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寅恪先生经典文集套装,包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全五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涉及中古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卓识见解。 《柳如是别传》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分析论证。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有著述中影响*的一部。 《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众所周知,我国古典诗学从唐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追求空灵渺远,讲究言外之意、意外之境、韵味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审美风尚体现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本书所的高适诗,以《四部丛刊》本《高常侍集》为底本,参校以《全唐诗》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也注意参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等
原题《钱柳因缘诗释证稿》,为陈寅恪*后一部著作,也是陈先生所有著述中在体量、写作时间、体例完备程度、影响力上的登峰造极之作。全书写作历时十年,先生在目盲体弱的情况下口述,由助手黄萱笔录成书。本书以史证史,探究了秦淮名妓柳如是传奇的一生,特别是其与大学者钱谦益之间的姻缘纠葛,综合运用传、论、述、证的方法,熔史料、诗笔、议论于一炉,考察了存亡之时士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选择,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之变迁,充满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
傅山(1606—1684),字青主,初名鼎臣,一字仁仲,别号甚多,有公之它、石道人、丹崖子、青羊庵主、侨黄老人、朱衣道人、酒道人等,受道法于龙池还阳真人时又更名真山。山西阳曲西村(今山西太原北郊)人。傅山生活的年代,是明清两大王朝政权更迭、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明朝末年,朝廷内部明争暗斗,结党营私,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统治阶级与农民百姓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甲申之变,泱泱大国沦于异族的铁蹄之下,江山易主,满目疮痍。此时,已近不惑之年的傅山思想已日渐成熟,一方面,他痛感明季政治的腐败,面对内忧外患却束手无策、以迂腐的理学愚弄黔首;另一方面他深恶痛绝清朝的异族统治,坚决抵抗,坚持民族气节,表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操。这种思想贯穿其一生,深刻影响了他的
黄庭坚在青年时代,诗文就受到苏轼的高度称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的诗多为描述个人经历、亲友间的友谊,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抱负与感喟。他的词多是饮酒、赏花、歌咏自然风景和男女之情,随意抒写,比诗明白流畅得多。豪放旷达恣肆之处,有时得苏轼之神韵。他的文章十分注意学习前人文章的法度,或写景状物,寓深刻的哲理于其中;或谈论文学艺术,阐明自己的诗学观点;或讲述与友人的情谊,感情诚挚;或应人之请写记作铭,通过对人物、事物的记述说明一种道理,绝非泛泛的应酬之作。本书收录了黄庭坚的经典作品。本书解评的黄庭坚作品,主要以四川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的《黄庭坚全集》为据,分别参照了中华书局出版的《黄庭坚诗集注》以及由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
岑参(7157~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的生平事迹大略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个时期是他三十岁出塞之前。岑参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文本相太宗,伯祖父长倩相高宗,伯父羲坐太平公主谋逆遭诛,家道衰落。父亲岑植曾两任州刺史。参少年时,父逝,从兄受学,“能自砥砺,遍览史籍”(杜确《岑嘉州集序》)。十五岁时,到嵩山少室读书,在早期诗作中,可以看出他耽情山水,恬然自适的思想情绪。但积极用世,是他思想的主要方面。二十岁,他“献书阙下”,赴长安求仕,结果是“金尽裘弊,蹇而无成”(《感旧赋》),失意而归。 岑参诗则擅长描写,善于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绘景物,并在写景中寄寓感情,渲染气氛,如写狂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又号羽□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 是文集之托始 ;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
本书按照《中国家庭基本藏书》编撰要求,选诗5首,词56首。依照词作内容,按春景([瑞龙吟]至[一落索])、夏景([满庭芳]至[诉衷情])、秋景([风流子]至[夜游宫])、冬景([红林檎近]二首)、单题([解语花]至[菩萨蛮])、杂赋([绮寮怨]至[虞美人])、补遗([关河令]至[烛影摇红])为序编排。每首诗词除“题解”外,分别予以“新解”、“新评”。“题解”除介绍有关词牌外,对词的写作时问、地点、时代背景尽量予以交代;对于难以索解的只好阙如。对于误解的词牌如[过秦楼](“水浴清蟾”),径改作[选冠子];对词牌的异名、别称加以详细辨析。在“新评”、“新解”中,我们参阅了数百种有关著作、论述,对原词中的异文择善而从。“新解”主要注释字词,分段释义,辨析疑难,纠正误解。“新评”主要对该词流传情况、历代评论加以梳理,对溢美之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 诗人,杜甫还未出名、李白还在蜀中,他便早已名噪京华。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禅喻之。吟他的诗,可以入画,可以悟禅,可以追寻着他的足迹,去看一看那千百年前倚风自笑,如秋水芙蓉一般的人。作者用清越明快的语言,诗意的笔法和翔实的资料,展现了一个饱含生命深情、醉心于山水佛禅之间、从容自在的诗人形象。
