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后一部分(原卷次五○一——五二○),其内容主要是取材医学和医学以外的其它书籍中有关医学纪事和历史等问题。计有:总论:是从《易经》、《周礼》及《素问》、《灵枢》等书中收集某些有关医学的概论性资料;医术名流列传:从史书、地方志及有关医学著作中收集清初以前的著名医学家的传记,有一二○○多则;艺文:是历代医药书籍中的有研究价值的序和医学家的诗文;纪事:是历代史书、笔记中有关医药的纪事;杂录:是有关书籍中记载的医学事迹和寓言等;外编:为非医学书籍所记载的有关医学传说等。由于本书取材较广,能帮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祖国医学的内容和有关的历史资料,可供中西医研究中国医学历史参考之用。但因此书是古人所辑录,因而书内某些内容的观点和提法,难免有不当之处,请予批判地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礼记?孝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净土三经》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对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书对近年出土秦汉简牍中的医方文献进行系统搜集整理,每条材料下列出解题、图版、释文、集注、译文等部分:图版依据出土简牍照片或摹本,逐字剪切处理后横行排列;集注包括各种发掘报告、专著、论文等,编著者个人看法以 今按 提出;释文、译文均吸收了z新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弥补了先秦两汉传世医学文献的不足,展现了先秦汉代我国传统医学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系统梳理中医药研究历史,加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发掘并弘扬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帮助广大读者全面、完整地认识中医药学的历史积淀,向世界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饮膳正要》是我国早从营养卫生和健康长寿的角度来论证烹饪调和的一部文献,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乃至是世界上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传播和发展中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书的名称虽为《饮膳正要》,但内容包括了医疗卫生,以及历代名医的验方、秘方和具有蒙古族饮食特点的各种肉、乳食品,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引用了该书的有关内容。所以,《饮膳正要》一书,对于研究与传承中国的医药、食疗和蒙古民族的医药科技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饮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日常的饮食。而每个民族又因自然环境的差异、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不同,以及历史上各自形成的宗教信仰
本辑收录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时方妙用》、《十药神书注解》、《景月新方八阵砭》五部医书的新校注本。 《医学实在易》为陈氏遗稿,后由作者孙心兰、心典整理付梓,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全书8卷:卷一为中医基础理论,详述了脏腑经络,集四诊遗规,附运气之图说;卷二至卷四分述表里寒热虚实各证;卷五至卷七分别列举各证之常用方药;卷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同时介绍妇女经、带、胎、产诸疑难杂症的辨治方法。是陈氏博采经典及诸家元明时贤著作之精华。 《医学从众录》共8卷40篇,刊于道光二十五年。该书分别论述内科常见病证及妇人杂病的辨治方法。是中医入门者补偏救必币之参考书。 《时方妙用》系陈氏为拯灾救疫、解除民瘼而作,刊于清嘉庆八年。书凡四卷,首叙望、闻、问、切四诊要点,次融历代医家
本辑收录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伤寒论诀串解》、《金匮要略浅注》、《女科要旨》四部医书的新校注本。 《伤寒论浅注》是其代表作之一。全书六卷。全书反映了陈氏“反对错简,维护旧论”的学术思想,尤其体现了作者师古而不泥古的学习方法,是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 《伤寒论诀串解》为陈氏晚年之作,是其维《伤寒冷浅注》之后,对《伤寒论》要旨的又一阐发。全书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标本中气、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综贯衍绎的方法,把《伤寒论》六经脉证、六法遣方等内容以医诀串解为主的形式进综合分析,既说明条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又指出了辨证要点,使学者能融会贯通而得其要旨。本书集陈氏平生研究《伤寒论》心得之大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作为学习《伤寒论》的参考。 《金匮要略浅注》共10卷2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神农本草经辑注》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马继兴等学者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工作编着而成,集研究《本经》历代文献之大成,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既可使读者对《本经》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又可从《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神农本草经辑注》中正确理解《本经》原意。
《难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与《内经》有着密切的学术关联,也有其独创之处。明初吕复《难经附说》自序中提到:《难经》十三卷,乃秦越人祖述《黄帝内经》设为问答,以示学者。所引‘经言’多非《灵》、《素》本文。盖古有其书,而今亡之耳。《难经》点校依据明《医要集览》之六内府刻本。《难经集注》中包含了三国吴吕广、唐杨上善、北宋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五家《难经》注文。后有宋王惟一集五家之说。《难经集注》大约在明朝初中期就亡佚不传了,然而东邻日本仍有其抄本及刻本若干流传。此书于清嘉庆年间回传中国。《医道传承丛书:难经难经集注》以日本文化元年(一八○四年)刊濯缨堂本(选用日本内经医学会一九九七年五月一日影印,二○○二年七月一日初版第四刷)为底本;以日本享和三年(一八○三年)刊佚存丛书本
《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共10册,收录回归中医古籍文献24种,附录2种。重新整理并校点这些在我国早已失传的中医善本,对研究这些文献以及这段医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丛书的整理与出版将为中医文献、医史研究者提供宝贵的资料,对临床医生从中挖掘中医宝贵的临床诊疗经验与方法有参考价值。本书为《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之一,收录《风科集验名方》一种。《风科集验名方》为专科疾病的专门著作,对了解我国古代对风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该书引用了众多元以前医书资料,对研究宋金元医学发展,乃至辑佚古医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共10册,收录回归中医古籍文献24种,附录2种。重新整理并校点这些在我国早已失传的中医善本,对研究这些文献以及这段医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丛书的整理与出版将为中医文献、医史研究者提供宝贵的资料,对临床医生从中挖掘中医宝贵的临床诊疗经验与方法有参考价值。本书为《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之一,收录《十便良方》和《脉法正宗》。
