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钱柳因缘诗释证稿》,为陈寅恪*后一部著作,也是陈先生所有著述中在体量、写作时间、体例完备程度、影响力上的登峰造极之作。全书写作历时十年,先生在目盲体弱的情况下口述,由助手黄萱笔录成书。本书以史证史,探究了秦淮名妓柳如是传奇的一生,特别是其与大学者钱谦益之间的姻缘纠葛,综合运用传、论、述、证的方法,熔史料、诗笔、议论于一炉,考察了存亡之时士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选择,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之变迁,充满了家国兴亡哀痛之情。
《章太炎年谱长编》共70余万字,出版于1979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至今已坊间难求。 《长编》按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章太炎的思想活动,分五卷:1868年—1894年为卷,1895年—1905年为第二卷,1906年—1911年为第三卷,1912年—1918年为第三卷,1919—1936年为第五卷。每一卷之前附按语,说明这一时期的国内形势和章氏的思想活动。基本上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全面记述章太炎的政治、学术活动。 作者依据近年出版的各种相关文献,增订了约40万字,仍按《长编》的编次和时序,分为五卷。统一排在《长编》之后,为了便于读者检核,该部分内容单独装订成册。
七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江南名城無錫,襟長江依太湖,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祉儀之邦。無錫文化自泰伯南奔以來,騰蛟起鳳,尚德崇文,在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中,教化常持,經世務實,人杰輩出,大家林立,文藻絢麗,錯彩鏤金。舍南舍北皆春水,欲與湖山作主人,數千年的人文傳統,賦予了風光秀美的無錫以獨特的文化魅力,鑄就了城市剛柔相濟、秀逸遣麗的的文化口叩格。
《陈三立年谱长编(上中下)》作者曾编有《散原精舍诗文集》、《散原精舍诗文集补编》等文献资料图书,在以丰富的文献基础之上,编撰这部年谱长编,全面立体地呈现陈三立的人生轨迹,对一些重要活动如湖南维新、赣路修筑、松门雅集、清凉山雅集等进行详细的考证,并对他的社会交游网络也进行全面的勾勒,再现出陈三立对近现代中国文化和文学史上的影响。相信本书的出版,对陈三立研究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史、学术史等的研究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无锡文库(第3辑)(套装共2册)》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图书体裁,主要包含谱序、题辞、恩荣、凡例、像赞、世系、传记、宗规、家训、祠墓、义田、艺文等内容。
《江西历代进士全传》是江西省历代进士的全传,历史上共产生了约11万进士(指正科文进士),而江西进士共一万两千多名,占所有进士名额的十分之一,《江西历代进士全传》对研究江西地域文化和中国科举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江西历代进士全传》以地域(行政区划以清末为准)分卷,每卷按年代(科分)来编撰进士传记,它是对所有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史志碑铭人物传记等进行了竭泽而渔式的搜集后对各种资料进行比勘校对补充考订而成的江西历代进士传记大全。具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书末并附有江西历代进士总名录及索引,以便读者翻检。
本輯為《無錫文庫》之第五輯《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 近代以來的無錫,人傑輩出,文章泉涌,堪稱大家巨匠者以什佰計。保存其著作菁華,本是《无錫文庫》使命之所在,但因其卷册繁多,編輯整理工程浩大,為便於檢索,亦備將來選编入庫,特於《無錫文庫》單設一輯,存錄無錫著名學者代表性著作目錄,名為《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真 本輯收錄名家僅為社會人文學科學者,包括文學、史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新聞學、教育學等及藝術理论(不包括藝術作口叩創作》門類各科,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醫藥街生學科不作為本輯收錄範圍。本輯入選學者的標準為:在學科建設中發揮開創性作用者;在學術研究中公認達到本學科同時代國内領先水平者;其著作在國內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者。除籍貫無錫的近現代名家外,兼收長期在無
本套《曾国藩家书》在通行本的曾国藩家书基础上重新进行了整理编校,共收录曾国藩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人的一千二百五十余封家书
《李自成手稿》为姚雪垠在写作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时留存的卷手稿。《李自成》全书共五卷,卷创作于作者下放劳动之际,写在粗糙的方格纸上,保存完整,为珍贵,而余下四卷均无完整手稿留存。该手稿共800多页,内容完整,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创作历程。 此次出版,即是以此为底本原大复制。全套书共四册,以宣纸线装形式呈现给读者。
清代人物传记书。八十卷。不著撰稿人。卷目列宗室王公三卷,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臣划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义传一卷,儒林传四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贰臣传二卷,逆臣传一卷。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等为止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记。其根据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代的传记书,就目前而言,当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收录*为齐全。但《清史稿》的多数传记叙事简略,《清史列传》一般要详尽得多,在某些方面还可纠补《清实录》中的缺失。该书于1928年由中华书局印行。后经校点,分八册由中华书局再版。1987年,中华书局分二十册出版王钟翰点校本,是为*新版
