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集之一种,分上、中、下三册。以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姻缘为核心,考察明清之际社会与思想文化之变迁,揭示历史存亡关头的士人心灵和生命形态。作者通过研究 红妆 之身世与著作,藉以揭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是作者在 失明膑足 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结晶。
《章太炎年谱长编》共70余万字,出版于1979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至今已坊间难求。 《长编》按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章太炎的思想活动,分五卷:1868年—1894年为卷,1895年—1905年为第二卷,1906年—1911年为第三卷,1912年—1918年为第三卷,1919—1936年为第五卷。每一卷之前附按语,说明这一时期的国内形势和章氏的思想活动。基本上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全面记述章太炎的政治、学术活动。 作者依据近年出版的各种相关文献,增订了约40万字,仍按《长编》的编次和时序,分为五卷。统一排在《长编》之后,为了便于读者检核,该部分内容单独装订成册。
朱元曙、朱乐川编著的《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十二卷,朱元曙撰。朱希祖先生为章太炎入室弟子,名列章门四王,太炎先生称其“博览能知条理”,复以“弟子中老成者”许之。朱氏殚见洽闻,尤精乙部,维身丁板荡之际,隐忧独深,故平生撰述以摅绎国粹、激扬风俗为先。特严于《春秋》夷夏之防,伪楚伪齐事迹之考订、南明三朝遗书之搜罗,皆职是也。是书起光绪五年(生年)讫民国三十三年(卒年),凡有关先生行述、思想者靡不网罗,诸如先生自著之书及诸家日记、谱牒、书信、学术专著、政府公牍之类,皆接取其要,不事枝蔓,以时系事,并一一注其出处时地;偶施按语,多闻阙疑,不为武断之说;每年之后复撮本年要事以为专题,尤注意于先生学术计划及撰述之起讫年月。执此一编,而先生一生行事如在目前。维先生游于章门,同学炳炳辈立,
《苏氏演义(外3种):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共收录唐五代史料笔记四种,内容皆重在考释名物礼制,刊正时俗礼典沿习讹误,其中《资暇集》一书涉及的内容较广。大至典章礼仪,小至花草虫鱼,古语旧事,文字讹误都予以溯源辩误。这四种笔记是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重要著作,可供唐史研究工作者及文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又称《芥子园画谱》是清代木版彩色套印版画中杰出的作品,全集包括山水、花卉、翎毛诸体画谱。
《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王水照苏轼研究四种 )》主要是作者王水照整理的在日本发现的久佚已久 的两部宋人年谱,即何抡的《眉阳三苏先生年谱》与 施宿的《东坡先生年谱》。这两种年谱一经引进,国 内就反响巨大。此次出版,除了这两种由日本引进的 年谱外,还影印了两种比较珍贵的年谱,以供国内学 者研究。作为苏轼研究的系统工程之一,其年谱具有 保存原始文献资料的意义,是治苏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
《中国历史小丛书》初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同志创议、主编的我国套大型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自一九五八年至今,四十寒暑,经过几代文史研究专家的不懈努力,累计出版近三百种,印数逾,劳绩斐然可观。它以灵活多样的体载,包罗宏富的内容,短小精致的篇什,通俗洗练的文字,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于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陶冶审美情趣都是很有益处的,因而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青睐。 这套集知识性、权威性、趣味性、大众性于一体的小丛书,既有传播中华历史知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功用,又不失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推而广之,它必将化作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一座桥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奉献一份力量。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成就。
这是个成功的人生: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抚晚,晚年宰辅,这也是个备受奚落的人物:起居无时,号令无节,行为乖张,巧于仕宦,这是一系列耀眼的业绩,打败法人的人侵,策划并督建京汉大铁路,创办亚洲*的钢铁厂,这也是百年来屡招责骂——好大喜功,费力挥霍,崇洋媚外,沽名钓誉——的把柄。为谋求中国的富强,呕心沥血大刀阔斧地干了大半生,但直到瞑目的一天,他也没有看到国家富强的影子。
