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东坡志林(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新版
    •   ( 5053 条评论 )
    • 苏轼 撰,王松龄 点校 /2022-03-01/ 中华书局
    •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 ¥15.8 ¥22 折扣:7.2折
    • 贞观政要(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   ( 1796 条评论 )
    • 骈宇骞 译注 /2016-01-01/ 中华书局
    •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贞观政要》的写作初衷。全书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也

    • ¥18.7 ¥25 折扣:7.5折
    • 群书治要
    •   ( 5 条评论 )
    • (唐)魏征 等编,吕效祖 点校 /2004-12-01/ 鹭江出版社
    •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949年在位),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治要》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 《群书治要》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魏征等人博采经、史、子典籍六十五种,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其繁芜,择其精粹,浓缩成五十卷的珍本。魏征乃经国之大器,兼具高尚之道德与卓越的史识,这更使得《群书治要》成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

    • ¥38.7 ¥49 折扣:7.9折
    • 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
    •   ( 87 条评论 )
    • 郑福田 著 /2016-05-01/ 中华书局
    • 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用于赞颂人物等,多为韵语。是赞起于孔丘,讫于戴震,凡五十三家。郑先生是诗词歌赋圣手,赞文典雅鲜活,气象清新。且每篇赞文之后,附有白话解说,疏通文字,陈说义理,旁证博引,令人心折。当下,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代思想家的智慧,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鉴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民主党派领导、政协委员、大学教授),我们推出此书,有可能成为广为流传,发挥价值的普及读物。

    • ¥36.3 ¥46 折扣:7.9折
    • 皇宋十朝纲要校正(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   ( 225 条评论 )
    • 燕永成 校正 /2013-06-01/ 中华书局
    •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皇宋十朝纲要校正(套装上下册)》是记载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的编年体史书。每帝首卷列举年号及宰相、参政、枢密使副、使相、三司使、御史中丞等姓名。载科举之年取士数与州府废置。然后按年代顺序记朝廷大事。《四库全书》虽未予著录,但其中间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未载之史料,是宋史研究的基本书之一。《校正》为本书的首次整理,足资研究者阅读利用。

    • ¥64.2 ¥76 折扣:8.4折
    • 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
    •   ( 37 条评论 )
    • 郜积意 著 /2013-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作者郜积意)是关于研究中国汉代天文历法的专著,收录了:飞爻、伏爻、世爻及二十八宿人卦、建候积算之例、五行人卦中的分象问题、吉凶判断的其他因素、京房的六日七分说、试以“殷历”说“五际”,兼释《翼奉传》中的六情占等内容。

    • ¥25.2 ¥32 折扣:7.9折
    • 陈寅恪集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 6296 条评论 )
    • 陈寅恪 著 /2015-07-01/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这本书以陈寅恪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遵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 这本书中纠正了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绝无功业之说。列举史实,证述遵在东晋初年,团结江东境内诸政治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北方盛强胡族之侵略。当时中国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实不可没。文中又分析南来北人之社会階層及居住地域,并论其与后来南朝史事之关系。篇末附载近年广州出土晋墓磗铭,亦可供治史者之参证。

    • ¥54.6 ¥78 折扣:7折
    • 群书治要(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精装)
    •   ( 1000 条评论 )
    • 魏征 等,魏征等 编纂,沈锡麟 整理 /2019-04-01/ 中华书局
    • 好干部读本 《群书治要》五十卷,唐魏徵等奉敕撰。《新唐书》萧德言本传说: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博而要,曰: 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 赍赐尤渥。 本书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五帝,下至晋朝,自六经至诸子所载有关治道政术、涉及劝诫的文字,均予辑录。书成后,唐太宗各赐诸王一部。可以说这是一代英主为自己及其子弟特令魏徵等人编撰的读本。天宝十三载(754),唐玄宗要了解古代 政理之要 ,可是 史籍广博,卒难寻究 ,就询问李泌该读什么书。李泌即推荐《群书治要》 作为古代著名政治家的魏徵,领衔编撰《群书治要》,其取舍之意,是后世诸儒难以企及的。而阮元所肯定的作手萧德言,史称他 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 。贞观中任著作