经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学术及意识形态中的核心与中枢,两千年来各种著作汗牛充栋,但一直缺乏严整、系统的通论性、总结性著作,直到晚清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与《经学历史》,才对两千余年经学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论述。《经学通论》从今文经学的立场出发,对儒家经典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内容较为驳杂,多用专门术语,不易理解。笺注者以原段落分章笺注其中人名、书名、经学概念及典故等,使原书可以 易理解与普及。
本輯為《無錫文庫》之第三輯《年譜家乘》,收錄無錫(含江陰、宜興》歷代名人年譜以及部分著姓望族家譜。 年譜是史籍中一種人物傳記體裁。但和一般的傳記有所不同, 一般的傳記主要纪傳主的生平大要,而年譜則是以譜主為中心,以年月為經緯,比較全面細緻地叙述譜主一生事迹。所謂『叙一人之道德、學問、事業,纖悉無遺而系以年月者,謂之年譜』(朱士嘉《中國歷代名人年譜序》》。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圖書體裁,主要包含譜序、題辭、恩榮、凡例、像贊、世系、傳記、宗規、家訓、祠墓、義田、藝文等内容。
《历代两浙词人小传》十六卷,周庆云纂辑。庆云字景星,一字逢吉,号湘舱,别号梦坡,浙江昊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生于上海,光绪七年(一八八一)中秀才,以附贡授永康县教谕,例授直隶知州,均未就任。周氏早年经营丝业,中岁以改行盐业起家,为浙西巨富。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卒于上海,年七十。周氏雅好艺文,精于鉴别钟鼎彝器,工篆隶,善鼓琴,藏书十余万卷。著述极丰。凡所撰着,共四十五种,四百六十九卷,汇为《梦坡室丛书》。 民国九年庚申(一九一O),周庆云在西溪秋雪庵重建历代两浙词人祠堂。复甄辑历代两浙词人小传,自唐迄清,得千余人,撰《历代两浙词人小传》十六卷。《小传》引书数十种,每条下皆注明出处,8每传录词人代表作若干首,间作考评。卷一至十一以朝代为序,卷十
《人物分典》是《中华大典 历史典》的主要分典之一,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等总部。编纂时,除严格执行《中华大典》和《工业典》有关规定外,对材料的收录以及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处理也略有调整。
本书介绍了无锡,地灵人杰,截至二0一一年,产生于此的百余名科学院、工程院、社科院院士(学部委员)已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人才高地』,无锡的人文之厚,正源自这片热土千百年来所涌现出的众多风流人物与着姓望族。《无锡文库(第3辑):华氏义田事略等》首次较全面地汇编了这些名人的年谱和部分着姓望族家谱共约一百三十种,为学界研究提供参考。
朱元曙、朱乐川编著的《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十二卷,朱元曙撰。朱希祖先生为章太炎入室弟子,名列章门四王,太炎先生称其“博览能知条理”,复以“弟子中老成者”许之。朱氏殚见洽闻,尤精乙部,维身丁板荡之际,隐忧独深,故平生撰述以摅绎国粹、激扬风俗为先。特严于《春秋》夷夏之防,伪楚伪齐事迹之考订、南明三朝遗书之搜罗,皆职是也。是书起光绪五年(生年)讫民国三十三年(卒年),凡有关先生行述、思想者靡不网罗,诸如先生自著之书及诸家日记、谱牒、书信、学术专著、政府公牍之类,皆接取其要,不事枝蔓,以时系事,并一一注其出处时地;偶施按语,多闻阙疑,不为武断之说;每年之后复撮本年要事以为专题,尤注意于先生学术计划及撰述之起讫年月。执此一编,而先生一生行事如在目前。维先生游于章门,同学炳炳辈立,
《曹振镛行述(宣纸线装 一函一册)》繁体竖排线装保留古典原貌,字大清晰不损伤视力,线装大字本古籍,用特制专用的字模排版,以传统线装工艺印制,字体醒目,版面疏朗,纸质轻软,古色古香,便于捧读和收藏。
全书收刻清初至道光年间名人书信手迹凡 613 人,书信 738 通。尺牍前刻此 613 人简要传记,另名《昭代名人尺牍小传》。尺牍分为 24 卷,小传亦分 24 卷。书为木版刻印。本次影印出版该书,将对全部 24 卷小传和 24 卷尺牍进行扫描制版印刷,采用仿古线装,纸张采用一级宣纸,印章用红色呈现方式,外部函套装帧,力图保持古本原貌,再现一代名人群体的艺术神采。
本书为《无锡文库》之第三辑《年谱家乘》,收录无锡历史名人年谱以及部分著姓望族家谱。
清代人物传记书。八十卷。不著撰稿人。卷目列宗室王公三卷,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臣划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义传一卷,儒林传四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贰臣传二卷,逆臣传一卷。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等为止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记。其根据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代的传记书,就目前而言,当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收录为齐全。但《清史稿》的多数传记叙事简略,《清史列传》一般要详尽得多,在某些方面还可纠补《清实录》中的缺失。该书于1928年由中华书局印行。后经校点,分八册由中华书局再版。1987年,中华书局分二十册出版王钟翰点校本,是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