《范仲淹》是一本以范仲淹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人物、事件基于历史事实,细节想象合情合理。作者笔力晓畅,善于从宏大背景引入,层层渲染,筋骨分明。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范仲淹形象。从寒门孤贫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政坛 ,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大批士大夫的精神楷模,范仲 淹的成长经历给每个人以启示,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作为黄庭坚、朱熹口中的“ ”人物,在 的重担下、历史的节点上,他能否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改变世道人心?本 书将为读者揭晓答案。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初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形式上说,全书是他对三国时代成书而不知作者的《水经》的注释。但是在内容上,它不仅比《水经》大20多倍,而且丰富生动,所以成为一部脍灸人口的不朽名著。历来对此书有许多崇高的评价,明末清初的学者张岱曾经评论:“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跋寓山注二则》,《娜嬛文集》卷五),《水经注》在描写风景方面的声誉可见一斑。《水经注》共四十卷,原是朝廷藏书,直到宋初,尚未缺佚,如《太平寰宇记》《太平御览》等所引,有许多都不见于今本,可以为证。到北宋景祐年间(公元1034-1038年),朝廷编修《崇文总目》,发现已缺佚五卷,所以宋初引及的河流滹沱水、泾水、(北)洛水等,都不见于今本,当在缺佚的五卷之内。而今书仍作四十卷,则是后人整理时分
七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江南名城無錫,襟長江依太湖,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祉儀之邦。無錫文化自泰伯南奔以來,騰蛟起鳳,尚德崇文,在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中,教化常持,經世務實,人杰輩出,大家林立,文藻絢麗,錯彩鏤金。舍南舍北皆春水,欲與湖山作主人,數千年的人文傳統,賦予了風光秀美的無錫以獨特的文化魅力,鑄就了城市剛柔相濟、秀逸遣麗的的文化口叩格。
本輯為《無錫文庫》之第三輯《年譜家乘》,收錄無錫(含江陰、宜興》歷代名人年譜以及部分著姓望族家譜。 年譜是史籍中一種人物傳記體裁。但和一般的傳記有所不同, 一般的傳記主要纪傳主的生平大要,而年譜則是以譜主為中心,以年月為經緯,比較全面細緻地叙述譜主一生事迹。所謂『叙一人之道德、學問、事業,纖悉無遺而系以年月者,謂之年譜』(朱士嘉《中國歷代名人年譜序》》。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圖書體裁,主要包含譜序、題辭、恩榮、凡例、像贊、世系、傳記、宗規、家訓、祠墓、義田、藝文等内容。
《唯余笔墨情犹在 赵孟頫传》是一部以宋元书画大家赵孟頫为主人公的传记小说。 这部作品新见迭出,予人以多方面的启迪。作者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一位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屹立潮头的艺术巨擘的鲜明形象,同时也通过大量与赵孟頫相关的重要的文学、艺术、文化活动的追述,解读了中国文学艺术史与文化史上鲜为人知的关键细节,值得关注艺术思想发展历程的读者细细品味研读,从中得到启示。
《中国近丛刊(第2辑):翁同爵家书系年考》辑录国家图书馆藏《常熟翁氏家书》中的翁同爵家书,并加以系年考证。书中所列诸通家书,原稿并没有自然分别每通家书的起止,多数家书是根据其上下文连续内容,或笺纸间的骑缝印鉴而置为一通;或据其整体内容、时间而归为一通;或分列两处,另加按语考证。故书中所列诸通家书,与实际数量或有出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古代有名诗人,也是宋代诗人中对后代影响很大的人。 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在南宋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与否的鸿沟,区分在对北方女真贵族统治集团的南侵是坚持抵抗还是主张投降,对我国的国土是主张统一还是听任分裂。陆游坚决站在抗金者一边,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扎根在现实斗争的土壤之上的。 其次是对南宋投降派的苟安偷生的愤怒鞭挞。大地主官僚所支持的南宋政权,是为了保持他们在半壁江山内对农民压迫剥削的阶级利益,不惜对敌人无耻屈膝。他们杀害和排挤了抗金的将相,自己在西湖上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在作品中,对他们作了愤怒的谴责,表现了自己“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的反投降精神。 陆游诗的主要内容,是
本书选择了王安石的诗歌83首、词5首、散文35篇,均选自《临川集》(四部丛刊本)。个别字句参考他本校改,注文中未一一说明。选注之时着重选取那些与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思想、言论及主张有关的诗文,同时兼顾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诗文编序大致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综合排次。题解中的诗文创作年代主要参考清人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末附 王安石年谱简编 、 王安石研究主要文献 及 《王安石集》名言警句 (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王安石学养深厚,诗文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广阔的领域。
《李自成手稿》为姚雪垠在写作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时留存的卷手稿。《李自成》全书共五卷,卷创作于作者下放劳动之际,写在粗糙的方格纸上,保存完整,为珍贵,而余下四卷均无完整手稿留存。该手稿共800多页,内容完整,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创作历程。 此次出版,即是以此为底本原大复制。全套书共四册,以宣纸线装形式呈现给读者。
原题《钱柳因缘诗释证稿》,为陈寅恪 一部著作,也是陈先生所有著述中在体量、写作时间、体例完备程度、影响力上的登峰造极之作。全书写作历时十年,先生在目盲体弱的情况下口述,由助手黄萱笔录成书。 本书以史证史,探究了秦淮名妓柳如是传奇的一生,特别是其与大学者钱谦益之间的姻缘纠葛,综合运用传、论、述、证的方法,熔史料、诗笔、议论于一炉,考察了存亡之时士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选择,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之变迁,充满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
《江西历代进士全传》是江西省历代进士的全传,历史上共产生了约11万进士(指正科文进士),而江西进士共一万两千多名,占所有进士名额的十分之一,《江西历代进士全传》对研究江西地域文化和中国科举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江西历代进士全传》以地域(行政区划以清末为准)分卷,每卷按年代(科分)来编撰进士传记,它是对所有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史志碑铭人物传记等进行了竭泽而渔式的搜集后对各种资料进行比勘校对补充考订而成的江西历代进士传记大全。具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书末并附有江西历代进士总名录及索引,以便读者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