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厂库须知》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工部成例颁布,对当时的营造工程有决定性的影响,可视作有明一代的工部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文献汇总。将明代官方建筑领域的行帮规矩、操持制度、崇神仪式等的记载汇集在一起,
十国典制考制度承唐启宋,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全书以现存古典文献特别是宋元以来的文集、碑志、方志、野史、笔记、小说为基础展开研究,从礼仪制度、法律制度、学校制度、科举制度、宰相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赋役制度、货币制度等方面对十国时期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勾勒出十国典章制度的基本面貌和演变脉络,细节考订切实可靠,不乏创新之见,有助于我们细致的理解十国时期的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发展史。
本书是作者的读者随记,原名《知圣道斋读书跋尾》,在清嘉庆刻本,于《恩馀堂经进稿》之后。清末章寿康重刻编入《式训堂丛书》,改名《知圣道斋读书跋》。上卷所论是经史书籍,下卷所论是子集书籍,各有五十余种,大都是重要书籍。彭氏此书论述涉及各书的内容和传本情况,寥寥数语,却能道中肯綮。本书虽然是随笔散记,其考证和评论,要言不烦,颇有《四库提要》的风范。彭氏博学多识,引证经史典籍和百家之说,信手拈来,恰到好处。随手记载的掌故和佚闻,也不乏重要的史料,对治学之士很有启发。书中提到清四库馆辑本《旧五代史》原来注有各条出于《永乐大典》或其他书籍哪一卷,便于读者查考,刊本一律删去,彭氏多次建议,不被采纳。这段史实很受后人重视,百年后张元济先生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就曾为之慨叹。彭氏对《南迁
《学宫图说译注》是朱舜水七十岁时,对他设计的中国的学宫建筑图的解说,由日本水户藩学生和木工记录。朱舜水在传授学宫建筑样式、营造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学宫建筑的制度。水户藩的藩主德川光国、藩儒等得以初知中国明代的学宫建筑的样式与制度。现在,《学宫图说》是朱舜水的经世致用实学的中心、水户学的中心。《学宫图说》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法式专著。遗憾的是,在当代舜水学界看到,因《学宫图说》以江户时期日语写成,阅读困难,三百年来没有通俗译本,故中日学者在研究中都避开了《学宫图说》的核心内容。《学宫图说译注》是国家文化外交学术团队策划的,作者在福冈大学人文学部研究员期间的课题项目之一。结合研究和译注工作,作者又在日本考察了8座古学校(孔庙),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学宫图说译注余论》、《经考察的日本古学校
《武英殿聚珍版程序》不分卷,清金简编撰。该书是我国历史上部由国家颁布的木活字排版印刷标准,提出了活字的尺寸、版面的长宽、版心的大小等的标准规格,极大促进了清代的活字印刷事业。同时,作为活字印刷方法的专著,从理论上总结了活字印刷的工艺技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在清代广泛流传,而且被译成德、英、日等文字,流传海外,影响广泛。本次以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重刊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