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   ( 25822 条评论 )
    • 陈磊 译注 /2016-01-01/ 中华书局
    •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 19 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 294 卷,约 300 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 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 959 年),涵盖了 1362 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其主旨是要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

    • ¥13 ¥26 折扣:5折
    • 群书治要译注(全注全译 简体版 全十册 五十卷完整本)
    •   ( 10386 条评论 )
    • (唐)魏徵 等编撰,刘余莉 主编,谦德文化出品 /2013-05-01/ 中国书店出版社
    •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 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 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 赉赐尤渥。 《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 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的治世宝典。 唐太宗在读《治要》后

    • ¥189 ¥420 折扣:4.5折
    • 战国策(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   ( 820 条评论 )
    • 李波彭时权,导读,注 译 /2019-05-01/ 岳麓书社
    • 《战国策》是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 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16 ¥32 折扣:5折
    • 明通鉴(全8册)
    •   ( 1469 条评论 )
    • 【清】夏燮 撰;沈仲九 标点 /2017-08-01/ 中华书局
    • 《明通鉴(全8册)》是继《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后一部重要的古代编年体史书。 继承了通鉴传统,同时体例有所创新,前编、后编保留了元末、南明的大量史料,是通鉴著作中有相当价值的一部史部要籍。 本书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结晶。他不满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史》,决意从事明史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参证群书,考其异同 ,乃写成《明通鉴(全8册)》。 《明通鉴(全8册)》共一百卷,二百余万字,记载明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

    • ¥278.2 ¥428 折扣:6.5折
    •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   ( 138 条评论 )
    • 陈磊 译注 /2016-01-01/ 中华书局
    •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

    • ¥13.4 ¥26 折扣:5.2折
    •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   ( 3091 条评论 )
    • 陈桐生 译注 /2016-01-01/ 中华书局
    •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 ( 前 990) 西征犬戎 ( 约前 947) ,下至智伯被灭 ( 前 453) ,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 ¥14 ¥28 折扣:5折
    • 宋论新绎 国学经典 大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名著 文献学专家刘韶军倾力打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148 条评论 )
    • 刘韶军华景时代 出品 /2021-10-01/ 文化发展出版社
    • 清代学者王夫之的史论著作《宋论》,共十五卷,以宋代帝王的顺序分章,通过对每位帝王在位时的人物、事件的功过得失的评述,以及对诸多历史细节的考察,探讨宋王朝由盛转衰终灭亡的原因。《宋论》中有许多精彩而深刻的历史评论,值得我们好好阅读,体会其中所分析与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引为鉴戒,使古人的精心之作能为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兴盛提供有力帮助。 本书从已有的整理本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现代式的解读,并作出要旨阐释与精华评析,使广大读者都能读懂此书,并由此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 ¥29 ¥58 折扣:5折
    • 资治通鉴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历史地理本)
    •   ( 5 条评论 )
    • (北宋)司马光,闫林林 /2015-07-0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 294 卷,历时 19 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共 16 朝 1362 年的史事。 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 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3.38 ¥12 折扣:2.8折
    • 国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历史地理本)
    •   ( 3 条评论 )
    • (春秋)左丘明,王超 /2015-07-0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记载了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全书共二十一卷,以春秋时各国 著名人物为主线,客观叙述了他们身上发生的典型故事,并以此贯穿当时的历史环境, 是一本通俗易懂解读的精品读本。

    • ¥3.38 ¥12 折扣:2.8折
    • 国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本)
    •   ( 861 条评论 )
    • (春秋)左丘明 著,王超 译 /2015-07-0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记载了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全书共二十一卷,以春秋时各国 著名人物为主线,客观叙述了他们身上发生的典型故事,并以此贯穿当时的历史环境, 是一本通俗易懂解读的精品读本。

    • ¥12 ¥12 折扣:10折
    • 陈寅恪集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 6296 条评论 )
    • 陈寅恪 著 /2015-07-01/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这本书以陈寅恪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遵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 这本书中纠正了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绝无功业之说。列举史实,证述遵在东晋初年,团结江东境内诸政治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北方盛强胡族之侵略。当时中国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实不可没。文中又分析南来北人之社会階層及居住地域,并论其与后来南朝史事之关系。篇末附载近年广州出土晋墓磗铭,亦可供治史者之参证。

