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寿世保元
    •   ( 1508 条评论 )
    • (明)龚廷贤 /2014-04-01/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寿世保元》是继他的《万病回春》等书之后的又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也是集中反映和体现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一部高水平著作。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寿世保元》十卷,脏腑、经络、诊法、治则、药性、病证(内外妇儿)、方剂、民间单验方、急救、气功、食疗、养生、杂治、救荒本草、灸法等内容无所不包,其中有很多是 内府之珍藏,方外异人之秘传 ,有些是他 百投百效 的治疗经验,读起来真正感到是一部切切实实的好书,难怪刊刻后被医家所推崇而广泛流传。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寿世保元》名曰 寿世保元 者,意为保得人身之元神、元气,从而达到 仁寿之域 。书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观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人们治病、防病和养生的方法。兹点校出版,更适合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及广大群众阅

    • ¥48.3 ¥68 折扣:7.1折
    • 金匮要略研究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91 条评论 )
    • (日)大塚敬节 /2018-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为日本有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塚敬节先生秉承“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 大约从一九七二年秋季,大塚敬节先生开始执笔编写一部对于《金匮要略》解说的书籍,从一九七三年一月开始,以《金匮要略研究》为名,在财团法人日本汉方医学研究所的月刊会志《活》上连载。这项工作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完成,跨越七年。 在《金匮要略研究》一书中,大塚敬节先生对于不出方药的条文大多轻轻放过,而对于方药着力尤深,包括药物的用量、加减和适应范围等。书中先生习惯于在“注释”栏目中讲药物,在“应用”栏目中讲方剂,并且注意和现代医学相结合。

    • ¥47.5 ¥99 折扣:4.8折
    • 伤寒论校注白话解(上下册)--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五部经典全面解析,中医入门之作)
    •   ( 5929 条评论 )
    • 郭霭春 等 /2012-1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丛书包含《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难经集注白话解》、《伤寒论校注白话解》、《金匮要略校注白话解》5种。 《伤寒论校注白话解》一书是对中医经典《伤寒论》的校注和白话解,体例上分为原文、成注、校、注、白话解五项内容。本书参考多种善本及诸家注本,校文严谨详实,注文旁征博引,白话解通俗易懂,互为补充印证,深刻揭示了《伤寒论》原文的奥旨。本书对学习和精研《伤寒论》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 ¥33 ¥45 折扣:7.3折
    • 《温病条辨》通俗讲话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9 条评论 )
    • 刘景源 /2016-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医师承学堂: 温病条辨 通俗讲话》采取“以三焦为纲,以温热病、湿热病为目”的执简驭繁的分类方法,分别对上、中、下三焦中的温热病与湿热病进行分类讲评。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分别对原书的条文进行归类,把上、中、下三焦温热病的条文都按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进行分类重新排列,分别讲述这四类证候群的证治规律;以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分别对原书的条文进行归类,把上、中、下三焦湿热病的条文都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进行分类重新排列,分别讲述这三类证候群的证治规律。 《中医师承学堂: 温病条辨 通俗讲话》采取了讲课的口语形式,力求诵俗牛动。

    • ¥39 ¥78 折扣:5折
    • 金匮要略研究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1 条评论 )
    • (日)大塚敬节 /2018-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为日本有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塚敬节先生秉承“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 大约从一九七二年秋季,大塚敬节先生开始执笔编写一部对于《金匮要略》解说的书籍,从一九七三年一月开始,以《金匮要略研究》为名,在财团法人日本汉方医学研究所的月刊会志《活》上连载。这项工作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完成,跨越七年。 在《金匮要略研究》一书中,大塚敬节先生对于不出方药的条文大多轻轻放过,而对于方药着力尤深,包括药物的用量、加减和适应范围等。书中先生习惯于在“注释”栏目中讲药物,在“应用”栏目中讲方剂,并且注意和现代医学相结合。

