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胜览这部书在祝穆生前已经写就,並刻印成册。全书分为前集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携带遗一卷。前集自浙西路起,至海外四州止;后集为淮东和淮西两路;续集自成都路起,至利西路止;拾遗则自览安府至绍熙每府州各補数条,各集之末又有简短的告白。 该书的元刻本不少,单北京图书馆就收藏有三种,其它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也都有收藏,收藏元刻残本的还有福建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哈*濱图书馆等单位。 清代没有刻印过方舆胜览,但有很多新的抄本问世。除四库全书抄本外,我们这次还看到了北京图书馆的昆山徐乾学傅是楼抄本、上海图书馆的江苏缪庭桂震无处齌抄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的孔氏嶽雪楼抄本。这四
《山海经》是古老的经典著作,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这部奇书中,除了详细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还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并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多个领域,可谓是包罗万象。 《山海经》以其超群的想象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开创了后世神话、寓言、童话的先河,不仅让自古及今的学者们不停地研读考据,更给一般的读者带来神秘奇幻的艺术享受。
清代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水经注》的绘 图工作,较有影响的有三家,其中董祐诚的《水经注图说》只留下了文字疏释内容,侧重引证相关史籍笺释地理沿革,并多注解今地所在。在董祐诚之后,江苏江宁人汪士铎, 又勾稽群籍,编绘出一部内容比较详细的《水经注图》。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期 间,湖北宜都人杨守敬,重又编绘出一部篇幅宏大的《水经注图》。这三种书籍的旧刻本,现在查找都很不方便。有鉴于此,现将 董祐诚《水经注图说残稿》同汪士铎、杨守敬分别编绘的两部《水经注图》合编在一起, 影印出版。
《麓山精舍丛书》为清代学者陈运溶所辑录、编纂,是湖湘地方文献中极有价值的一部丛书。《麓山精舍丛书》是陈运溶所辑图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全书分为两集。集为辑佚类,共八十六种。包括《周官总义职方氏注》一卷,《晋纪》一卷,《历朝传记》九种,《荆州记》三卷〔附录一卷〕,《荆湘地记》二十九种,《荆湖图经》三十六种,《太平寰宇记拾遗》七卷,《太平寰宇记辨伪》六卷,《荆楚岁时记》一卷,《湘中名贤遗集》五种,《陶阁史诗集》二卷〔附录一卷〕。第二集为释地类,共四种。包括:《后汉书大秦国传补注》一卷,《古海国遗书钞》,《大清一统舆图海道集释》七卷,《亚欧两洲沿岸海道纪要》二卷〔末一卷〕。
《山海经》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西汉刘歆称其「出于唐虞之际」。为禹、益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缝》的成书约在战国初期,后经秦汉人修订。西汉末年,刘歆将原来流传的三十二篇《山海缓》,整理校定焉十八篇,这两种本子现已失传。三百年后,东晋郭璞校注《山海经》。使之重新流传于世。
二十四史中《北齐书》原无地理志,本书作者辑录《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 《元和郡县志》、《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太平寰宇记》及先贤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等古代地志,阐述了北齐州郡县地方行政区划的兴废沿革,并注出今地。书中对山川、军事要地也稍加评论。 全书共五卷,分卷一河北地区(上)、卷二河北地区(下)、卷三河南地区(上)卷四河南地区(下)、卷五淮南地区。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北齐是一个较为特殊而又为时短暂的王朝。说它特殊,是因为北齐的宝际立国者高欢虽说是个汉人,却因长期生活在北边怀朔镇,习俗类同鲜卑,是一个高度鲜卑化的汉人;他虽为宝际立国者,却又在生前没有称帝,只是东魏的丞相,直到他儿子高洋为帝时,才追崇他为献武帝,后又改为神武帝,在这一点上,颇与
本书为套装书,分为上下2册。本书内容简介:窃以穹仪方载之广,蕴识怀灵之异,《谈天》无以究其极《括地》诅足辩其原?是知方志所末传声教所不暨者,岂可胜道哉! 本书包含上、下册。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穿越沙碛,历尽艰辛,至达高昌,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粟特诸国境,过铁门(今乌兹别克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入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国境,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地游历,到过尼泊尔南部,巡礼佛教六大圣地。贞观四年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五年。随后,又遍访印度各地,于贞观十四年重回那烂陀寺。他研习大小乘学说,成为当地学问的佛学家。曾在戒日王主持下,经过辩论战胜五天竺大小乘所有论敌,被称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回国。玄奘历时十多年的西行求法,行程五万里,堪
该书是世界上*部广泛系统地探索和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巨著。作者徐霞客自22岁开始出游,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十四省,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地观察、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详细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迹所至、观察所得。既是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游记,同时也是历史实录,其旅游之专、行程之长、篇幅之巨和内容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被誉为 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撰著的一部具有广泛史料价值的历史地理典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舛讹之处和经注混淆的问题,自明末朱谋起,开始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水经注》。清代随着考据学的兴盛,有更多的学者研究校勘此书,其中尤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的成就为卓著。