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钟馗考
    •   ( 346 条评论 )
    • 陆萼庭 著,白先勇顾问华玮 编 /2017-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此稿为陆萼庭先生的遗稿。旨在探讨钟馗文化的历史演变与艺术表现,涉及历史、民俗、绘画、文学、舞蹈戏曲等多个范畴。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辨与精到的美学分析,饶有趣味地呈现了钟馗在民俗及不同文艺门类中的形象演变史。

    • ¥35.3 ¥36 折扣:9.8折
    • 养吉斋丛录 (清)吴振棫 撰,童正伦 点校 中华书局【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清)吴振棫 撰,童正伦 点校 /2005-12-01/ 中华书局
    • 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最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 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 ¥42 ¥121.37 折扣:3.5折
    • 历代例考
    •   ( 56 条评论 )
    • 杨一凡刘笃才 著 /2012-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对历史上各类例的起源、内容、演变及其在各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作了系统考证,其创新之处是: 1.对例的前身决事比和故事的形成、演变进行了考证,揭示了例的渊源; 2.对长期流传的所谓秦“廷行事”、清“成案”即判例的观点提出质疑,厘正了前人的不确之论; 3.对学界存有争议的汉代的。比”、末元的“断例。的性质作了考辨: 4.对前人未曾研究的元代的分例和明代的榜例、则例等进行了探讨; 5.对唐代至明清的条例、事例和元代的格例以及清代的则例、省例、 (大清律例)中的附例等进行了考证; 6.突破“以刑为主”研究法史的传统模式,对各代刑例之外的行政、经济、民事、军政、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诸例进行了全面考述,阐明了例的体系; 7.论证了历史上的律例关系理论。

    • ¥66.7 ¥89 折扣:7.5折
    • 《史记》讲义
    •   ( 3 条评论 )
    • 张大可编著 /2022-04-01/ 线装书局
    • 本书《〈史记〉讲义》共选《史记》一百三十篇中的四十二篇,其中六篇为节选,占《史记》总量的四分之一强。选文五体皆备,计本纪六篇,表四篇(只选序文,表略),书四篇,世家六篇,以上共二十篇为上册;列传选文二十二篇为下册。上、下两册总计约八十万字。解读内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每篇选文做“题解”“注释”“段意”三项,为传统的微观解读,着重在字面意义,疏解文字阻碍,以助读者欣赏原书韵味。书前“序论”与每篇“讲析”,这两项则是宏观阐释思想内涵,系“解读”作者的一家之言,助读者思维。本书 初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在兰州大学历史系开设《史记》专书课讲义,积淀十年教学体悟,可作为高校开设《史记》专书课的参考书。

    • ¥100.72 ¥168 折扣:6折
    • 战国策注释(全3册)
    •   ( 414 条评论 )
    • 何建章 注释 /2016-04-01/ 中华书局
    • 《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书中篇简的零乱缺失,传抄传刻中的讹误等较为严重。本书为《战国策》作了文字上的疏通勘误,并且广征博引,对内容作了详尽的注释。校勘中,作者使用了历史上多种刻本以及多种史籍,整理中以各章首句为该章拟定标题,并编制《战国策年表》、《战国纵横家书》、《苏秦事迹简表》等附录书后。

    • ¥167.3 ¥198 折扣:8.4折
    • 帝京景物略(二函十六册)
    •   ( 27 条评论 )
    • [明] 刘侗 著 /2014-06-01/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帝京景物略》,二函十六册。据明崇祯八年(1635年)刊本影印,为北京史研究提供真实的文献资料,也为今人提供一部具有版本价值的典籍。 “燕不可无书,而难为书”,这是《帝京景物略》崇祯年刊行时方逢年之叙开篇语,也道出了北京史书撰写之难。随着蒙古统治者建立元大都,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统治中心,北京的全国都城地位得到确认。一三六八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明朝建立。“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登基,改北平为北京,并开始大规模修建北京城。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一年),正式迁都北京。至此,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持续到近现代。 作为全国的都城,北京的历史文化成为人们备加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历朝各代文人学士笔端颇为钟情的内容。然而,一国之都,又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层面的民