    • ¥54.6 ¥78 折扣:7折
    • 《吕氏春秋治要 》
    •   ( 5 条评论 )
    • (唐)魏徵 虞世南 等编撰 /2013-09-01/
    • 《吕氏春秋治要》,是群书治要五十卷里面第三十九卷。《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政治,是治国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

    • ¥63.7 ¥98 折扣:6.5折
    •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陈文和等校点
    •   ( 133 条评论 )
    • (清)王鸣盛 /2008-01-01/ 凤凰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考证学著作。作者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后辞官不仕,定居苏州;擅长经学、史学、小学、目录学等多种专门学问,撰有《十七史商榷》、《尚书后案》、《蛾术编》等书,成就卓著,是干嘉时期著名的考史学家。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成就固然伟大,流弊也积重难返。干嘉时期的史家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意识,对中国古代史籍做了一次全面清理。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问世的。他指出:「十七史者,上起《史记》,下讫《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

    • ¥43.4 ¥55 折扣:7.9折
    • 《孙卿子 治要》
    •   ( 1 条评论 )
    • (唐)魏徵虞世南 等编撰 /2013-09-01/
    • 《孙卿子治要》,是群书治要五十卷里面第三十八卷。《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政治,是治国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孙卿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荀卿,赵人” 司马贞 索隐:“名况 。卿者,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后亦谓之 孙卿子 者,避 汉宣帝 讳改也。”

    • ¥63.7 ¥98 折扣:6.5折
    • 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 郑福田 著
    •   ( 3 条评论 )
    • 郑福田 著 /2016-05-01/ 中华书局
    • 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用于赞颂人物等,多为韵语。是赞起于孔丘,讫于戴震,凡五十三家。郑先生是诗词歌赋圣手,赞文典雅鲜活,气象清新。且每篇赞文之后,附有白话解说,疏通文字,陈说义理,旁证博引,令人心折。当下,提倡弘扬很好传统文化,汲取古代思想家的智慧,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鉴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民主党派领导、政协委员、大学教授),我们推出此书,有可能成为广为流传,发挥价值的普及读物。

    • ¥27.3 ¥46 折扣:5.9折
    • 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
    •   ( 87 条评论 )
    • 郑福田 著 /2016-05-01/ 中华书局
    • 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用于赞颂人物等,多为韵语。是赞起于孔丘,讫于戴震,凡五十三家。郑先生是诗词歌赋圣手,赞文典雅鲜活,气象清新。且每篇赞文之后,附有白话解说,疏通文字,陈说义理,旁证博引,令人心折。当下,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代思想家的智慧,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鉴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民主党派领导、政协委员、大学教授),我们推出此书,有可能成为广为流传,发挥价值的普及读物。

    • ¥36.3 ¥46 折扣:7.9折
    •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群书治要(精)资治通鉴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精华中国政治古代国学经典书籍群书治要360正版包邮
    •   ( 13 条评论 )
    • (唐)魏征 著;谦德文化出品 /2011-07-01/ 团结出版社
    •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 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 采摭群书,剪截淫放 ,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 治 是政治,是治国*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原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天

    • ¥99 ¥298 折扣:3.3折
    • 皇宋十朝纲要校正(全二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   ( 225 条评论 )
    • 燕永成 校正 /2013-06-01/ 中华书局
    •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皇宋十朝纲要校正(套装上下册)》是记载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的编年体史书。每帝首卷列举年号及宰相、参政、枢密使副、使相、三司使、御史中丞等姓名。载科举之年取士数与州府废置。然后按年代顺序记朝廷大事。《四库全书》虽未予著录,但其中间有《续资治通鉴长编》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未载之史料,是宋史研究的基本书之一。《校正》为本书的首次整理,足资研究者阅读利用。

    • ¥64.2 ¥76 折扣:8.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