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继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 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入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 四夷 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本书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方舆胜览这部书在祝穆生前已经写就,並刻印成册。全书分为前集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携带遗一卷。前集自浙西路起,至海外四州止;后集为淮东和淮西两路;续集自成都路起,至利西路止;拾遗则自览安府至绍熙每府州各補数条,各集之末又有简短的告白。 该书的元刻本不少,单北京图书馆就收藏有三种,其它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也都有收藏,收藏元刻残本的还有福建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哈*濱图书馆等单位。 清代没有刻印过方舆胜览,但有很多新的抄本问世。除四库全书抄本外,我们这次还看到了北京图书馆的昆山徐乾学傅是楼抄本、上海图书馆的江苏缪庭桂震无处齌抄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的孔氏嶽雪楼抄本。这四
清代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水经注》的绘 图工作,较有影响的有三家,其中董祐诚的《水经注图说》只留下了文字疏释内容,侧重引证相关史籍笺释地理沿革,并多注解今地所在。在董祐诚之后,江苏江宁人汪士铎, 又勾稽群籍,编绘出一部内容比较详细的《水经注图》。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期 间,湖北宜都人杨守敬,重又编绘出一部篇幅宏大的《水经注图》。这三种书籍的旧刻本,现在查找都很不方便。有鉴于此,现将 董祐诚《水经注图说残稿》同汪士铎、杨守敬分别编绘的两部《水经注图》合编在一起, 影印出版。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犹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清初,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花二三十年之功终成此书。该书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
毕沅是清乾隆朝重臣,科举状元,曾两次出任陕西巡抚。他在陕主政期间,于乾隆四十一年撰成《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被编入《四库全书》。其书“以郡县为经,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四目为纬,”“考据本末,荟萃诸书”,简而有要,博而不繁,被称为“徵求古迹的渊薮”,是研究陕西历史地理及文物古迹,尤其是周秦汉唐史迹的重要文献。《关中胜迹图志》在学术界早有“孤本难觏”之叹。考虑到此书的《关中丛书》本(即毕沅家刻本)与文渊阁所藏的《四库全书》本编排及内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本书在整理过程中,以《关中丛书》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为校本,逐条作了较勘,共出校勘记2940余条。本书为2004年全国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重点资助项目,并插有陕西各府、州疆域图、知名山川图及历代古迹图计64幅、159面。本书的出版对陕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