    • ¥40.5 ¥48 折扣:8.4折
    • 史纲评要--中华经典史评
    •   ( 347 条评论 )
    • (明)李贽评 纂;张友臣 译注 /2008-09-01/ 中华书局
    • 《史纲评要》是明代评点史学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属编年体史评。其内容分为“史纲”与“史评”两大部分。“史纲”以编年体的形式简略地记载了从“唐尧至元计共三千七百二十四年”的中国历史,按王朝帝系顺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纪”,再按王朝先后和时间顺序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评要”以“批”“评”的形式,通过眉批、夹批、断后评和对史文的圈、点、抹等,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抒写作者的读史心得和感受。全书的评语文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且将不少俗语引入评论中,使史学的评论更口语化,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主要表现出四大特点:思想的自由性,情感的审美性,形式的散点化和评语的口语化。无论在史学思想上还是史学审美兴趣上,都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个性特征。

    • ¥26.8 ¥34 折扣:7.9折
    • 宋论(精装,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旧版
    •   ( 2218 条评论 )
    • 刘韶军译注 /2013-04-01/ 中华书局
    • 《宋论》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代表作。通过对宋代历史整个过程及诸多细节的历史考察,探讨宋王朝怎样由盛而衰而灭亡。作者将整个整个王朝的帝王将相都放到这个问题下面进行审视评鉴,对宋代不少人物的所作所为和历史影响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次约请专家对《宋论》全文进行仔细校勘、详细注释、畅达翻译,以便现代读者了解其深刻思想。

    • ¥52.9 ¥67 折扣:7.9折
    • 大明会典(全五册)
    •   ( 1 条评论 )
    • (明)李东阳 等撰,(明)申时行 等重修 /2007-01-01/ 广陵书社
    • 《大明会典》,明代官修的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始纂于弘治十年(一四九七)三月,经正德时参校后刊行。共一百八十卷。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撰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 洪武二十六年(一三九三),明太祖朱元璋仿《唐六典》敕修《诸司职掌》。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和五军都督府十门,共十卷,记载了明王朝开国到洪武二十六年前所创建与设置的各种主要官职制度。孝宗嗣位后,因洪武后累朝典制散见叠出,未及汇编,不足以供臣民遵循,遂于弘治十年三月,敕命大学士徐溥、刘健等纂修,赐书名为《大明会典》,十五年(一五O二)修成,但未刊行。正德四年(一五O九)武宗命大学士李东阳对《大明会典》重加参校,六年,由司礼监刻印颁行。有明刻本传世,一般称《正德会典》。 纂修《大明会典》时

    • ¥360 ¥480 折扣:7.5折
    • 湖湘文库--海东杂记.台湾杂记.巡台退思录.台海思痛录
    •   ( 69 条评论 )
    • (清)黄逢昶 撰,巡台退思 录,(清){2 /2011-02-01/ 岳麓书社
    • 本书是四位清代在台湾任职的湘籍官员著述的合刊,包括朱景英《海东札记》、黄逢昶《台湾杂记》、刘璈《巡台退思录》和黎景嵩《台海思痛录》(托名思痛子撰,今整理者据陈恭沅撰《黎景嵩墓志铭》,认定思痛子即黎景嵩,详见后文),所著皆是关于台湾社会变迁、风土人情等,均被收入《台湾文献丛刊》。

    • ¥44.2 ¥56 折扣:7.9折
    • 史通
    •   ( 2 条评论 )
    • 〔唐〕刘知几 撰,黄寿成 校点 /1997-03-01/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唐代刘知几所撰《史通》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共二十卷,包括内篇十卷三十九篇,外篇十卷十三篇,内篇中后来佚失了三篇,现在看到的共有四十九篇。其中内篇的《六家》《二体》讲正史的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等讲正史的内容,《论赞》《序例》《题目》、《断限》等则从各个方面讨论如何写好史书,外篇的《史官建置》讲史官的设置沿革,等等。

    • ¥6.3 ¥8 折扣:7.9折
    • 程氏考古编程氏续考古编
    •   ( 1 条评论 )
    • (宋)程大昌 撰 /2000-01-01/ 辽宁教育出版社
    • 《程氏续考古编》十卷,是正编内容的补充与考辩的延深,更侧重于考订诸史。这里涉及职官典制、户役政刑、地名沿革、经藉原委等,其中不乏独树一帜的新奇见解,引起历史学家的重视。而如“仁宗厚葬”、“契丹称叔侄”之类富有非凡凡响的学术勇气,更具参考价值。

    • ¥7 ¥9.3 折扣:7.5折
    • 唐鉴--中华经典史评
    •   ( 182 条评论 )
    • (宋)范祖禹 撰,刘韶军田君黄河 译注 /2008-09-01/ 中华书局
    • 《唐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论家范祖禹的一部史论名著。范祖禹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唐及五代十国部分,待通鉴全书完成后,又把自己关于唐代历史的认识以史论的方式写定为《唐鉴》一书。《唐鉴》纵论唐三百年间的治乱兴衰,上起唐高祖起兵反隋,下迄昭宣帝被迫禅让帝位给朱全忠,共306篇评论,被誉为“深明唐三百年间治乱”的史学名著。

