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太素脉诀全书》是近代季萼编著的一部诊法类中医著作。成书于1936年。全书分为六编,仿张太素《太素脉秘诀》并加以引车发挥。季氏自谓此书是不明脉理者入门之书,故又介绍一些脉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用语亦较通俗浅显。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血证论》是清朝唐容川最有价值的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1884年。全书8卷,综合了各种血证的论治,包括血证总论和170余种血论,选方200余首。论证用药颇有独到之处,是中医学目前有关血证的首创专著,其血证治疗的经验和原则,特别是血证治疗的四大法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其中尤以“干血”的提出最有特色。在治疗上,唐氏提出“内有干血,犹须峻药去之,则其虚未成者,更不可留邪为患。故实证断不可用补虚之方,而虚证则不废实证诸方”。唐容川十分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于血证深入探讨,颇有成就;同时由于当时西方医学的传入,他也以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学,进行中西医理论的汇通,其革新、发展的思想是可贵的。本次整理,点评专家结合自己多年学习《血证论》的体会与临证心得予以阐述
中医过去长久以来被无数西方医师视为过时的经验主义,而在欧洲曾经是深入了解亚洲思想的一种机会。所幸仍有一些对东方哲学怀有开放思想的人对中医深感兴趣,因而在欧洲,尤其是在法国,能够以另类的逻辑切入中医,但依旧以数千年的耐心观察结果为依据。然而,中文术语的精妙加上入门困难, 令不少有心人为之气馁,直到半个多世纪前才终于出现了有关古代文献的一些正确译文。 东方科学的出现并非只局限于几个如诗一般的句法结构、几个礼节上的消费艺术。一些有关大自然、天文、宇宙的构成部分的领悟,已从文章中逐渐理出, 它对于西方科学原本有极大的帮助。很不幸地,语言的障碍不但再次成为阻力, 而且还加上白种人的骄傲,使其无法承认中国人能早在史前就发现了我们世界的一些原理。接踵而至的是各方令人遗憾的漠视,而中国过去受到战
《医理真传》以元阴、元阳为人身立命之本立论,阐明治病分阴阳、辨虚实,探求乾坤坎离大旨,论阴阳之盈缩、生化之至理、用方用法圆通之妙义,释明“发病损伤各有不同,总以阴阳二字为主,阴盛则阳必衰,阳盛则阴必弱,不易之理也”。此书刊行以来,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版本众多。
钟耀奎一生以弘扬中医学理论、振兴中医药事业、培养中医人才为己任,孜孜不倦,鞠躬尽瘁。这次入选为现代岭南中医药名家,将他的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编辑成《岭南中医药文库 医家系列:岭南中医药名家钟耀奎》一书出版,全书以《伤寒论》研究、中医内科疾病诊治为重点,翔实反映了钟耀奎学术特色及临证遣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内容精要易览,实用性强,对深入发掘、整理、继承岭南中医药文化遗产,启迪后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由钟敏莹、张熹煜编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 阴阳五行学说 、 脉象学说 藏象学说 等。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它所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中医诊治疾病的准绳。全书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涉及中医方剂学、药剂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医的发展和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张仲景也被称为““医圣”。
吴鞠通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医学科学家,近200年来,他所著的《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在我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在温热病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深远。严冰主编的《吴鞠通研究集成》全方位、多侧面汇集了鞠通其人生平、学说思想、学术精华、研究应用、传承发展等内容。《吴鞠通研究集成》把鞠通著作问世以来(1812—2009年),专家、学者以及临床工作者研究的著作、论文和科研成果等汇集成册。其内容的全面性、资料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价值的权威性皆属空前仅有。卷开一览,研究吴鞠通的学说思想和学术精华,尽在眼前。本书仿《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体例编写,是大型中医药文献丛书之一,是中医药界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医院、药厂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图书
岭南,在传统上是指越城、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五岭以南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富有特色,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厂东是岭南地区的核心地域,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均走在地区的前列。在这里,传统中医药以独特的作用深得人们信赖,一直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岭南医药启示录》是以岭南医学史中有代表性的医家、著作、重大疾病与有关事件为题材,以医家传略、学术成就、经验启示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岭南医学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丰富祖国医学内容为目的的一本独具特色的专著。全书46篇,按历史顺序、由古至今排列。此书特点:一是选题审慎。择对岭南医学有卓越贡献者细数家珍;特别是有发现、发明、创新者更加详论。二是填补空白。对杨孚《异物志》、嵇含《南方草木状》多有论述;对晋唐迄宋有关岭南医学佚书多有辑佚。三是重疫病防治。对岭南医家抗击天花、鼠疫、霍乱、疟疾、SARS的贡献做了详实的记载。四是深入浅出。