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 。 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养生、防治,以及临床各科的内容,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及中医学科分化的母体。 本书首先对《内经》的医学与传统文化地位、成书年代及作者、名义和流传沿革,以及学术体系结构内涵和学术特征、历代研究略况等进行了简要叙述,从而使读者对《内经》一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状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继而采用以注为主、校注结合的方式,将《内经》 162 篇原文,逐篇进行了精要的注释,并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式,逐句做出了通俗直白的翻译。从而将这部年代久远,文辞古奥的古典医籍的要言大意,运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黄帝内经》的通俗性读本,
本书为前满洲医科大学东亚医学研究所研究业绩之一。著录古今医书1635种,附录238种,共计1873种,分为31类。著作体例,一般分为出典、考证、序跋、刊本及抄本四项,编者按语,随文附载。此次整理,悉遵底本次第,保留岡西为人自序,加以新式标点。底本之误,酌情修改,底本因所见之本序跋阙如者兹访得原本补录。作者及相关师友的传记、论文、照片一并附录。书后新编书名及人名索引。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6册)(点校本)诸疾 上》分上、下两册。本册包括风、痹、寒、暑、湿、疽等20种疾病。
《黄帝内经》是《素问》和《灵枢》二书的合称,其存世久远,影响至深,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全面而系统地记述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学术成就,内容丰富,理论完备,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在中医学术发展史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传统中医学术思想的不竭源泉。王冰在《素间注》中称其乃 至道之宗 由于历代医家认真研读《内经》,因而 命世奇杰,时时间出气 ,中医学的发展呈现出 华叶递荣 的局面,殆无虚言。
北京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我国从隋代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刻造的石刻宝库。房山石经不仅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佛教历史与典籍的重要宝藏,而且也是开展佛教医药养生史料研究的珍贵文献。在 1099 部的石刻佛典中,有 215 部论述或涉及医药养生内容。这些宋代以前的佛教医药养生石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有些文献为其他版本的大藏经所未收录,如《佛说延年益寿经》,填补了佛教医药养生文献之空白。我们此次出版,除了提供房山石经之原始图版,还提供了断句释文。是一部资料翔实、使用方便的文献。
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的由《黄帝内经》原典入手,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方面探寻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健康的方法,并详细谈论了病因、病机、体质、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关系,是一部在经典理论指导下,融合西方实证科学的规范养生读本。本书的核心思想不是教人们怎么治病,而是教人们怎么不得病。对于健康,我们要“治未病”,“治未病”就是健康管理,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三个层次,既未雨绸缪,又着力于阻截防变,其核心归根究底就是养生。该思想是中医学对人类健康和繁衍昌盛的*贡献。这本《黄帝内经》一书以现代语言阐释和讲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是适合现代大众多级健康管理需求的养生、防病、康复的宝典。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三,收载《选奇方后集》、《仁存孙氏治病活法秘方》二书。 《选奇方后集》全名《芝田余居士证论选奇方后集》为南宋余纲所撰著名方书,约成书于十三世纪初。该书原有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然今存世的只有《选奇方后集》残卷四卷(卷二-五)。该书所选方剂多经验效方,其中尤以治眉棱骨痛的选奇汤为有名。某些方剂下还记录与方剂相关的事例,来说明该方的效果、来源、理论依据等等。该书原帙海内外无存,仅残存四卷,弥足珍贵。今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复制回归该书后集的江户抄本,予以影印。 《仁存孙氏治病活法秘方》十卷(今存九卷)元代医家孙仁存撰。该书为医方书,内容丰富实用,在九十三类病名下列举了众多南宋及其以前的医方。各类疾病之前,设有“总说”或“集善说”,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流传久远的古代传统医学圣典,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中国式”的养生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至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百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只有像《黄帝内经》这样的东方传统医学养生理论才是真正从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出发,帮助人们实现延年益寿的健康养生大法。