本辑收录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伤寒真方歌括》、《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时方歌括》五部以歌诀形式撰写的医书。 《医学三字经》:四卷。卷一、二简要介绍从医学源流到临床内、妇、儿科35种常见病证的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伤寒真方歌括》为陈氏代表作之一。共六卷。作者以六经为纲,将《伤寒论》方予以分经论证,各立方例。书中列述太阳、太阳救误变证、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及阴阳易差后劳复病方法等方证内容,计十五篇歌括96首。 《长沙方歌括》:六卷。是陈氏在精研《伤寒论》的基础上,对论中112首方剂的主治、药物、用量及煮服法等内容,用歌括的形式予以表达,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并于每方之后加按语综合评述,以方便读者理解。 《金匮方歌括》:六卷。收载《金匮》方206首,歌括166首。每方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汉代本草官托名之作,当时有多种本子,后因战乱丧失。仅存四卷本,经魏晋名医增订,又产生多种本子,陶隐居序称之为 诸经 ,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时,将 诸经 中《本经》文糅合为一体,收入《集注》中。以《集注》为分界点,对《集注》以前的多种《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以前《本草经》;收载在《集注》中的《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保存于历代主流本草中。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散见于宋以前类书和文、史、哲古书的注文中。但是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和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均亡佚。尚志钧主编的这本《神农本草经辑校》为求得比较精确的《本经》文字,将历代善本本草中所含《本经》文,进行收集互勘,凡同一条文中出现诸多异文时,本书择其善者而从之。
《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的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籍,由於书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只把它交给中医界来发掘是远远不够的。清代朴学大师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於是发凡起例,染指《黄帝内经》的研究,如胡澍的《内经素问校义》,孙诒让的《素问王冰注校》(见《札逻》第六册)等等,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组成,成书於西汉之前,文字古奥,素称难读,要想进入这一宝库,优秀的注解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在林林总总的《黄帝内经》注本中,张志聪的《黄帝内经集注》堪称翘楚.问世以来评价一直很高,这就是我们选择它的理由。 张志聪字隐庵,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名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身於医学世家,从小熟读圣贤书,冀博取功名,不幸少年丧父,家庭失去支撑,
诠释《黄帝内经》权威著作,学术界公认我国目前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成就*、学术水平,且为卫生部推行全国的标准版本。绝迹十余年后,再度震撼上市。 本书为文医会通一代宗师郭霭春所著,被学界公认为诠释《黄帝内经》权威读本,并被卫生部作为标准版本推行全国。全书分原文、校勘、注释和语译四项内容。本书中,著者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考据方面的专长,选取医史、校勘、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诸多善本,精思博考,探究厘正。校勘时为确保每一判断都有文献为据,并择其善者,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注释不避难就易,凡疑必注,凡注必确;语译力求精准的同时,更将经文直译为浅显语言,以使读者读通为要旨,并“不夹杂所谓有所阐发”。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文献中早、完善的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也
中医古代典籍源流悠远、卷帙浩繁,即使长期从事中医研究者也难于清楚地掌握其脉络,而对于初接触中医者则更是如何。因此,相关的目录学著作对于有志于中医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本书是年表形式的目录学著作,其分《宋代医籍年表》、《宋金医籍年表》、《元代医籍年表》、《明代医籍年表》、《表代医籍年表》五表,详细载录了宋、元、明、清以来的古代中医典籍,书中每一条目均载有成书年代、编撰著者、流传状况及简明的内容介绍,包含丰富的中医文献学学术资料,可用于探究医学源流、把握医术脉络,亦可用于古代典籍的辨伪、辑佚等研究。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使用本年表,书末还附有书名索引、著者索引以及分类索引,特别方便读者检索。全书内容翔实,层次清晰,易于检索,适于阅读。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生以及中医学研究
《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共10册,收录回归中医古籍文献24种,附录2种。重新整理并校点这些在我国早已失传的中医善本,对研究这些文献以及这段医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丛书的整理与出版将为中医文献、医史研究者提供宝贵的资料,对临床医生从中挖掘中医宝贵的临床诊疗经验与方法有参考价值。本书为《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之五,收录《魏氏家藏方》和《医学原始》两种。其中,《魏氏家藏方》收录的方剂为作者亲自使用的有效方;《医学原始》为医学理论书籍,两部医书对了解我国古代中医人体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道还元》是“圣清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季秋甘九戌刻,降著”,“扳藏粤东省城善书总局”的一本文穰,全书22万余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稿,对道学、中医学、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医哲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
本书作者高士宗,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名医,他精研《黄帝内经》,著成《直解》一书,其阐发经文,深得门径;纠误正讹,严肃认真;注释诠解,深入浅出;探讨脏腑,独出创见;五运六气颇多发挥。为初学者导航引路指迷破疑,是学医者蹬堂入室的*读本,几百年来深受后人的推崇,被誉为:注解内经,汉后书。对于研究易经、气功、养生、天文、预测等诸多学科的学者,也均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书,而且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规模十分宏伟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文献。它汲取了古代科学家们对天文、历算、气象、生物、地理,以及人类、心理、逻辑、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展开了古代丰富的科学成就,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古今注家不下数十百家,然多有遇难而默者,或当注不注者,及注而未当者,使仲景心法多有不为人知之处。清代康熙年间浙江名医李彣以毕生之心血,发幽阐微,成《金匮要略广注》一书,终析千古之疑,解百代之惑,不唯超出古代注家,即今名医亦少有可相比者,可谓仲景学之佳作,金匮注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