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增订本)》全三册,中华书局出版的增订本,比原先的版本更为翔实,篇幅上也有很大的增加。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经过改动。搜罗的范围更为广泛,而且又吸纳了极新的研究资料。
本书由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亲自编撰,是供明神宗(万历皇帝)幼时阅读的教科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圣哲芳规 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 狂愚覆辙 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书中的插图是明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
《漢書》是我國部紀傳體斷代史,是繼《史記》之後的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漢書》主要記述了西漢漢高祖元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實,主要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凡一百篇,八十餘萬言。至唐顏師古認為《漢書》卷帙繁重,遂將篇幅較長者分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即現行本《漠書》一百二十卷。
《明杂史十六种(套装全12册)》以记载掌故性见闻为主,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也许不完全可信,但其忌讳较少,往往能补正史之缺失,历来为研史者所看重。本书选取十六种明代杂史,又多刊刻或抄写于明代,可供明史研究者参考、研读。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
《台州丛书》汇集宋至清代台州人之遗著,为清代全国早的地方性丛书,丛书只刊刻甲、乙两集,共10种,编辑者是清代礼学家、藏书家宋世荦。《台州丛书》的编辑保存了富有学术价值的台州乡邦文献,弥补了有些地方史料的不足,对后来者编辑一郡之丛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台州丛书乙集包括赤城志、赤城集、滇考、道南书院录、台学源流五种
《山右丛书 初编》是1934年由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一部汇集晋人学术著作的大型古籍丛书。山西大学、山西社科院等学术机构集中各方力量对其进行点校,并专门成立山右历史文化学院这一机构来统筹安排,耗时近5年。原书为套装,合计12册,为方便读者阅读,特推出单行本。 《续尤西堂拟明史乐府》(外二种):本书原为《山右丛书?初编》的第三册,由《尚书考辨》《顾斋遗集》《续尤西堂拟明史乐府》等三部分组成,是清代山西学者的个人文集汇总,有对旧经学术的研究,也有个人诗文。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本书的出版发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
宋代史料辑集。近人丁传靖辑。传靖,江苏丹徒人。此书引用书达500余种,辑录了宋代600多人包括许多文人的轶事。丁传靖*的《宋人轶事汇编(上下)》全书20卷,前3卷为帝后,4卷至19卷为臣民,大致按时代先后排列,20卷附故事、杂事、禅林、方士、叛逆等。 此书引用的*述,以笔记、诗话为多,亦间及文集、方志、杂史等,搜采丰富,往往能补正史所无;一些正史没有专门记载的文人事迹,也赖此书得见大略。前者如陆游与原配唐氏的离异,书中《陆游》一节引《齐东野语》,提到了此事;后者如宋遗民郑思肖、汪元量、龚开等,书内有专节。所引*述,有一小部分是宋以后人所撰辑。材料转引,难免失实。如《郭忠恕》引《宋稗类钞》一则,源出《东坡七集.东坡集》中《郭忠恕画赞》。《宋稗类钞》对苏轼原文有所增减,而又未注明出处。引用材料有时有删略
作為專門從事古舊書刊收藏、保護、整理和出版、流通的中國書店,在半個多世紀漫長的經營歷程中,收集和保護了大量的珍貴古籍文獻资料,也收集保存了近十萬片古書木版。這批古書木版有各種古籍一百六十餘種,涵蓋了經史子集各個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極為重要的文獻價值。一個文化企業能收存如此數量的木版,其品種之多,數量之大,在北京市屬的單位中是的,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對這批珍稀的古書木版進行發掘整理,是中國書店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傳統文化發掘的重要工程。為此,中國書店將在社會各方面的扶持和幫助下,陸續對所收藏的木版進行系統的整理,以《中國書店藏版古籍叢刊》的名義刊行,為學術研究、古籍文獻整理做出積極的貢獻,也為绕裝古籍的收藏者提供一部珍稀的版本。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溥字齐物,拌州祁人。漠干佑中,登进士。周广顺初,拜端明殴学士。恭帝嗣位,官右仆射。入宋仍故宫,进司空,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加太子太师,封祁国公。卒诠康定。事迹具宋史本传。初,唐苏冕尝次高祖至德宗九朝之事,为会要四十卷。
◆ 本书是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全宗档案中,选取部分满文档案,将其译成蒙古文、汉文,并以这三种文字出版。 ◆ 起止时间为民国八年至民国十七年。内容涉及政务、机构职官、军事、政法、民族、外交、财政金融、宗教、文教、交通等,对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遯庵全集》由《遯庵诗集》、《遯庵文集》、《遯庵骈语》、《遯庵续骈语》、《补遗》等五部分组成。其中《遯庵诗集》涉及五言、七言古诗,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排律,歌,歌行,五、七言绝句等多种类型,主要是作者的咏物、感怀及应酬之作;《遯庵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湖北、北京、贵州等地任职期间写给同僚的书信,信中大多涉及具体的政事,是研究明代政治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作者经世之学的主要依据;《遯庵骈语》和《续骈语》主要收录了候启、通启、寿启、迓送启等,基本上为应酬之作;《补遗》部分主要收录的是序、记、跋、传、墓志铭、行实、祭文、表、呈文、公移、尺牍等遗文。