充分运用中西医学、现代科学、文史知识,释析了一些在学术上难明、歧义、争议的问题,务求使之通俗易懂。五是文图并茂。每篇均选有彩色插图,或为导读,或为书影,或为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本草源头之作,语言简练,内容丰富,理论齐备,结构严谨,疗效确切。全书三品理论一贯到底,既有本草理论和优选的365味药物的气味功效,也有比较全面的医学理论,传承久远,为后世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以清代顾观光本为底本,尚志钧等辑本为校本,保留部分繁体字,重修句读,以示古人确意,并根据《神农本草经》自身规律,重类三品;又遵神农分矿物、植物、动物三部分,按现代通用分类顺序重新排列,更利于现代读者阅读。本次点评,作者呕心沥血,特别针对90余味归属不清之本草,进行基原考证与正名,且于后记中将其习经典之心得,考证之推理思维,知无不言,使读者一览了然。本书适合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参阅,为研究中医药理论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供巨大帮助。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 黄帝 之名的传世巨著。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涉及医学,而且还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本书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竖行排版,手工线订。
南宋周守忠纂辑的《养生类纂》是一部综合性养生著作,系汇集一百三十余种古籍中有关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而成,内容全面,资料丰富,归类编次条理清晰,颇便使用。上卷分为养生、天文、地理、人事四部,下卷分为毛兽、鳞介、米谷、果实、菜蔬、草木、服饵七部,共十一部。今约请专家,精选底本,选录各部中养生价值的文段,加以注译、点评、插图,校勘精审,翻译晓畅,注释详尽准确,点评独到,插图精美。
《讀素問鈔》,又名《重集素問鈔》《續素问鈔》或《汪氏續素問鈔》,四卷,元代滑壽编輯,明代汪機續注。是分類重编選注《黃帝内經素問》的重要注本之一。首刊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编輯者和續注者,是元明時代理精醫工的大家,書以類分有序,融會諸家,辨論精核為《素問》的重要注本之一。 中醫之學,明教於經典,以明經知本見尊。自齊梁人全元起著《素問訓解》以後,有唐王冰之次注和宋林億等人之『新校正气諸家對經典的注釋,在訓解章句的過程中,還以注疏為發明,把自的驗證和新見解書人其中,注疏也是理論創發的形式之一。經典之注疏,也有稱『訓气稱『解气『補正』及『箋正气也有『校正』或「續注』者,還有『合著』『集注』之書。《讀素问抄》,是滑壽在研讀《素問》時,抄錄其要文,並擇取前人注文和己見而成書的。明代
《岭南中医药文库 典籍系列:岭南卫生方》集宋元以前岭南地区多发之瘴疟研究之大成,其内容是对《黄帝内经》关于 因地治宜 学说的继承与发扬。书中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等方面,提出瘴疠与伤寒、温病的区别,早于吴又可的《温疫论》三百余年,在对岭南流行性传染病的认识和诊治上有很大的进步,也给宋元之后甘温补元、扶正治瘴以启示。
汉医与中医一脉相承,在我们继承和发掘中医前辈们的学术经验时,日本的前贤同样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榜样。他们确实在中医学术上有着踏踏实实的学问,他们的很多著作至今仍然对中医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些著作的作者在国内的知名度相当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比如丹波元简、丹波元坚、丹波元胤、山田宗俊、吉益为则、长尾藻城等。《皇汉医学丛书》不仅给我们提供一条了解日本汉医学的途径,也为我们学好中医、运用好中医理法方药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海外中医参考文献。
皇汉医学系列丛书是日本古方派的代表性著作,涉及72个作品,计划优选部分作品作为第一批书目,分为16个分册出版。内容以实用为主,包括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证治,以及药学、脉学、医案、医话等内容。《伤寒广要》共12卷,分为14个部分进行介绍,分别为纲领、诊察、辨证、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兼变诸证、余证、别证、杂载等。本书旁征博引,莫不赅载。伤寒真义,无复余蕴也。
《中国接骨图说》原名《正骨范》,由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叫二宫献彦可的接骨医生所著。《中国接骨图说》用汉文书写,吸取了汉(中国)、兰(荷兰)、和(日本)的接骨技术和经验,刊行于1808年。由于《中国接骨图说》所描述的接骨手法基本来源于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以,在收入《皇汉医学丛书》时书名被改为《中国接骨图说》。《中国接骨图说》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正骨之术的各种临床实用的手法,如母法15种,子法36种、揉法150种等,对各种筋骨损伤及麻药、外用药、内服药等,一一详备无遗,可补先辈治骨之阙,为骨科之巨著。
《证治摘要》的作者中川成章为名医东洞翁的高足。中川成章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小便博览群书,常于诊病之暇采摭古今名方。凡是发明张仲景之精髓的名方及家传秘方,验之于临床确有疗效者,悉皆摘录,并编辑成册,名为《证治摘要》。 《证治摘要》共分上、下两卷,详细介绍了50多种常见病的临床有效方剂及针灸配方,对于临床工作者有执简御繁的启迪作用。
《医事启源》1卷,由日本汉医学家今邨亮祗卿撰于1862年。 《医事启源》共列20篇,主要介绍各种医学发明的发展历史,搜辑成册,以教后学,而辟时俗之惑。由于西洋医学在日本盛行,作者为了尊崇和提倡汉医而编写此书。书中援古证今,论述准确,特别提出西医的某些先进方法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其中包括解剖、化学制药(汞剂、制炼)、麻醉、导尿、灌肠等,不仅保存了汉医固有的学术,而且成为复兴汉医之重要参考文献。 《医家千字文》由日本著名汉医学家惟宗时俊撰写。 《医家千字文》是由1000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书格式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将中医学知识用易诵易记的语句体现出来,提纲挈领,并详加注释,是初学中医者的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