为便利学者使用,清末王先谦以戴震校定的殿本为底本,附注朱赵两家的校本异文,另外还吸收了孙星衍、董祐诚、卢文、丁履恒、谢钟英等的校勘成果,编成《合校水经注》一书。王书包含了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以前的几种重要的校本,繁简得当,是便于读者使用的读本,故刊行以来风行学界。为满足学界需要,我们以光绪十八年思贤讲舍刻本为底本影印《合校水经注》一书,以飨读者。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禹贡锥指》是我国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区域地理著作,有“古今地理志之祖”之誉。它从地理角度,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这九个区划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以及交通道路,还罗列了我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走向和流经,中原地区以外五个不同层次区域和中央的关系,千百年来众多的研究者为之进行注释考证,形成一门专门之学。清人胡渭采撷众说,又一扫前人在《禹贡》研究上的附会变乱,撰成集大成的《清代学术名著丛刊:禹贡锥指》,为今日人们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和重要的启示。关于胡渭的资料,亦附录书后以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总共仅1193个字的《尚书·禹贡》,历来被称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它假托大禹治水以后的政治区划,从地理角度,将全国分为九州,并记述了这九个区划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以及交通道路,还缕列了我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走向和流经,中原地区以外五个不同层次区域和中央的关系,是我国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区域地理著作,千百年来众多的研究者为之进行注释考证,形成一门专门之学。清人胡渭采撷众说,又一扫前人在《禹贡》研究上的附会变乱,撰成集大成的《禹贡锥指》,为今日人们理解《禹贡》时代的地理面貌以及历代的变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和重要的启示。这次点校中搜集不少关于胡渭的资料,附录书后以供读者阅读和研究。
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临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为南宋行在所。作者以《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为基础﹐旁搜博采﹐增补成书﹐共一百卷。前十五卷为行在所隶﹐记载皇城及中央官署等。十六卷以下﹐分列疆域﹑山川﹑诏令﹑御制﹑秩官﹑宫寺﹑文事﹑武备﹑风土﹑贡赋﹑人物﹑祠祀﹑寺观﹑园亭﹑古迹﹑冢墓﹑恤民﹑祥异﹑纪遗等门。体例完备﹐徵材宏富﹐考辨精审﹐条理秩然。所绘皇城﹑京城﹑府署﹑浙江(钱塘江)﹑西湖及府治﹑各县境﹑九县山川等地图颇为详明。 所引宋人晏殊《舆地志》﹑范子长《皇朝郡县志》及《大宋登科记》等多种史籍﹐原书早已散佚。明﹑清人所作西湖诸志也大多取材于此。该志在宋末已有刊本﹐明代流传几绝。清人朱彝尊从海盐胡氏﹑常熟毛氏先後得宋刊本八十卷﹐并补抄十三卷﹐尚缺七卷。
《山海经》是我国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是上古的一部奇书。书中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山川、河流、物产、医药等方面的知识。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 本书在译注的过程中,首先参考了晋郭璞的古注,以及清代王念孙、汪绂等人的注本,又参阅了袁珂的《山海经全译》而完成的。在注译过程中,力图有自己的新认识,新观点。
《山海经存(套装共4册)》共分九卷,卷六、卷七原阙,是汪绂根据全书体例所补。汪绂于文字训诂、山川地理考证、神怪内容疏解等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工于刻绘,曾因家贫,以在景德镇画甆维持生计,《山海经存(套装共4册)》中所录的四百二十余张图片,除卷六、卷七外,均可确定是作者亲手所绘。这些图片,生动传神,线条流畅,加上作者对《山海经》有精湛研究,可保证这些图片能准确传递文字内容,从而有助於读者理解原书。
本书主要是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山海经 皇清职贡图为主,主要阐述了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山海经皇清职贡图。还有里面有丰富的图片,供人们参观和浏览。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籍。
2000年,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资助,拙著《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得以出版。其后,本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兴趣益增、范围更广,八年来,又有若干成果问世,除《北齐地理志》、《隋代行政区划沿革史》、《近2000年来长江三角洲岸线变迁研究》等专著外,发表的多数是论文。今得中华书局大力协助,将二十余篇论文裒集成编,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续集)》名称出版,虽说是对前集的继承,但也有新的发展,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越绝书》是我国早的一部地方志。它以吴越二国兴衰为主线,纪述史地诸事。其时间上自吴太伯,下迄后汉,其内容涵盖人物、地理、都邑、建置等门类,颇能见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物产、文化诸方面情况。《越绝书》所存之史料,可与《左传》、《国语》及《史记》互相印证,补充其不足,为研究先泰及两汉时期吴越地区史地之重要著作。 《越绝书》之作者,历代多有争论。其实非一时一人之作,盖战国后人所为,而汉人又附益之,至东汉,由会稽袁康、吴平整理,写成定本传世。历时久远,卷帙有所散佚,今本为内传四、内经三外传十三,合为十九篇,分十五卷。 《越绝书》历代屡经传刻,版本众多。本次整理,以文澜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其他传世较好版本,并吸收古今学者诸多研究成果,细加考订,择善而从,力求其善。又
这套“山海经图鉴”系列用现代美术的手法,将我国早的一部包含了地理、生物、人文的经典名著《山海经》以一种新的图画形式呈现,为孩子们勾绘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妙世界。孩子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求知欲,而且现代的美术手法还能够开阔孩子们的创意视野,增强心灵的感受力。“山海经图鉴”系列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以及《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