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仅1193个字的《尚书·禹贡》,历来被称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它假托大禹治水以后的政治区划,从地理角度,将全国分为九州,并记述了这九个区划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以及交通道路,还缕列了我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走向和流经,中原地区以外五个不同层次区域和中央的关系,是我国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区域地理著作,千百年来众多的研究者为之进行注释考证,形成一门专门之学。清人胡渭采撷众说,又一扫前人在《禹贡》研究上的附会变乱,撰成集大成的《禹贡锥指》,为今日人们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和重要的启示。这次点校中搜集不少关于胡渭的资料,附录书后以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山海经》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西汉刘歆称其「出于唐虞之际」。为禹、益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缝》的成书约在战国初期,后经秦汉人修订。西汉末年,刘歆将原来流传的三十二篇《山海缓》,整理校定焉十八篇,这两种本子现已失传。三百年后,东晋郭璞校注《山海经》。使之重新流传于世。
《菰中随笔》有三卷本和一卷本两种,三卷本记载顾炎武读书所得、常言俗谚、师生问答之语四百馀条,涉及历史地理、天文曆法、风俗、名物训诂、饮食养生、语言文字诸多方面;一卷本主要摘录汉书、晉书、宋书等正史中有关史料,比如历代官员的銓选、士子的选拔、职官的演变、官制的分合等,並作分析评论。 《亭林杂录》十四篇,主要是经史类和音韵方面的杂录,内容与《日知录》和《音学五书》有相类之处。 《救文格论》一卷,所论皆为史书的“书法“,以古史笔削之道为准,纠正后世史书的不合规范之处。 《惧谋录》是一部辑录《资治通鉴》经典“战例“,分类编纂而成的兵书。对战例的遴选、“六十六策“的设定以及解题、按语的撰写,反映了编撰者的军事思想。
暂无内容简介。。。。。。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禹贡锥指》是我国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区域地理著作,有“古今地理志之祖”之誉。它从地理角度,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这九个区划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以及交通道路,还罗列了我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走向和流经,中原地区以外五个不同层次区域和中央的关系,千百年来众多的研究者为之进行注释考证,形成一门专门之学。清人胡渭采撷众说,又一扫前人在《禹贡》研究上的附会变乱,撰成集大成的《清代学术名著丛刊:禹贡锥指》,为今日人们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和重要的启示。关于胡渭的资料,亦附录书后以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