    • ¥26.8 ¥34 折扣:7.9折
    • 读通鉴论(全三册,王夫之著作) 旧版
    •   ( 6768 条评论 )
    • 【清】王夫之 著,舒士彦 点校 /2013-05-01/ 中华书局
    • 《王夫之著作:读通鉴论(套装全3册)》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是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 ¥77.6 ¥98 折扣:7.9折
    • 左史比事注译{全二册}
    •   ( 2 条评论 )
    • (清)高建章高麟超 撰,高涵 注译 /2009-03-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左史比事》是一部晚清知识分子所撰读史杂记,作者集中运用比较史论的方法,对产生自先秦至明末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参照《左传》所载人物和事实,作了总结性的评论和分析,其中不乏作者的真知灼见。由于作者身处列强入侵的清末,加之作者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作者以史为鉴、资政济世的用心亦十分显明。今人正宜视其为晚清一般知识分子的忧思录,来加以关注和研读。鉴于该书原刻仅存孤本,晚清以来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均未寓目和著录,今将其点校并注释出版。

    • ¥53.2 ¥65 折扣:8.2折
    • 见识城邦·中信国学大典 盐铁论
    •   ( 526 条评论 )
    • 导读 赵善轩 译注 赵善轩 耿佳佳 /2014-09-15/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楚辞》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能使当代读者滋生永恒不变的审美愉悦。 《盐铁论》是我们了解汉代学术思想的重要作品,书中的民间学者(贤良与文学),一如司马迁般,也是在老百姓的生计上考量,大肆批判国家的干预行为,痛斥政策导致民不聊生,背离人民,言语中或多或少地倾向自由主义,他

    • ¥39.5 ¥50 折扣:7.9折
    • 不下带编·巾箱说(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繁体竖排)
    •   ( 141 条评论 )
    • 金埴 撰 /1982-09-01/ 中华书局
    • 金埴撰写,王湜华点校的《不下带编巾箱说(清代史料笔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共收录清人金埴(1663-1740)所撰笔记二种,《不下带编》七卷,《巾箱说》一卷,记载了作者的见闻,包括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遗闻佚事、社会习俗、科举考试等,反映出当时社会某些侧面,及作者对某些人和事的看法。《不下带编》,还有不少篇幅属于诗话性质,评论艺术上的得失,勾稽诗人的立身行世,交待诗的本事等等,对研究清代文学有参考价值。

    • ¥17.3 ¥23 折扣:7.5折
    •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陈文和等校点
    •   ( 133 条评论 )
    • (清)王鸣盛 /2008-01-01/ 凤凰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考证学著作。作者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后辞官不仕,定居苏州;擅长经学、史学、小学、目录学等多种专门学问,撰有《十七史商榷》、《尚书后案》、《蛾术编》等书,成就卓著,是干嘉时期著名的考史学家。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成就固然伟大,流弊也积重难返。干嘉时期的史家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意识,对中国古代史籍做了一次全面清理。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问世的。他指出:「十七史者,上起《史记》,下讫《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

    • ¥43.4 ¥55 折扣:7.9折
    • 读通鉴论 上中下册--王夫之著作
    •   ( 746 条评论 )
    • 王夫之 著,舒士彦 点校 /2011-01-01/ 中华书局
    • 王船山读通论论舆宋论,为船山遗书史类中之雨种。遗书旧刻祇有零种单行,不成都帙,其板早,绝,清道光时,船山裔孙名世全者,始谋汇刻各种,新化邓氏实主其事,然亦祇经类十八种,板复旋毁。至同治初,湘乡会氏重刻于金陵,则于遗书搜访较备,经史子集四类皆有。由刘毓崧张文虎等参舆校鲜。惟书中凡触及当时忌讳者,或加改窜,或留空格。而史论两种,因诵习者众,流传颇广,坊间多有翻刻,石印排印,不一而足,耍皆自金陵刻本出。今兹校点,郎用金陵刻本为底本。二十年前,马宗霍,先生尝先后获见衡阳刘氏、邵阳曾氏所藏船山遗书抄本若干种,史论两种适在其内。因借抄本就刻本对雠,则空格之字皆全,改窜之迹亦显。比连写为校记,初未示人,士彦此次承中华书局之约,从事整理,实得力于此校记。过刻本有空格而抄本不空者,郎据以补之

    • ¥72 ¥96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