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 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养生、防治,以及临床各科的内容,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及中医学科分化的母体。 本书首先对《内经》的医学与传统文化地位、成书年代及作者、名义和流传沿革,以及学术体系结构内涵和学术特征、历代研究略况等进行了简要叙述,从而使读者对《内经》一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状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继而采用以注为主、校注结合的方式,将《内经》 162 篇原文,逐篇进行了精要的注释,并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式,逐句做出了通俗直白的翻译。从而将这部年代久远,文辞古奥的古典医籍的要言大意,运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黄帝内经》的通俗性读本,
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部系统总结尸体检查经验的法医学名著,也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后,《洗冤集录》成为历代官府尸伤检验的蓝本,曾定为宋、元、明、清各代刑事检验的准则,是刑、法官之书,在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起过重大作用。本书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深受世界各国重视,在世界法医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洗冤集录译注》以上海图书馆藏孤本元刊大字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客观的评价,并有白话翻译,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一探中国古代科技之谜。
《洗冤集录》是我国宋代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的著作,1247年刊于湖南宪治县。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比西方最早的同类著作——意大利医生费德罗(FoaunotoFedelo 1550--1630)的《医生的报告》(DeRclationluc Medicorum)还早三百五十多年。《洗冤集录》的问世,标志着世界科学目前又一门有独立理论体系及技术方法的新学科——法医学的诞生,并对世界现代法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国内外影响颇为深远。自南宋迄清的数百年间,历代官府都把它奉为刑狱案件中尸伤检验的指南和经典。在它的影响下,后代学者颇多研究,并相继有《平冤录》、《无冤录》、《律例馆校正洗冤录》等几十种法医检验专著问世,但均未离开或超出《洗冤集录》的系统、内容和水平。《洗冤集录》曾先后被介绍到朝、日、荷、法、英、德、美等国
《饮膳正要》是我国早从营养卫生和健康长寿的角度来论证烹饪调和的一部文献,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乃至是世界上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传播和发展中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书的名称虽为《饮膳正要》,但内容包括了医疗卫生,以及历代名医的验方、秘方和具有蒙古族饮食特点的各种肉、乳食品,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引用了该书的有关内容。所以,《饮膳正要》一书,对于研究与传承中国的医药、食疗和蒙古民族的医药科技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饮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日常的饮食。而每个民族又因自然环境的差异、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不同,以及历史上各自形成的宗教信仰
诠释《黄帝内经》著作,学术界公认我国目前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成就、学术水平,且为卫生部推行全国的标准版本。绝迹十余年后,再度震撼上市。本书为文医会通一代宗师郭霭春所著,被学界公认为诠释《黄帝内经》读本,并被卫生部作为标准版本推行全国。全书分原文、校勘、注释和语译四项内容。本书中,著者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考据方面的专长,选取医史、校勘、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诸多善本,精思博考,探究厘正。校勘时为确保每一判断都有文献为据,并择其善者,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注释不避难就易,凡疑必注,凡注必确;语译力求精准的同时,更将经文直译为浅显语言,以使读者读通为要旨,并“不夹杂所谓有所阐发”。《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也是中医理论发展及中医学科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推出了20余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专家郁贤皓、杨义、王兆鹏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全书共190多万字,52卷,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的声誉,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
本书是北宋嘉祐二年(1057)宋仁宗下旨命林亿等人对唐代中期医家王冰之《黄帝内经素问》一书的重新修订校勘之本,是今天所存各种版本《黄帝内经素问》的祖本。清末御医薛福辰得此本后一字一句批注句读,成就他一代大医的美名。本书原貌影印(双色套印)该本,薛氏批校之文及经文句读和每卷前后的印章,均用红色印刷,其经文和注解文字,用黑色印刷。另外,全书中王冰所作的注解文字,当年薛氏并无句读,为便于今天的读者阅读,本书将其断句,为与薛氏笔墨区别,句号均用黑色。其余凡书中避讳字、异体字、俗体字、假借字等,均保持原貌。
本书是北宋嘉祐二年(1057)宋仁宗下旨命林亿等人对唐代中期医家王冰之《黄帝内经素问》一书的重新修订校勘之本,是今天所存各种版本《黄帝内经素问》的祖本。清末御医薛福辰得此本后一字一句批注句读,成就他一代大医的美名。本书原貌影印(双色套印)该本,薛氏批校之文及经文句读和每卷前后的印章,均用红色印刷,其经文和注解文字,用黑色印刷。另外,全书中王冰所作的注解文字,当年薛氏并无句读,为便于今天的读者阅读,本书将其断句,为与薛氏笔墨区别,句号均用黑色。其余凡书中避讳字、异体字、俗体字、假借字等,均保持原貌。
《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之一,也是与《黄帝内经》同评共论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以阐明《内经》及先秦医籍的要言大义为主旨,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针灸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卓著,因而也被尊为“医经”。全书以问答释难的形式讨论了81个问题,内容简要,辨析精微,特别对诊脉、命门、原气、三焦、奇经八脉、五腧穴的属性及临床配伍运用,以及五脏虚损病、五脏积病、广狭两义的伤寒病、癫病、狂病等的认识和“补母泻子”针法、“泻南补北”针法等的创立,发《内经》之未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在编译时,以“注释为主,校勘为从”为原则,译文深得“信、达、雅”之旨,注释更是详尽明了'是学习中医理论的上好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