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民先生的《传习录注疏》是1980年代以来关于《传习录》研究的重要著作,其*特色在于义理阐发。 《传习录注疏》将《传习录》与《阳明全书》作严密的对照比勘,同时将《传习录》上中下三卷打通,对其中互有思想关联的条目作统一观察和考辨,这就为从整体上把握阳明思想提供了极大方便。邓著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其视野从阳明学扩展到阳明后学,也就是说,他通过对王门各主要弟子著作及其思想的了解,进而观察王门弟子对《传习录》有何评论或新的阐发,由此向人们立体展示了阳明学思想展开之进程。
《传习录》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中卷有书信八篇,回答了对于知行合一、格物说的问难,此外,还谈了王学的根本内容、意义与创立王学的良苦用心;在讲解致良知大意的同时,也解释了王学宗旨;回答了门人关于本体的质疑,并且针对各人具体情况指点功夫切要。另有两篇短文,阐发阳明的教育思想。 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阳明结合自己纯熟的修养功夫,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四句教 (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而使王学体系更趋齐备。 更贴心的是,此线装本在书前配有
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同时对前人的谬误也多有匡正,对同代人的考证、注释广为采集,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订和经义的阐发,本书以清同治五年初刻本为底本,参考他本,进行校勘与标点。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对这四部书高度推崇,认为是“六经之阶梯”,对四部书分别作了注释,并作为一套书同时刊行,称为“四子”。《大学》、《中庸》的注释《论语》、《孟子》的注释称“集注”,后人合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此书从元代开始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参考书,影响中国历史及中国思想文化极为深远。《四书章句集注(共4册)(精)》(作者朱熹)为整理排印,版式疏朗悦目,极便阅读和收藏。
《译解荀子》为 国学经典释读 之一种。此书作者为叶玉麟,所据转换排印的版本为民国二十四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出版、新民书局发行的《白话译解荀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叶玉麟所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读性,称得上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成为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基本读物,可惜后来竟被忽视,难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叶玉麟先生所著的《白话译解荀子》。本书用通俗的语言,逐章逐句对《荀子》进行了译解,对相关词句和典故做了通俗的注解和诠释,今天看来,仍然是学习国学经典较为适当的读本。本次出版将其由原版的繁体竖排转换为简体横排,以适合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
《庄子》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本书遵丛书体例,每篇由题解、原文、注释、今译、评析五部分组成;导言对庄子其人其书加以介绍,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庄子的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等哲学思想,评析了《庄子》一书的艺术特色,并论及庄子的地位变迁和《庄子》被后代的接受情况,对读者认识庄子及其著作裨益大焉。
本书参考数十种中日韩三国学者《论语》研究专著,及数十种有关《论语》的学术笔记,融百家精义于一炉,铸成一种新的《论语》注释新体式。每章根据内容立一标目,目的在帮助读者把握要义,领悟其中的意义。同时面对当下人的生活进行思考,缩小《论语》与当代生活的距离。使读者能亲身感受到其指导人生的意义。作者从文字训诂、史实考据、经学意义、文学理解等多个角度,尽可能的发现其当代价值,阐述详细,却又不流于繁琐,让《论语》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公是弟子记锣四卷,此从《四库提要》,《穴宋史刘敞本传》作五卷,《郡斋读书志》《读书附志》均作一箱。宋刘敞撰。敞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庆历进士,官吏部南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原父为北宋大儒,于书无不窥,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均一时挺然之秀,而咸心折于原父。原父文章雄深雅健,论者谓其神肖《春秋》公谷与大小《戴记》。《弟子记》者,记原父与门人问答论学之言,因文格古雅,《四库提要》疑其托言弟子所记,实则出于自撰,所见甚谛。书中多记与当时闻人论辩,如与欧阳修论性善,卷四「永叔问日人之性必善」条,卷四「永叔曰以人性为善」条。按《宋元学案》卷四《庐陵学案》附《庐陵门人侍读刘公是先生敞》采此两条。与王安石论情性五行太极,卷四「王安石曰性者太极也」条。
《论语》选注,本书为民国时期学者贾丰臻选注。选篇主要按照三条标准:文义之明白易晓、合于现代思潮、其易于实行。《论语》原书篇目二十篇,本书选注者为了便于青年学生参考和研究,依类区分,编为以下八篇:教学篇、伦纪篇、仁篇、德行道艺篇、德治篇、情文篇、观人篇、孔子言行篇。 新编校订的处理,原则上不增加新注,改正常识性或知识性错误,原注中的难懂之处增加按语。增加插图,从历代名人画作中选取能够反映孔子其人其事,反映本书内容的画作,增加本书的传统文化元素,增加少年学生读者阅读时趣味性。
