目,內容大多涉及晚明農民戰爭、階級矛盾、民族關係等,取材廣泛,記事有序。因成書于康熙初年,上距明亡為時不久,史事大多無誤,但也有傳聞、迷信不實之處,由於清初文禁,是書列入禁毀之列,未能付梓。嘉慶、道光年間有北京琉璃廠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但已經芟改,非計六奇原本。以後又有圖書集成局石印本、商務印書館鉛印本等行世,內容與半松居士本雷同。後在杭州、常熟發現清初抄本,較通行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直至刘宋初年近300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它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著称于世,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鲁迅曾经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