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古代 武经七书 中的一种。它是一部以传统的问答体写成的兵书,主要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和李靖之间关于作战方略的问、答。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98次问答。该书反映的兵家指导思想是:必须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知虚实。通过其中的记载,我们对兵家文献中常见到的攻防原则、奇正相变之术、阵法训练等,均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次整理,所用底本为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日本静嘉堂藏南宋浙刻本《武经七书》本,校本主要有明嘉靖癸丑年翁氏刊本、明万历辛巳年刘寅《武经七书直解》本、明天启辛酉年刊行的王阳明批注本等。书末附有多篇传记、评述资料。
《墨子》一书遵从 诸子现代版丛书 之体例,注重从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诸子著作,以求从中汲取可供当代读者学以致用的精神养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该书前有前言一篇,作者在其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及主张、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浮沉,以及墨学文献的流传情况等,使得读者对墨家学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对具体篇章的解读中,每一章都分为题解、正文、注释、译文、评析五大部分,层次分明,有条不紊。题解部分概括该篇的主要内容,分析墨子在其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开宗明义,让读者一目了然。正文部分,在广泛参校各版本的基础上确定*文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真实可靠的优良底本。注释部分则选取正文中的疑难字句加以注解,语言平实,浅显易懂。译文部分是对整段文字的疏通串讲,有助于读者对墨子精义的把握。每篇*后的评析部
胡适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梁实秋称誉胡适的演讲具有“邱吉尔风度”,他的演讲题材从说教的人生意义话题,到枯燥的学术问题辨析,从敏感的政治文化热点问题,到冷僻的个案研究介绍,胡适都能通过一场生动、通俗的演讲,打动周围的听众,使听过他讲话的人对他永生难忘。本卷收录胡适演讲中与时政评论有关的部分。
《鲍鹏山说孔子》编著者鲍鹏山。孔子不但是中国人心中的圣人,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精神导师。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身世却并未被广泛熟知。那么孔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家世,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先秦诸子文中,聚讼多的是《墨经》《公孙龙子》。近代研究者多称此两家为相敌对的学派。本书作者对《公孙龙子》的句读作了深入的研究,对全书文义提出了许多新的解释,并对《墨经》中相关的文字也提出了新的解释。由于这些解释都是对原著字斟句酌反复辨证而得出的,大体能以语句的合理性为基础,揭示出平实的逻辑思维,可说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本书为中华书局“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之一种。
让我们的孩 子从小接受一定的经典教育,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通过阅读几个点,来过繁衍性,修生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是当今极为出色的一部学国学、用国学的著作,是国学学习与应用的具有开拓性的力作。它打通学问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的界限,聚焦在中国人生智慧上。它以深厚的学术功力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把现实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体系中,让读者在中国智慧中得到人生顿悟,并进一步以传统智慧指导当下生活。《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语言极其生动又极富哲理,许多表述堪称人生箴言。它会以前所少见的内容与形式,使人们在中国传统智慧中开拓人生的美好境界。
《初学记》三十卷。为徐坚奉敕纂辑的一部官修类书,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体例略仿《艺文类聚》,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但又不像一般类书那样,只是摘抄汇编,而是精心编撰,让每条材料之间连贯有序,便于查阅记诵,知识性强。其中某些记载可补史志之缺,对研究唐代历史、文化、文学很有利用价值,因此评价极高。 中国书店本次影印的《初学记》以所藏明嘉靖十年(1531)锡山安国桂坡馆刻本为底本,此底本曾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本书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展示国学精华为宗旨,全书分为文学、史学、哲学主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加以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的相关评论,配有参考书目与思考题,普及与提高并重,方便适用,对提高读者的国学素养、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大有裨益。
本书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材,也是对社会读者进行国学普及教育的读本。分为文学编、哲学编、史学编,基本涵盖传世名篇佳作。本书采用 文选 的方式,以阅读讲习传统典籍为主,以概括评析为辅。各编均附总论和名家评论,对读者理清各学科领域历史发展线索和特点、扩展视野多有助益,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学术而提出的名词。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5000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阅读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白虎通》即《白虎通义》,汉班固等撰集,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清代陈立的《疏证》,是《白虎通》校释中水平的。此次整理,还收录了卢文绍的《今本44篇阙文》、庄述祖的《白虎通义考》和刘师培的《白虎通义斠补》等8种资料,对研究《白虎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一定的经典教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阅读几个点,来过繁衍性,修生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读本丛书: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和他们的策谋权变,以及政治、军事大事等内容。此书原不是出于一人一时的作品,且传本不一,并无定名,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众多名称。这些名称不一的传本,殆由战国末年的史官或策士们编辑而成。西汉成帝时期,光禄大夫刘向奉诏主持校理宫廷藏书,对这类书籍进行了整理,将内容以国别相分,各国部分则略以时相次,并删除重复的内容,编定为三十三篇。因此书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的游士为所辅之国所出的策谋,故将书名定为《国学经典读本丛书:战国策》。全书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记载了上起战国初期晋国的智氏灭亡,下讫秦二世即位,共二百四
我们的这本《元曲三百首》,是以任中敏、卢前选编的《元曲三百首》为主要依凭本,并以蒋星煜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为主要参照本,从而确定入选篇目的。当然,这也是一个遵照上述共识对作品进行遴选的元人小令选本,共收入六十余位元代作家的小令三百余首。在这些作家中,有的主要是以诗词创作见长而兼 擅 散曲(如元好问、王 恽 、姚燧、张养浩等),有的则主要是以杂剧创作取胜而兼 擅 散曲(如关汉卿、白 朴 、马致远等),加上主要从事散曲创作的作家(如乔吉、贯云石、张可久等),便共同创造了元曲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正如研究散曲的专家梁乙真先生在他的专著《元明散曲小史》中所说:“ ‘散曲’便是当中的一棵奇葩。它是继 词 而兴的一种‘新诗体’,它的起来把恹恹无生气行将荒芜了的词的文 囿 ,重新注入新的活力使之重
“国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学术而提出的名词,早见于近 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后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 国故”“国故学”。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 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 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是中 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 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 的国学素养。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国学,正确认识诸如国学的涵义、国学对现实的意 义、国学研究的方法等基本问题,我们编辑出版了《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Ⅱ)》,《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Ⅱ)》收录了余嘉锡、吕思勉、杨树达、朱 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等六位近现代国学大师通论传统国学及专门论述国 学入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概,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粹线装书的踪迹愈来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来了不少惆怅和遗憾。我们编印《文华丛书》,实是为喜好传统文化的士子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慰藉。 丛书立意是将传统文化之精华萃于一编。以内容言,所选均为经典名著,自诸子百家、诗词散文以至蒙学读物、明清小品,咸予收罗,经数年之积累,已蔚然可观。以形式言,则采用激光照排,文字大方,版式疏朗,宣纸精印,线装装帧,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为方便更多的读者购买。复尽量降低成本、降低定价,好让线装珍品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对每一位国人来说,国学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不能不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国学知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一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渎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人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