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尚荣、徐敏、赵锐译注的《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点评三部分,并且彼此照应。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书节选了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并进行简单的注释和逐字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内容简介:在“唐宋八大家”这一重要的古代散文创作集体中,三苏父子是专享的在古文创作上取得不凡成就的文学家族。当初苏洵携苏轼、苏辙来到东京开封,凭借着张方平等的推荐、欧阳修等的揄扬,加上次年苏轼、苏辙在科举考试中双双高中,一时三苏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特别是苏轼,当时欧阳修就发出了“老夫须放他出一头地”的感叹,欧阳修晚年更是带点伤感地说:“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朱弁《曲洧旧闻》卷八)而在南宋时期,苏文代替《文选》,成为士子争相效法的榜样。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就记载了这样的谚语,北宋时是“《文选》烂,秀才半”,而南宋时却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不过,这些历史故事多多少少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拥有代表性、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辑成《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超值全彩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等九个篇章,涵盖了职官制度、伦理道德、文体流派、语言文字、建筑
《笑林广记(名著精读)》主要收录了江心赋、吃乳饼、不愿富、薹字塔、医银入肚、田主见鸡、讲解、训子、形体部、胡瘌杀、抛锚、过桥嚏、蒜治口臭、讳聋哑、呵欠、鼻影作枣、问路、老面皮、臭辣梨等内容。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尚荣、徐敏、赵锐译注的《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点评三部分,并且彼此照应。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資料湮沒無聞。為此,早在一九八四年 學者錢鍾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提出了利用 科技電腦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過近一二十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栾贵明主编的《炎帝集》即為其中之一。 炎帝,始作耒耜,興農業,號神農氏。又嘗百藥而察寒溫之性’知君臣佐使之義,並作方書以療民疾。所以宜一作品言論多與農穀、醫藥有關,如《神農書》《神農占》。清代嚴可均氏舊存『炎帝』作品三十條,一千二百餘字。此次憑藉『工程』之利,除新輯補充二十條,八百五十字外,又编入了四萬字的專著《神農本草經》三卷。《隋書·經籍志》記有《神農本草》八卷,《神農本草》五卷,《神農本草》
为什么竹简《老子》对我们探讨《老子》的成书年代如此重要?首先,出土竹简《老子》的墓葬年代在公元300年左右(关于此点的详细内容,见后文)。因而,竹简《老子》较马王堆帛书《老子》更为古老。郭店《老子》并不完整。这种现象使我们不禁猜想,今天所见到的完整文本或许在当时还不存在。此外,在出土的31章中,只有16章是完整的;其余各章,有些是丢句(将之与传世版本比勘而知),而另外几章的文字则是一章的开头或中间部分。很有可能,其它字句是句人逐渐添加上的。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本书是我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全书六卷,约1万字。卷一为栽花日历,卷二为深花十八法,卷三至五分述352种,花卉生卡习性及用途,卷六为昆虫类考。
中国十大蒙学经典全十册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课本、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龙文鞭影、千家诗、幼学琼林、孝经、女孝经、女四书、了凡四训、格言联璧、增广贤文)
《墨子与墨家/大家小书》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采用逻辑手法对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墨子的形象,墨子的思想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作了客观的论述,且对人们家喻户晓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作品既肯定了其积极进步的优良思想,又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采用辨证的历史观点进行分析。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之一,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 全书以清代王行慎的《韩非子集解》为底本,个别地方参校其他版本。“集解”中的研究成果酌情采用,未作特别说明。 《韩非子》全书二十卷五十五篇,因篇幅所限,本书择其精华加以注译。在取舍上,侧重于故事性强、可读性强的《说林》、《内储说》、《外储说》等,并依据原文设立小标题,以便于读者理解。 本书注释国和求简洁,译文力求准确、通俗易懂,以直译为主,适当辅以意译。 《韩非子》享有先秦散文“四大台柱”(《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之誉,气势磅礴,激情澎湃,尤其是其中的许多寓言故事,至今仍流传。为此,书末特附“《韩非子》名言警句”,并在正文中相应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便于读者检索和查阅。
以通俗文学创作著称于世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留给后人的不仅有“三言”,还有不少用浅近文言文写成的名篇佳构。《智囊》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智囊》是冯梦龙搜集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有关智慧的故事集,是一部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和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全书共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这些故事汇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
《中华传世家训》收录了中国历代400多位作者共2000余则家训作品。其内容共分“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慈孝、婚恋、养生九篇,每编以朝代为序,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近代、现代共八篇分别介绍。这样纵横交织,既可以让读者看到历代家训的全貌,又可以了解某一作者不同方面的观点和论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流传广的中文工具书。汉朝许慎编著,是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共十五卷。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书中关于秦汉时期全国各地方言的介绍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古方言一本参考书籍。 说文解字选取了常用的汉字,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简洁的解析和阐述,每个汉字前都列举了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还配有插图,形象展示每个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