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
? 《东京梦华录注》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玄奘(六〇二 六六四)俗姓陈,洛州偃师(今属河南)人。唐太宗时高僧,世称三藏法师。曾于贞观年间游历印度,于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回到长安,译经同时奉敕撰写《大唐西域记》,翌年书成。 正文末有辩机跋记,叙在长安跟随玄奘撰录《西域记》过程。辩机,大揔持寺沙门,曾为玄奘译经场之证文。 该书记述玄奘往印度取经过程中亲身经历和传闻所知,凡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之山川胜迹、风土人情,乃当时南亚次大陆、中亚西亚及我国新疆之真实记载,是研究该地区之珍贵资料。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 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书收龙榆生专著三种。《中国韵文史》,是韵文专史,为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 之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8月出版。《宋词讲义》,应是龙氏执教中央大学时的讲义。《词曲概论》为龙榆生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所撰讲义。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增订本)》全三册,中华书局出版的增订本,比原先的版本更为翔实,篇幅上也有很大的增加。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经过改动。搜罗的范围更为广泛,而且又吸纳了极新的研究资料。
本书是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译、颉德《社会进化》所成,原版于1899年出版。通过对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的录入、校注和导读,作为晚清西学丛书的书目重新出版,对研究清末西学东渐的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提摩太的翻译是概括原著大义的一种重新创作。 大同 这个概念,出自中国经典《礼记》,本书借中国概念来表达西方关于社会进化和秩序的社会学理论,对梁启超思想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本书由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亲自编撰,是供明神宗(万历皇帝)幼时阅读的教科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圣哲芳规 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 狂愚覆辙 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书中的插图是明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
清代一部著名的经史类著作。主要内容为全祖望回答弟子所问之记录。其中《易》《尚书》《诗》《三传》《三礼》《论语》各一卷,《大学》《中庸》《孟子》共一卷,《诸史》三卷。是书涉及内容范围甚广,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评价,有对史书内容之论述等。
本书由《大美联邦志略》、哈佛所藏《亚墨理格洲合省国志略》残卷、《美理格合省国志略》三部分组成。初版成书于鸦片战争前,于1837年写成,1838年在新加坡刊刻,带入广州,是中文世界的*本美国史著作,曾受到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的重视。
作为一部历史故事的汇集,《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赵逵夫先生在《庄辛 考校兼论《 的史料价值》一文中,通过比较《杂事第二》与《战国策·楚策四》有关“庄辛谏楚襄王”的文字异同,指出:“《新序》所收庄辛此文比《战国策》所收 原始,不但《战国策》所收文字上的很多错误在《新序》所收本子中不存在,而且,《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所收之文包含着 多的历史文化的信息,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他进而说:“《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有着同《战国策》一样的史料价值……通过对《新序》一书的性质及学术价值的具体论证,我们又可以由此知道:《新序》除极少数汉初材料外,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甚至像《节士第七》中的“屈原传”,便
《国语》是我国*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部分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 《国语》以其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独树一帜,历来为后人所重视。 《国语》作为各国史料汇编,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及习俗等各方面的历史,勾勒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阶段的时代轮廓,对我们研究上古社会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约800万年前~约公元前2000年)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800万年前的云南腊玛古猿化石,到300万年前的湖北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再到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化石,向我们讲述着中国这块土地上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在此后170万年的时间里,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丰富多彩的石器文明遗迹和神话传说为我们勾画出了夏王朝以前中国先民的文明化进程。 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化石代表着早直立行走的人类,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已经懂得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他们不仅学会了使用火,而且采用打击制造的石器捕猎动物,同时采撷植物的果实。10万年前的大荔人和许家窑人,完成了向智人的过渡。山西、河北、内蒙古、宁夏等地都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山西丁村的三棱尖状器,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6000
《漢書》是我國部紀傳體斷代史,是繼《史記》之後的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漢書》主要記述了西漢漢高祖元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實,主要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凡一百篇,八十餘萬言。至唐顏師古認為《漢書》卷帙繁重,遂將篇幅較長者分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即現行本《漠書》一百二十卷。
一八六四年七月廿三日,天京城被曾国荃率部突破,李秀成领千余人护幼主突围后,在南京方山丁村被村民俘获,献至清营。廿八日,曾国藩由安庆抵金陵,亲审李秀成并令其书写供词。是年八月七日,曾国藩杀李秀成,之后将李秀成所写供词删改,命人抄写二份,一份送清廷军机处,另一份则交其子曾纪泽保存,并于安庆刻板付梓曰《李秀成供》,此即世所称“九如堂本”,而李氏供词手迹原稿则秘不示人。直到一九六二年七月,曾国藩之曾孙曾约农将李秀成供词手迹交台湾世界书局影印,名《李秀成亲供手迹》,至此“湘乡曾八本堂藏”原稿始公布于世。 安庆九如堂刊印本共二万七千八百一十八字,而湘乡曾八本堂藏李秀成亲供手迹较刻本多九千余字,约三万六千一百字,计七十四页。除此手迹与刻本外,光绪末年,扪虱谈虎客根据曾刻本再加删改,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渟溪日记(外3种)》收近代史研究资料四种:《渟溪日记》、《花溪日记》《邵懿辰致蒋光焴函(七十通)》、《太平军陷海宁始末》。这四种资料均记咸丰、同治年间浙江海宁及周边发生的事,又以记述太平军的活动为主。其中《渟溪日记》系由稿本整理而成,《邵懿辰致蒋光焴函(七十通)》由民国年间抄本整理,二者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渟溪日记(外3种)》的主要内容。
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 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