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部《本草纲目》,依托李时珍原著,从当代用药的实际出发,以临床常用中草药为基础,以地区优势特色药物为延伸,精选出868味药物。全书按笔画分类进行编排,主要内容由文字说明和中药手绘彩图组成,图文呼应,一目了然。彩图以写实风格绘制,清新自然,栩栩如生,客观、生动、准确地展现了药物形态特征。文字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每味药物的名称、来源、原植(动、矿)物、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量用法、选方应用;其中选方部分以简明实用为原则,以传统经典名方、临床有效单方和验方为主要来源,以满足广大读者自我治疗和健康保健的需求。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应该指出,《黄帝内经》的价值不仅是在历史上对祖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许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它的组成内容、关于探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问题,早经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过考证。一般都认为写成于战国时期,加上“黄帝”的名字,不过是后人的伪托而已。在它汇编成书以后,又经过两汉时代或更晚一些时期的学者作了修订和补充。《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
本书是北宋嘉祐二年(1057)宋仁宗下旨命林亿等人对唐代中期医家王冰之《黄帝内经素问》一书的重新修订校勘之本,是今天所存各种版本《黄帝内经素问》的祖本。清末御医薛福辰得此本后一字一句批注句读,成就他一代大医的美名。本书原貌影印(双色套印)该本,薛氏批校之文及经文句读和每卷前后的印章,均用红色印刷,其全部经文和注解文字,用黑色印刷。另外,全书中王冰所作的注解文字,当年薛氏并无句读,为便于今天的读者阅读,本书将其全部断句,为与薛氏笔墨区别,句号均用黑色。其余凡书中避讳字、异体字、俗体字、假借字等,均保持原貌。
《本草纲目》以诸种版本种完整的金陵本为蓝本,共选入单药1800余种。扼要描述了药物的形态、药性、药理等内容,并依次排列注解、辩疑、正误、四气五味、主治、附方等项,以阐明药物的产地、特征、性质等。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16部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为世界上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聖濟總錄》為趟佶《即宋徽宗》敕纂,编於北宋末政和間(一一一一-一一一七》,兩百卷。該書以各科醫方為主體(收方兩萬餘首》,兼收醫理及針灸等內容,堪稱北宋醫學集大成之作。今存該書早刊本為元代大德閭重刊本(以下簡稱「大德本七,然僅殘存九十一卷,分散收藏於中、日六個圖書館。該書現存以大德本為底本的完整古刊本,祇有日本江戶醫學館的木活字聚珍本《以下簡稱「聚珍本七。因此,本次影印即選取聚珍本為底本,使之再度完璧面世。 以下對《聖濟總錄》的學術內容及主要版本作一簡介,並重點介紹本次影印底本的有關情況。
《伤寒正宗》八卷,明末清初医学家史以甲撰。书完高于清康熙十七年戊午(一六七八),甫刻于康熙十九年庚甲(一六八○)。孤本现藏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还应注意的是,在此书告竣之同时或稍后,有杭州仁和张志聪弟子吴嗣昌者,也著书名为《伤寒正宗》。但二书邈不相涉,并非一籍。
黄帝,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的时候,黄帝率领他的部落统一了全国,中华文明从此发源,黄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远祖。黄帝不仅长于征战,而且颇懂医术,在闲暇的时候,经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讨论医学问题,传说《黄帝内经》为黄帝所著。 《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素问》和《灵枢》是它的两部分,其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至西汉的五百年间。从内容上看,该书是战国至秦汉医家将以前历代口耳相传的医学经验进行收集整理汇聚而成的,相当于一部时间跨度很大的中医各家学说的总汇或论文汇编。 《黄帝内经》是记载针灸经络理论的早经典,其中所记载的针灸内容反映的应是战国至西汉针灸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水平。战国时期呈现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对针灸理论的形成极具影响力。另外,西汉时阴阳理论、“天人相应”等古代朴素唯
作者王淑民长期从事中医文献研究,特别长于敦煌医学文献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书就是作者严格依据馆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我国敦煌医学文献写卷的原貌所做的整理释文与注疏。《英藏敦煌医学文献图影与注疏》分图影篇和注疏篇。图影篇列有高清晰敦煌医学文献写卷的彩色图影152幅。注疏篇依据图影篇的文献顺序对它们进行释文、注释、疏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确释文,补入原来因条件所限而无法识别的字,纠正以往的误识文字,并对残卷进行辑补与缀合,且出校注说明;对写卷涉及的文献考证内容用『疏证』形式论证说明。本书的出版,将弥补敦煌医学文献只见文字不见写卷原貌的缺憾,对深入研究我国隋唐时期医学文献有重要意义。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方便读者查阅。《英藏敦煌医学文献图影与注疏》可供从事中医文献、理
本册书为《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之九,收载《湖海奇方》《本草新编》二书。 《湖海奇方》(全名《全生类要湖海奇方》)八卷,明 许宏撰于永乐二十年(一四三)。该书为医方书,旨在教人于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中避免伤害,故其中有食忌、解毒、急救等内容。又介绍了许多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自我救治的简捷有效方法,包括平民日常所需的简要易得药方,在医方书中别具一格。此书国内失传,仅日本存有明刊孤本,今据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宣德四年(一四二九)序刊本影印。 《本草新编》五卷,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撰于康熙二十八(一六八九年)。该书收药二百七十二味,药数不多,但议论精详,有许多新的临床用药见解。国内虽有该书残本及日本刊本,但没有发现内容完整准确的初刊本。今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康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