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丛书》分甲种本和乙种本两种:甲种本为高水平的研究著作,力争反映当代钱币学的研究成果。乙种本为高质量的普及性读物,力争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本图册旨在向集币爱好者提供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硬币信息,并为查阅有关钱币资料提供方便。本书共收集232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硬币1432枚,并附币图彩照,均按实物厚样大小,图片边附有简洁而准确的文字说明,是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清代咸丰朝(1851-1861)是我国历史上继王莽行宝货制之后,又一币制十分混乱的时期。时值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兴起,内忧外患频仍,军务繁兴,国用日益短缺。咸丰三年户部始铸大钱,以供度支。之后,各地铸局纷纷奏请设厂安炉。十余年间,币政朝令夕改,钱法纷乱复杂。钱值自小平以至当千,由于一再减重,出现轻重倒置、重量悬殊的现象。除纸币外,币材有铜质、铁质、铅质。如此种类众多的钱币,给钱币专家及爱好者们带来了收集、研究的无穷乐趣。 齐宗佑先生致力于咸丰钱币研究二三十年,精于收藏,长于墨拓,所收实物达千余品之富。他在长期的观察和排比中,发现咸丰钱中同一个钱局所铸的一些不同丰值的钱币,往往有相同的片别特征,可以自成体系,遂率先提出了“版式系列”的名称。这种按版式系列来归纳不同面值的钱币的方法比以
国家图书馆藏金石文献年代上起殷商,下至当代,地域遍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拥有拓片、实物、书籍、画册15万余种,30万余件。在金石碑拓卷中,我们从馆藏35651片甲骨、约30万件金石拓片中撷取了重要而又颇具特色的藏品,推送给同好。甲骨中有著名的四方风,铜器中有大克鼎全形拓,石刻中则有曾经多少人顶礼膜拜的《曹全碑》《瘗鹤铭》《神策军碑》《绛帖》《道德经》等,还有超大的龙门洞药方,以及出自康熙宫廷画师之手的《百子团圆图》等,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的文字中,陶文是年代古老的一种,分刻款和印款两类。陶文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数据,也是研究古代工官制度、姓名制度、度量衡制度以及地理沿革的宝贵数据。出土陶文目前以战国陶文数量*。自清末以来,陶文的著录和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有几种印本陆续问世,其中1943年孙浔、孙鼎所编的《季木藏陶》是极负盛名的一种。知识该书为选本,不免有遗珠之恨,且印数较少,流传不广。本书由周季木先生亲嘱周绍良先生提供了经他整理的季木藏陶中有文字部分的全套拓本,李零先生进行了对重分类,并加考释,以《新编全本季木藏陶》为名,对推动陶文研究有所裨益。
本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写的: 1 图谱部分,共选录钱范正品照片186幅,力求原大拍摄,尽可能包含各种版别、各种模式,并适当评级。入选之范,集观赏性、文物性和珍罕性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钱范实物原貌。另有钱范赝品照片3幅,以作对比。此外还选用了29幅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泉州五代铸钱遗址科学发掘的情况和中国钱币学会永隆通宝钱范专题研讨会盛况。总计218幅照片。 2 范拓部分,共选入范拓250片,以及相对应的钱模拓片250片。采集了全部各种版别精拓而成,不仅有钱范原拓,而且用油土扣入范腔制成铸钱模型,再将该模型拓出与钱范原拓一一对照,充分显示出钱与范之对应关系,不仅可以据此开展对范的研究,也可以对钱进行鉴赏。 3 我们对永隆通宝钱范的铸造工艺及版别等相关课题开展了初步的研讨,并将截至目前为止所有
国家图书馆藏金石文献年代上起殷商,下至当代,地域遍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拥有拓片、实物、书籍、画册15万余种,30万余件。在金石碑拓卷中,我们从馆藏35651片甲骨、约30万件金石拓片中撷取了重要而又颇具特色的藏品,推送给同好。甲骨中有著名的四方风,铜器中有大克鼎全形拓,石刻中则有曾经多少人顶礼膜拜的《曹全碑》《瘗鹤铭》《神策军碑》《绛帖》《道德经》等,还有超大的龙门洞药方,以及出自康熙宫廷画师之手的《百子团圆图》等,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本书着重对有关钱票的档案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汇集和整理。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中国钱票发展的历程,钱票在中国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钱票与其他部门经济的关系,钱票中的文化内涵以及一些特殊的钱票种类等。下编详细地介绍了各省市县钱票发行的商号、数量、面额等。他的这部著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钱票的产生、发生、繁荣、消亡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各历史时期钱票的承继关系和演进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