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立命之学 、 改过之法 、 积善之方 和 谦德之效 。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 趋吉避凶 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六韬》、《三略》是我国古代的两部著名兵书。宋元丰年间,二书被编入《武经七书》,定为武学之书,明清二代继之。二书以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了政治和军事韬略,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至今仍有可供借鉴的价值。《六韬 三略译注》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六韬 三略译注》不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前代兵书也有所借鉴,有所融汇。《六韬 三略译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道家与文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道家和确定道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理清文学发展的脉落,对道家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六韬 三略译注》注释精当,译文表达原意准确,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古代 武经七书 中的一种。它是一部以传统的问答体写成的兵书,主要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和李靖之间关于作战方略的问、答。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98次问答。该书反映的兵家指导思想是:必须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知虚实。通过其中的记载,我们对兵家文献中常见到的攻防原则、奇正相变之术、阵法训练等,均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次整理,所用底本为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日本静嘉堂藏南宋浙刻本《武经七书》本,校本主要有明嘉靖癸丑年翁氏刊本、明万历辛巳年刘寅《武经七书直解》本、明天启辛酉年刊行的王阳明批注本等。书末附有多篇传记、评述资料。
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 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图540余幅;征引丰富,考证细密,辨论精审,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音乐资料。王世襄先生称《乐书》为 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 。 《乐书》的前95卷为儒家经典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卷1至卷95采摘《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论述加以训义;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类论述律吕、乐器、歌、舞、杂乐;卷189至卷200为吉
《彩图全解菜根谭(超值全彩白金版)》辞藻优美,言简意赅,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它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书中倡导积极人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可谓一身处世、只眼观花。初读其书,似觉矛盾错杂,神龙虎尾无迹可寻;详思再三,始悟狡兔三窟,随处可安身立命。得志者读之,能悟人生无常,居安思危,匡世济人;失意者读之,能起死灰之心,自强不息,终有所成;富贵者读之,能知艳为虚幻,履满慎思,遗泽子孙;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安贫乐道,培植善根:它揭示出人生之真谛,振聋发聩、医愚医贪,堪为人类“心灵之药石”。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原作者是明代万历时著名学者萧良有。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 全书通用四言。虽是短句,但上下对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为主,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全书故事包罗万象,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 《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 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榕村全书》是清初重臣、一代名儒李光地的文集汇编。全书共分十册,收录了李光地著述二十二种、共一百六十三卷,包括《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尚书解义》、《诗所》、《四书解义》、《春秋?余》、《朱子礼纂》、《古乐经传》、《榕村语录》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資料湮沒無聞。為此,早在一九八四年*名學者錢鍾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提出了利用*新科技電腦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栾贵明主编的《皇甫谧集(上下)》即為其中之一。 皇甫謐,字士安,號玄晏先生。他博綜典籍,其作品詩、賦、□、頌、論、難甚多,*有《帝王世紀》等重要*作,可惜大多伕失。清代嚴可均氏收其作品十一篇,五千三百餘字。 此次新輯皇甫謐作品,不僅收得其詩文言論二十條,二干一百餘字。*是重新全面搜尋、整理、编輯了其*作《帝王世紀》《年曆》《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績列女傳》《列女後傳》《玄晏春秋》《針灸甲乙
《墨子》一书遵从 诸子现代版丛书 之体例,注重从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诸子著作,以求从中汲取可供当代读者学以致用的精神养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该书前有前言一篇,作者在其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及主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浮沉,以及墨学文献的流传情况等,使得读者对墨家学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对具体篇章的解读中,每一章都分为题解、正文、注释、译文、评析五大部分,层次分明,有条不紊。题解部分概括该篇的主要内容,分析墨子在其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开宗明义,让读者一目了然。正文部分,在广泛参校各版本的基础上确定*文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真实可靠的优良底本。注释部分则选取正文中的疑难字句加以注解,语言平实,浅显易懂。译文部分是对整段文字的疏通串讲,有助于读者对墨子精义的把握。每篇*后的评析部
《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为古籍整理类图书影印版。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資料湮沒無聞。為此,早在一九八四年*名學者錢鍾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提出了利用*新科技電腦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過近一二十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栾贵明主编的《炎帝集》即為其中之一。 炎帝,始作耒耜,興農業,號神農氏。又嘗百藥而察寒溫之性’知君臣佐使之義,並作方書以療民疾。所以宜一作品言論多與農穀、醫藥有關,如《神農書》《神農占》。清代嚴可均氏舊存『炎帝』作品三十條,一千二百餘字。此次憑藉『工程』之利,除新輯補充二十條,八百五十字外,又编入了四萬字的專 *《神農本草經》三卷。《隋書·經籍志》記有《神農本草》八卷,《神農本草》五卷,《神農本
南怀瑾先生认为,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 明的发达,却也导致了精神生活的匮乏,使国人陷入了物质丰富和精神贫乏的尖锐对比的矛盾中。本书从仁爱、寡欲、德行、自强、孝道、好学等多方面阐述了南怀瑾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展现了藏于经史典籍深处的智慧。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 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咨一料湮沒無聞。為此,早 在一九八四年*名學者錢鍾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 提出了利用*新科技電腦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 文化典籍。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 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於結出了豐 碩的成果,栾贵明主编的《黄帝集》即為其中之一。 黃帝,在太古帝王中*為傳奇,作品也*為豐富 。清代嚴可均氏舊存:頁帝』作品二十一條,一千二 百餘字。此次憑藉『工程』之利,除新輯補充二百一 十條, 一萬九干八百餘字外,又按照《炎帝集》體 例,编入了《黃帝内經素問》《黃帝内經靈樞》兩部 近二十萬字。《內經》文本流傳數千年,作者可能不 一,但並無充分證據證明與黃帝無關,是一部偽書, 故於黃帝領銜署名理所當然。至於《黃帝
《孟子》一书主要记载孟子一生行踪,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以及所遇到的历史人物,并翔实记载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论,包括其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等各方面的思想。 本书对《孟子》的注释,意图为方便大家对于孟子的阅读和了解。在本次注释的过程中,我们以朱熹的《孟子集注》和焦循的《孟子正义》为主要依据,参考了杨伯峻的《孟子译注》,并融合了我们自己的一些理解。 本丛书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所选国学经典进行注释、翻译,对难字加以注音,有的还在篇前加以导读性质的题解。其中,古文辞类各书采用原文加注释和译文的形式,诗词类各书采用原文加注释、赏析和辑评的形式;对于大部头的原著采用选编的方式,选择其重要且可读性强的篇章。丛书追求注释简明,译文通达。本丛书的编辑出版,旨在为国学爱好者提供一套浅近
《孔子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冯永轩(18971979),名德清,一字永宣,以 字行,湖北黄安县人,历史学家,收藏家。曾求学武 昌师范大学,得黄侃先生指导,1925年入清华国学研 究院,从梁启超、王国维等先生专攻历史考据学,为 期毕业学员。后历任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 师范学院等校历史系教授,潜心钻研西北史地、楚史 等领域,曾讲授中国史学史等课程。《冯永轩文存》 收录了冯永轩今存的全部学术著作、教学心得,亦首 次整理刊发其日记手稿残篇,以期展现冯先生的人生 轨迹和学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