《乾道临安志》由周淙主持纂修。周淙(1115—1175),字彦广,长兴(今浙江长兴)人。宣和年间以父荫入仕,绍兴二十五年(1156年)任临安府通判,乾道三年(1167年)知临安府,后转右朝议大夫。乾道五年(1169年)再知临安府,因修治西湖有功,升秘阁修撰。后除敷文阁待制、知宁国府。《乾道临安志》修于乾道五年(1169年),原书15卷,明代逸。清代杭州藏书家寿松堂主人孙仰曾藏有宋刊残本卷一至卷三3卷,同时海宁藏书家吴骞藏有宋抄本3卷。孙氏残帙3卷清时入四库全书馆,经乾隆皇帝题字发还,后下落不明。残帙卷一为《行在所》,记述皇宫及中央官署等;卷二细分历代沿革、星野、风俗、州境、城社、*、坊市、物产、仓场、馆驿等20目,实为府志;卷三罗列自三国迄宋乾道初杭州历任地方官183人,并对其生平和宦绩作简要介绍,颇具史料价值。《四库
谢章铤,同治三年(1864年)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以内阁中书舍人成进士,年已五十八。掌教福州致用书院凡16年。谢章铤活了84岁,经历了鸦片战争至庚子赔款等近代史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谢章铤兼工诗、词、古文,而以词的创作和词学理论建树*,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卓有成绩的文学家。 谢章铤的著述,有不少稿本流传下来。笔者见到的谢章铤传世稿本有16种,其中7种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9种藏于福建省图书馆。诸种稿本中以《赌棋山庄诗集》(十五卷本)为珍贵。 赌棋山庄是谢氏晚年的住所,遗址在今福州鳌峰麓。“赌棋”典出《世说新语》,淝水之战时,谢安与友人下棋赌墅,谢章铤用此典故暗含对近代列强的轻蔑。
《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不僅记录了三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相关人物以及在学衍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術上有贡献之人,还记载了圆内少敦民族和鄰国的历史。其书以魏为正统,魏志列全书之首,稱曹操、曹丕、曹叡为帝,除刘僃父子和孙權稱主外,孙亮等都稱名,蜀、吴君主即位,都记魏的年虢,以明正朔所在。 《三国志》成书前,魏、吴雨囡已先有官修及私撰的史书,如王沈的《魏书》、魚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这三种书是陈寿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国名书,由陈寿自己采集资料写成。陈寿对于材料的取捨比较審慎,文字也以简潔见长,“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質直过之”时人稱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史记》作者司马迁,全书计130卷,详细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余年的历史。该书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更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成书后,广为流传。但是史事错综,内容博杂,后世学者纷纷为之注疏。有影响者为南朝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俗称“三家注”。其中,裴骃兼采当时所见到的前人研究《史记》的成果,将传统的经史注释方法与史注新法融合,完成《史记集解》,影响至为深远。 《史记》刊刻早见于北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但原刻本早已亡佚。其修补刻本流传于后世,较为著名的就是十四行的杏雨藏本。《宋刻十四行本:史记(线装本)》刻于北宋真宗至仁宗年间,是在淳化本的基础上,经勘校后重新开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全书分为魏书、蜀书、吴书三个部分。
鲁迅编印《北平笺谱》,一方面是为了保存民族的文化遗产,一方面是为新生的艺术提供营养。今天西冷印社的同志们与费君重印此书,意愿当亦同此。联想起四十年前的往事,编者就更加感念西泠印社和千千万万为传承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的普通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历经多少劫难,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其所以能重新萌芽以至葱笼茂盛,绿遍天涯,不仅需要“春风”,更需要土壤,那土壤就是甘为文化献身的广大普通民众。 《北平笺谱》共收笺谱三百三十二幅。西泠印社出版社除了以宣纸按原貌大小重印、制作成高档精美的线装书外,还选编其中的近七十幅印成《北平笺谱精选》,以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
初唐名臣魏征对经籍曾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大意是:经典是圣贤智慧的结晶,可以用来领悟宇宙的奥妙,窥探天地阴阳的消息,端正世间的纲纪,弘扬人类的道德,进则可以救济世人,退则可以独善其身。读经籍可开启智慧,否则就会落后。成大业者能推崇经籍,则将有令人敬重的光明德性。百姓能够以经籍为念,则将为世人看重。统治天下者若要树立政声、显扬德威、鼓励教化、移风易俗,哪有不从经籍而来的呢!今人因经籍而知古事,后人因经籍可知今事,经籍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二十四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经籍,它记载着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代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约4000年的中国历史,反映了中国各朝代的兴衰发展,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书中所表现的人和事,演绎了中国人的文韬武略、权谋智慧,是
李秀成供词版本流序,以上述四种为主,余则不足论。 李秀成(一八二三年至一八六四年),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随舅父读书两年,因家贫不能多读,遂于村塾帮工以补家用。一八五一年参加太平军。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得杨秀清保举为右四军帅,继而升任后四监军,驻防天京城外高桥。同年秋,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安徽巡查民务,得石达开赏识。一八五六年,在救镇江和破江南大营两役中立功,委为地官副丞相。一八五七年十月,封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因上请洪秀全重用翼王,疏远安王、福王而遭严斥,被革除封爵。一八五八年,任后军主将,与陈玉成同为军率。越年封忠王。一八六零年夏,李秀成与陈玉成、李世贤再破江南大营,攻占常州、苏州、嘉兴、松江等。一八六三年自丹阳回天京护都,力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