《四库全书精华》讲述了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博大、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 《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库全书》共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172860卷,记录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各学科的原本,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因此,《四库全书》素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之誉。
暂无内容简介。。。。。。
《孝经传说图解》四卷。该书先刻有《孝经》经传,其后记叙了金柘岩搜集的150篇孝行故事,这些故事除了出自《史记》、《南史》、《唐书》等正史外,还从《合璧事类》、《百孝图》、《续宏简录》、《钱塘县志》等书中摘取。并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展示历代以来孝行的场景,以便读者按图索解。版图共二百幅,刊刻精致,人物脸形神态饱满,颇有明末徽派版画的风貌,为清中期版画精品。 本书初刊行于嘉庆十六年,为众人集资镌刻,书口刻有不同捐刻者姓名,书前有太白山人及广东学政朱阶吉两篇序文。后同治年间有翻刻。今以嘉庆原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1939年,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受聘为复性书院主讲,总持讲学事宜,复性书院设在四川省乐山县乌尤山的乌尤寺,风景绝佳。复性即复明仁义道德的善的本性。复性书院以讲明经术,注重义理,欲使学者知类通达,深造自得,养成刚大贞固之才为主旨。 书院从1939年9月开始讲学,到1941年5月停止讲学,前后共一年零八个月。之后,书院就专事刻书。《复性书院讲录》共有六卷,是马一浮先生对书院学生所讲之全部讲稿。其中,卷一是总纲,告诫学者为学之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卷二至卷六对多部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深入、独到的阐释。
《抱朴子外篇》是晋代葛洪撰写的一部儒学著作,意深文艰,用典颇多。这部《校笺》以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参校十余种其它版本,校注精审,多有创见。 本书无论从广度和深度,都超越了扬雄、桓谭、王充、曹丕、桓范诸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讨。毋庸讳言,葛洪的文学思想也有一些缺陷。其中主的是:建安以来的文学,本已初步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日益明確,而葛洪却又把一切著述都看作文学,这就形成了他那不明晰的文学理念,也就不可能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瞭解。
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当代教育思想的一大转变,循此教育方针,我们无疑将造就出大批适应我国现代化事业、适应现代生活的新公民。所以我认为在教育界和知识界广泛讨论素质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从孔子的一部著作《论语》发源儒家思想,后来发展成了洋洋大观的文化体系。虽然说《论语》和整个的儒家文化、主要侧重于社会管理学,但其中包含了哲学、文学、历史、心理学、养生学,乃至天文、地理等等几乎人类思想文明的全部内容。儒家文化主要存留在俗称《四书五经》的典籍之中,是应当涉猎一下的。孔子、孟子之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一些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像汉供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曾国藩都是著名的大儒,他们的著述丰富和扩充了儒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此外历代有一些致力于文化教育的人,他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口袋本:孟子》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适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九种经典,它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本书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参照*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每个字的注释注音都有出处,所选的必是全本,这样有助于读者认识经典全貌。
鬼谷先生里氏姓名无考。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引东晋学者徐广的话说:“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隋书·经籍志》引皇甫谧注:“鬼谷先生,楚人,生于周世,隐居鬼谷。”唐代李善《文选注》引《鬼谷子序》:“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其他传说很多.但多附会,不可凭信。地名叫鬼谷的地方历史上说法也不一。《史记·甘茂列传》记载苏代向秦武王介绍甘茂,说他:“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世重矣。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彼来则置之鬼谷。”但在《战国策》中“鬼谷”作“槐谷”。清代学者黄丕烈说:“‘槐’、‘鬼’者,声之转也。”则“槐谷”就是“鬼谷”。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有学者考证,扶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