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套装全5册)》所收录宋人文集凡五百零七种,其中别集四百六十四种、总集十八种、金石志二十五种。诗集一般不收,但若诗集中有文者,亦予收录,如《忠愍公诗集》等。奏议、题跋集亦作为文集收录,如《石林奏议》、《容斋题跋》等。凡合集及某一文集附录他人遣文者,则分别作为一种文集著录,而在括号中加以说明。
本书是迄今著录金代文献为详明的著作。作者在多年研究金代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广泛搜求,认真爬梳,整理出金代书目上千种,远远超出干嘉学者的二百余种。著录分为女真著述、文人著述、医学著述、佛教著述、道教著述等五部分。每部分先冠以序引,概括该类艺文状况;然后著录作者与书目,以作者为经、书目为纬;所收书目,一律说明存佚,引用文献均注明年代、作者、书名、卷数、篇目、版本及页码。内容丰富,体例规范严整,是了解和研究金代文化的工具书。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
《中国经济年鉴》是由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大型年鉴,于1934~1936年间,共出版三编。每编4000页左右,分类浩繁,用详细的数字和资料,记载了一年间中国经济的状况,是极为重要的经济史料。
《艺风堂再续藏书记》是缪荃孙晚年所编家藏书目,之前还编撰有《艺风堂藏书记》和《艺风堂藏书续记》。艺风堂是其藏书楼名。庚子年(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当时缪荃孙的藏书已达十万卷,包括旧刻、旧抄、名家稿本及《四库全书》未收之书。鉴于历史上人亡书散的教训,缪荃孙乃根据其家藏书编《艺风堂藏书记》八卷,亦称《艺风堂藏书目》。《艺风堂藏书记》仿《孙氏祠堂书目》之例分爲十类,着録善本图书六二七种,一〇九六二卷。在所着録的版本下,尽録题跋和印记。凡《四库全书》未着録者,又略举作者经历和著书大意。同年底,该目在江阴雕版印行。缪荃孙主持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后,续藏之书倍于原收藏。 一九一二年,他又一次对新增古籍进行整理、辨析,采用七分法编目,辑成第二部私家藏书目《艺风堂藏书续记》八卷
古籍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灿烂文化的历史记载。正是我国历来重视文化典籍的编纂与传承,才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数千年未曾断绝。 《苏州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提要:子部(套装共2册)》出版,将对研究苏州的历史和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撑。时值国务院、文化部大力推动中华古籍保护工程,苏州市政府设立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并增加五名专业人员编制,本提要的出版就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既是本馆古籍保护的重要成果,也是向市古籍保护中心成立的献礼。
本书系内蒙古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古籍五千三百余种,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写本、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
《宝刻丛编》二十卷,南宋陈思编。陈思,字绩芸,生卒年不详,宋理宗时(二一二五-一二六四)在世。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编刊《宝刻丛编》、《海棠谱》、《书苑菁华》、《小字录》和《雨宋名贤小集》,着有《书小史》十卷。 《宝刻丛编》著录从战国时秦国石鼓文、诅楚文到五代时的石刻文字的目录,除碑刻外也包括少量铜钮、铜钟、铁器的铭文,还收录了部分法帖石刻。全书按《元丰九域志》所载宋地方行政区划编排,并包括了淮河以北地区。将保存于各州郡的石刻名目依年代顺序排出,凡地点不详的石刻都列在第二十卷之中。书中每条石刻名称之后,摘录了各家的题跋,主要有《集古录》、《金石录》、《隶释》、《隶续》,还有《诸道石刻录》、《访碑录》、《京兆金石录》、《复斋碑录》、曾
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皇帝诏求海内遗书。次年于京师开[四库全书馆],开始规模空前的丛书巨著——《四库全书》。前后参摄其事者有皇室郡王、六部大臣及各地名儒学士四千余人,分别进行编选书目、确定版本、校勘文字、订正讹误、撰写提要等工作,历时十年,至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综编抄录部,凡三午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七卷,分装六千一百四十四函、三万六千零七十八册,总字数约九亿九千九百万字。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每书首冠提要一篇,自先秦至清初的重要典籍基本汇于一编。 《四库全书》整理保存古籍之动甚伟,其在校勘、辑佚及目录学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后,有关四库的目录、辑要及续书等丛书的编辑蔚成风气,形成中国学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四库学》。由于原书僅存四部,且分藏数地,藏书者
《四库全书》综录历代典籍,其规模之宏大远迈前代。据杨家骆《四库全书概述》,“《汉艺文志》著录凡六百七十八部,五万四千九百九十四卷;越时约五百九十四载,而有《隋经籍志》,著录凡六千一百五十部,五万零八百八十九卷;越时约六百五十九载,而有《宋艺文志》,著录凡九千五百四十九部,二万九千九百二十七卷;。其间公私著录,十数百起,重沓敏复,不棕究诘,兹录其要耳。自《穴志》以还,又五百载,而有乾隆开馆修书之举,《四库总目》所录,凡一万零五百八十五种,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八卷,惟历代多为守藏之策,而鲜审订之功,求其搜罗古今载籍,审订校理,以便学人之研究者,汉成帝后则以清高宗耳。 提出《总目》以集体工作为基础,绝不是要贬低纪昀在该书撰著中的决定性作用。凡读者《总目》的人都会看到,全书有其一宗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套装全8册)》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主持编纂,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十一家图书馆先后参与编纂。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公共、学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及博物馆等所藏历代汉文古籍(含少量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合编、以汉文注释外文者)之基本品种、主要版本及主要收藏信息,并部分采录海外公藏之中国古籍稀见品种。 《中国古籍总目》以古代至民国初人撰着并经写抄、刻印、排印、影印之历代汉文古籍为基本著录范围,部分成书或传抄刻印于民国时期,内容关涉中
《士礼居黄氏丛书(套装共2册)》包括了:《士礼居黄氏丛书(上册)》《士礼居黄氏丛书(下册)》。黄丕烈晚年因生计窘迫,藏书逐渐流散,一度曾为艺芸书舍、海源阁、铁琴铜剑楼等收藏。其藏书现存于国内者,绝大多数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台北“中央图书馆”等;流往国外的,则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
《通志(共3册)(精)》是宋人郑樵编撰的一部系统记载历代制度的通史,素与《通典》、《文献通考》并重。全书分本纪、后妃传、年谱、世家、载记、列传及二十略等几个部分,其中二十略为全书精华,记载了上古至隋唐历代的制度,概括了古代有关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知识,是一部材料丰富的古代史工具书,是史学工作者必须阅读参考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