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通》是書名帶“通”字的十部大書的總稱。唐代杜佑撰《通典》後,有南宋鄭樵撰《通志》、元初馬端臨撰《文獻通考》,合稱《通典》。清乾隆時官修的《續通典》、《清朝通典》、《續通志》、《清朝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朝文獻通考》,加上前面三一通,稱為“九通”。 一九二一年,浙江南潯劉錦藻撰成《清朝續文獻通考》,始有“十通”之名。 《十通汐是一套有關我國歷代典章制度的大型工具書,共計二千七百多卷,内容廣博,規模宏大。有了它,就能基本上掌握歷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制度方面的資料,更便於了解各項制度的沿革。它無疑是文史工作者和單位圖書館、资料室的必備工具書。
《十通》是書名帶“通”字的十部大書的總稱。唐代杜佑撰《通典》後,有南宋鄭樵撰《通志》、元初馬端臨撰《文獻通考》,合稱《通典》。清乾隆時官修的《續通典》、《清朝通典》、《續通志》、《清朝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朝文獻通考》,加上前面三一通,稱為“九通”。 一九二一年,浙江南潯劉錦藻撰成《清朝續文獻通考》,始有“十通”之名。 《十通汐是一套有關我國歷代典章制度的大型工具書,共計二千七百多卷,内容廣博,規模宏大。有了它,就能基本上掌握歷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制度方面的資料,更便於了解各項制度的沿革。它無疑是文史工作者和單位圖書館、资料室的必備工具書。
《元典章》是至治二年(1322)以前元朝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全书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大类,共六十卷,记事至延祐七年为止;又增附《新集至治条例》,分国典﹑朝纲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共八大类,不分卷,记事至至治二年止。各大类之下又有门﹑目,目下列举条格事例,全书共有八十一门﹑四百六十七目﹑二千三百九十一条。这种编排体例属于《唐六典》类型,而且很可能与当时的官衙架阁书档分类有关。
《文献通考》,是宋元之际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全书共348卷,分为24门,分别为: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故后人合之称为“三通”。“三通”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文献通考》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极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点校本《文献通考》,以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武英殿校刊本为底本,以余谦补修本(简称元本)、慎独斋本(简称慎本)、冯天驭本(简称冯本)、光绪二十二年浙江书局(简称局本)刻本为校本,并查阅《通考》所用的其它书籍,吸收近人
昔余宰渭南六年,尝裒其公牍批判付诸剞劂,已数干部流布人间矣。光绪己亥春,开缺,以道府用。辛丑夏,遂擢秦臬,秋摄秦藩事。其自治文牍,一如为令长时。每一批词挂发,吏民传写殆遍。癸卯以后,秦中官报即以吾公牍为资料。积久手橐,多至盈尺。戊申秋,莅江藩任时,新政繁兴,公私困匮,事冗于秦者数倍,然亦时有批苔,为人传诵。吾乡李茹真大令劝付排印,以供众览。乃发陈臬以后之公牍,自辛丑迄庚戌,凡十年,厘为二十卷,名曰《樊山政书》。属夏午贻编修校雠删订,而付李君督匠排印。曩张文襄师最爱鄙文。每秦报至鄂,欣然披览。时对僚属诵之,且曰“云门下笔有神,每言出若口,必与人异”,已而曰“藩司官不为小,而好作谐语是其一病”,感念斯言,为之泣下。今汰其甚游戏者,而仍间存谐语,聊志吾过,且实师言也。宣统二年七月
《智囊》是曾创作出《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名言》的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晚年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是冯梦龙在中国古代谋略研究方面的一部巨著。冯梦龙以“不惟其人惟其事,不惟其事惟其智”的编篡宗旨,搜罗了先秦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经史百家、稗官野史、以及民间传说中以智取胜的事例2000余则,帝王将相,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清代李渔评此书是“惟恐失一哲人,漏一慧语”。书中所叙谋略,共分十部二十八卷,有总叙、有评述、有按语。由于冯梦龙平易自然的写作风格,书中语言生动幽默、故事曲折有趣,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故有人称它是一部“小资治”。 本书由古籍学方面的专家发掘整理,采用明崇祯七年(1634)的刻本为蓝本,经数十位历史学、语言学、古文字学、军事学、谋略学等领域的专家历经数载系统编撰而成,整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