    • ¥998.4 ¥1200 折扣:8.3折
    • 帝京景物略 中国书店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无 /2014-07-01/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帝京景物略(1-16)(套装共16册)》可谓集历史地理、文化和文学著作三者于一体。此书首先应当作历史地理类著作来读。它详细记载了明代北京城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是的都市资料;其次应当作文化类著作来读,它对当时北京的园林文化、民俗、外国宗教在中国京城的传播等,都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再次应当作文学著作来读,它是竟陵派幽雅隽洁文风在地理游记著作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可把它作为晚清小品文的典范来阅读、欣赏。

    • ¥744 ¥1200 折扣:6.2折
    • 南齐书【售后无忧】
    •   ( 1 条评论 )
    • (梁)萧子显 撰 /1972-01-01/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 《南齐书》原60卷,今存59卷,包括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记载南齐历史。此点校本以百衲本(影印宋蜀大字本)为底本,参校了该书的多种版本和多种其他史籍,并重编了全书总目。

    • ¥96.07 ¥193.14 折扣:5折
    • 癸辛杂识
    •   ( 158 条评论 )
    • (宋)周密 /2012-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癸辛杂识》凡六卷,是一部以记载朝野遗事和社会风俗为主的史料笔记。内容广泛,记叙翔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文中体现了作者坚持民族气节、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 ¥21.6 ¥22 折扣:9.8折
    •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 经行记笺注【正版图书,满额减】
    •   ( 2 条评论 )
    • (唐)慧超,(唐)杜环 原著,张毅,张一纯 笺释 /2000-04-01/ 中华书局
    • 慧超于唐开无间赴印求法,归国后写成《往五天竺国传》。该书记述途经各国情况,为研究八世纪间中亚、印度的重要资料。全书已佚,现仅残存敦煌遗书中。中外学者考订颇多,笺释者吸取众长,加以已见,并对史事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经行记》作者杜环于唐天宝间为大食国军俘虏,历经中亚、西亚各地,后归国撰此书述经各国见闻,为中国记述伊斯兰世界的最早著录。原书已佚,现据《通典》辑录,并加详细笺注。 现笔者队根据敦煌残卷原件照片作出断句,加上小标题外,并就半世纪来海内外对敦煌卷子中俗字别字的研究,订正了历来对原文释读中的谬误。此外笔者也注意利用学术界研究南亚和中亚的较新成果,对藤田笺释中的不足或欠妥之处进行补充与订正。

    • ¥293.99 ¥589 折扣:5折
    • 太音大全集(一函二册)
    •   ( 18 条评论 )
    • [明] 袁均哲 著 /2014-07-01/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太音大全集》为现存早的琴论专集。原刊于明永乐十一年。据近人研究,此书为宋代田芝翁所辑,原名《太古遗音》,计有三卷。南宋喜靖间杨祖云更名《琴苑须知》。明正统年间初袁均哲又据此本为此书作注释,编成《太音大全集》。全书共五卷,内容包括:制琴工艺、演奏技法、记谱体系及音乐美学理论等。此书屡经增订翻刻,有多种版本传世。其中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唐宋琴书、琴谱,如唐代赵耶利、陈居士、陈拙及宋代田芝翁、杨祖云等人的指法材料。

    • ¥221.2 ¥280 折扣:7.9折
    • 贞观政要
    •   ( 36 条评论 )
    • 吴兢 /2016-03-01/ 线装书局
    • 《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官吴兢(670~749年)编撰的政论性专史,是一部对 贞观之治 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介绍的著名史书。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几个深为后世称道的清明时代,如 成康之治 、 文景之治 、 贞观之治 、 开元之治 等,它们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周、汉、唐这些强盛王朝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其中影响*的,应当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 贞观之治 。 贞观 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的年号,相当于公元627~649年,历时二十三年。 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的历史经验教训,在隋末的农民起义中,他看到人民群众 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伟大力量。于是针对隋朝的弊政,进行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在政治上,他实行廉政,对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的官吏深恶痛绝,并严惩不贷;对那些廉洁奉公的官吏,则给

    • ¥790 ¥1580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