清代人物传记书。八十卷。不著撰稿人。卷目列宗室王公三卷,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臣划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义传一卷,儒林传四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贰臣传二卷,逆臣传一卷。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等为止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记。其根据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代的传记书,就目前而言,当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收录为齐全。但《清史稿》的多数传记叙事简略,《清史列传》一般要详尽得多,在某些方面还可纠补《清实录》中的缺失。该书于1928年由中华书局印行。后经校点,分八册由中华书局再版。1987年,中华书局分二十册出版王钟翰点校本,是为*版本。
《桐城吴先生日記》十六卷,清吴汝綸著。 吴汝綸(一八四○一九○三》,字摯甫,安徽桐城人。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進士,授内閣中書。曾國藩愛慕其才,留幕中切磋學問,為『曾門四大弟子』之一。與李鴻章亦關係密切,先後在曾、李幕府任事,曾、李奏議,多出其手筆。曾出任深州《今河北深縣》、冀州《今河北冀縣》知州。後遭人忌妒,棄官從教,任保定蓮池書院山長。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清政府詔辦大學堂,由吴汝綸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春病逝。平生著述頗多,有《易說》、 《校定尚書》、 《尚書故》、 《夏小正私箋》、《文集》、《詩集》、《尺牘》、《深州風土記》、《東游叢錄》、《桐城吴先生日記》等流傳於世。
《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土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
陆游年谱之作,前有清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和赵翼的《陆放翁年谱》,钱谱规模过小、赵谱事迹过略。本书在前人基础上,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内证方面,作者用功颇深,按时事、谱文、附录体例编排。时事介绍宋金对峙大背景,提供广阔 的时代场景;谱文叙谱主一生行事,兼及思想、艺术和交游。附录部分交待文献依据。全书材料丰富,考订审慎。 顾名思义,本书介绍的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历年事记。本书均系文言文,繁简字体并用,并以纵向编排,颇具古籍风韵。因此,如果你对繁体字或文言文不甚熟悉,那本书就不适合你阅读。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成就。
清代人物传记书。八十卷。不著撰稿人。卷目列宗室王公三卷,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臣划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义传一卷,儒林传四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贰臣传二卷,逆臣传一卷。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等为止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记。其根据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代的传记书,就目前而言,当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收录*为齐全。但《清史稿》的多数传记叙事简略,《清史列传》一般要详尽得多,在某些方面还可纠补《清实录》中的缺失。该书于1928年由中华书局印行。后经校点,分八册由中华书局再版。1987年,中华书局分二十册出版王钟翰点校本,是为*新版
鲍照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作家,为刘宋元嘉体的代表诗人之一,也是元嘉铺陈诗风向永明体诗风过渡的关键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鲍照是六朝时著名文学家。著者在旧有鲍照年谱年表基础上,吸取近年来鲍照研究的*成果,并结合自己多年研讨之心得而写成此书,它详细准确地勾勒出鲍照一生的全貌与其生活时代环境。 本谱除了对鲍照的生平事迹作出较为详细的考实以外,还记载了他所生活时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并兼而考实了与其有交往的同时代的文人学士的活动情况。力图通过这些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以及诗人社交活动的大致状况,以便读者通过本谱能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这位杰出作家的全貌。
《公羊传》是“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之一,是对《春秋》这部孔子编修的记载鲁国隐公至哀公时期(即公元前770至前481年近三百年间)历史的著作加以解说之书。由于文意隐晦难懂,《公羊传》自汉代以来一向遭受冷落,少有问津者,《公羊》学几成绝学,今天的读者对《公羊传》更是十分生疏。刘尚慈的这部《春秋公羊传译注》,对《公羊传》作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整理,作了审慎精到的标点、今译、注释,有助读者阅读《公羊传》,了解《公羊传》,对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