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集之一种,分上、中、下三册。以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姻缘为核心,考察明清之际社会与思想文化之变迁,揭示历史存亡关头的士人心灵和生命形态。作者通过研究 红妆 之身世与著作,藉以揭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是作者在 失明膑足 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结晶。
《章太炎年谱长编》共70余万字,出版于1979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至今已坊间难求。 《长编》按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章太炎的思想活动,分五卷:1868年—1894年为卷,1895年—1905年为第二卷,1906年—1911年为第三卷,1912年—1918年为第三卷,1919—1936年为第五卷。每一卷之前附按语,说明这一时期的国内形势和章氏的思想活动。基本上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全面记述章太炎的政治、学术活动。 作者依据近年出版的各种相关文献,增订了约40万字,仍按《长编》的编次和时序,分为五卷。统一排在《长编》之后,为了便于读者检核,该部分内容单独装订成册。
朱元曙、朱乐川编著的《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十二卷,朱元曙撰。朱希祖先生为章太炎入室弟子,名列章门四王,太炎先生称其“博览能知条理”,复以“弟子中老成者”许之。朱氏殚见洽闻,尤精乙部,维身丁板荡之际,隐忧独深,故平生撰述以摅绎国粹、激扬风俗为先。特严于《春秋》夷夏之防,伪楚伪齐事迹之考订、南明三朝遗书之搜罗,皆职是也。是书起光绪五年(生年)讫民国三十三年(卒年),凡有关先生行述、思想者靡不网罗,诸如先生自著之书及诸家日记、谱牒、书信、学术专著、政府公牍之类,皆接取其要,不事枝蔓,以时系事,并一一注其出处时地;偶施按语,多闻阙疑,不为武断之说;每年之后复撮本年要事以为专题,尤注意于先生学术计划及撰述之起讫年月。执此一编,而先生一生行事如在目前。维先生游于章门,同学炳炳辈立,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成就。
《金文人名汇编》汇集传世的和考古发掘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的人名7600余条,人名词头用字约2100个,分别按笔画加以编纂,并根据铭文内容和有关文献记载,对每一个人物作简要的介绍,以便向考古、历史和古文字研究者提供一份有用的资料,希望对于商周史和古文字研究有所裨益。 《金文人名汇编》所采用的资料,系2004年9月底以前著录和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以及编者所见到而尚未公开发表的商周青铜器铭文资料。引用著录书刊共60种,为查检方便,将书刊卷期括注在器名之后。 金文人名的时代,上自商代,下迄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者(即公元前221年后),不予收录。 传世青铜器中的伪作,尽力排除;不能确定其伪,仅有怀疑者,酌情收录,在引用的青铜器名称之后括注“疑伪”字样。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成就。
自古以来可以称得上“大师”的应该是:既能以他的深邃的思想引导人,又能以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但是,看看今天我们的社会,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也许为使人们担心的是,由于物欲的驱动,让许多人失去了理想,丢掉了做人的道理,这样下去将是十分危险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未名讲坛》对我们将能起着以“大师”为榜样的作用,使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类社会的福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本书为《未名讲坛》丛书之一,由蒙培元先生主讲有关孟子的知识。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三九),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一一七○)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淳熙九年(一一八二)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本书是于北山教授年谱著作三种之一(其他两种为《陆游年谱》、《杨万里年谱》)。按时事、谱文、附录体例撰写。时事主要讲宋金对峙形势,为谱主提供广阔的社会背景。谱文部分重点叙述谱术的爱国思想、政治作为以及仕履和诗文创作情况,兼及交游。全书考订详实,材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成就。
梁启超,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丁文江、赵丰田编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历来享有盛誉,被视为同类体裁著作中的经典之作。本书搜集除梁启超本人的著述和未曾公开的信札等材料外,还收集与梁启超有关的报刊及与梁启超交往密切的人物的日记、年谱、来往书信等。 本书搜集材料以积聚书信见长,这是一大特色,也是它面世后受到学界特别重视的原因所在,并创设“年谱长编”这一体裁。采用白话文撰写,按事情发生的先后分节叙述,每年开首载有当年发生大事和对谱生本年事迹的综述,书末附《人名索引》,方便检索。
鲍照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作家,为刘宋元嘉体的代表诗人之一,也是元嘉铺陈诗风向永明体诗风过渡的关键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鲍照是六朝时著名文学家。著者在旧有鲍照年谱年表基础上,吸取近年来鲍照研究的*成果,并结合自己多年研讨之心得而写成此书,它详细准确地勾勒出鲍照一生的全貌与其生活时代环境。 本谱除了对鲍照的生平事迹作出较为详细的考实以外,还记载了他所生活时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并兼而考实了与其有交往的同时代的文人学士的活动情况。力图通过这些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以及诗人社交活动的大致状况,以便读者通过本谱能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这位杰出作家的全貌。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来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司马彪,字绍统,晋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从小好学,然而好色薄行,不得为嗣。司马彪因此闭门读书,博览群籍。初官拜骑都尉,泰始中任秘书郎,转丞。
陆贽(*四—八〇五),字敬舆,唐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大历进士,中博学宏辞科。后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死后谥曰“宣”。陆贽是唐代贤相,他建议德宗广开言路,消弭战争,轻徭薄赋,储粮备边,罢黜小人,任用贤能。这些措施使得唐政权摆脱了覆亡的危险。且他能见事机于未发之前,并提出预防建议。陆贽的学养和政治才能,深得同僚及后人称赏,苏轼就曾称赞他“才本王佐,学爲帝师 ”。 陆贽长于制诰之作。其文虽然沿用骈体,但一扫六朝以来浮靡之风,感情真挚,议论明白畅达,文章简介深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四库提要》云:“ 其文虽多出于一时匡救规切之语,而于古今来政治得失之故,无不深切着明,有足爲万世龟鉴者,故历代宝重焉。” 《陆贽集》以清代年羹尧雍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成就。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
《谢家福日记(外1种)》所收谢家福档案资料,均限于苏州博物馆收藏。《欺天乎日记》、《齐束日记》二种,按年月先后为序,据清稿整理,参校原稿,凡有异同,均出校记。《磷血丛钞》虽类属笔记,然多按年月纪事,故合谢氏行述及其父母家传,并载于后。谢氏书信集据清稿整理,并参校底稿。清稿未收者,均按册违录于后,以为补编。谢氏诗文稿及所编桃花坞、五亩园史料,稿抄本之外,颇有已刊者,兹兼收并采,分别类次,以存全貌。六、全书繁体竖排,采用新式标点,不使用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等。
《明状元图考(线)(套装共4册)》内容丰富,共收集论文48篇,文字约40万字,线图约150个,彩版30幅(合8面)。作者万俐,供职于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与修复,有的研究成果已获国家专利。
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他学习《史记》的体制,著成了中国部断代史《汉书》。《汉书》是我国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部断代史。班固的父亲班彪,继《史记》之后,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班固继承父业,完成《汉书》一百卷。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数不淸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