    • ¥46.5 ¥99 折扣:4.7折
    • 全注全译针灸甲乙经
    •   ( 515 条评论 )
    • (晋)皇甫谧 著,贾成文 主编 /2010-04-01/ 贵州教育出版社
    • 《针灸甲乙经》全称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晋代著名医家皇甫谧撰成。他参考了《素问》、《灵枢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并将这三部书的有关内容,采用“使事类相从”的方法,将各书相类原文辑集一起,并“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进行编次而成。全书共分12卷128篇,全面概括了针灸史、脏腑经络、病因病理、俞穴、刺灸临床治疗各个方面,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精华。

    • ¥40.1 ¥68 折扣:5.9折
    • 台北故宫珍藏版中医手抄孤本丛书 贰
    •   ( 33 条评论 )
    • 陈仁寿 曾莉 主编 /1970-01-0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医文献以临床实用性文献为主,且内容清晰,版本精良,珍本和善本居多,并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存世孤本,有些中医典籍版本在图书目录上作为已佚或《四库全书》中也未录。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可以扩大中医药文献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充实中医药理论和学术思想,为我国的中医药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发挥其应用的价值。本丛书选取其中的21种中医手抄孤本,对之进行句读、校注和勘误,共编为10册,目的是既反映文献原貌,又方便读者阅读。本书为宋?杨倓所撰的《杨氏家藏方》校注本,提供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兴趣爱好者参阅。

    • ¥31.1 ¥38 折扣:8.2折
    • 金匮要略译注(修订本)(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   ( 524 条评论 )
    • [汉]张仲景刘霭韵 译注 /2016-09-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金匮要略》为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 杂病 部分。《伤寒杂病论》原书散佚,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成《伤寒论》。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重新编次增补,分三卷,取名《金匮方论》。 现行《金匮要略》共25篇,重点为六十多种病证的诊治方法,收方剂205首。书中许多方剂,千百年来一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被称为 医方之祖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早的杂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此次整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刻《新编金匮方论》即元邓珍本为底本,1988年日本燎原书店影印本,参校明其他四本。各篇依次分为按语、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释对

    • ¥39.3 ¥48 折扣:8.2折
    • 寿亲养老新书
    •   ( 680 条评论 )
    • (宋)陈直 /2013-01-01/ 中华书局
    • 《寿亲养老新书》:中国早的老年养生专书 《寿亲养老新书》是早的养老专著,为元代邹铉在宋代陈直撰写的《养老奉亲书》的基础上续增篇幅后写成的,内容颇为详尽,作者广摭老年人“食治之方,医药之法,摄养之道”,论述老人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内容包括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四时养老、食治养老、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等。此次约请中医专家精心校勘、晓畅翻译、详尽准确地注释,并对全书方剂深入分析其配伍原理和禁忌,全书配以精美插图。

    • ¥39 ¥52 折扣:7.5折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张志聪 著
    •   ( 4 条评论 )
    • 张志聪 /2014-10-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本书为《内经》注述中之佳作,仿宋明理学家注释经书的做法,按《素问》原文,逐句注释,对研究《内经》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注文多引《内经》、《伤寒论》、王冰及众门人弟子之说,间附己意,使学者“凡阴阳气血之生始出入,脏腑经络之交会贯通,无不了如指掌”,是医学入门启源之佳作。

    • ¥30.6 ¥52 折扣:5.9折
    • 脉义简摩 (清)周学海 撰;胡玲 等 校注
    •   ( 1 条评论 )
    • (清)周学海 撰;胡玲 等 校注 /2016-1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脉义简摩》八卷,清代周学海撰,脉学专书,成书于1892年,为《周氏医学丛书》之一。《脉义简摩》卷一为部位,卷二为诊法,卷三为形象,卷四至卷五为主病,卷六为名论汇编,卷七为妇科,卷八为儿科。作者参阅《脉经》、《诊家枢要》、《诊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结合个人对脉学的研究心得,撰成此书。内容丰富,阐发深入而有独到见解,为清代中医脉诊学专著的代表著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临床实用价值。《脉义简摩》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行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此次整理,以清光绪十八年《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按照文献学方法整理,以供中医临床及研究之用。

    • ¥32.9 ¥68 折扣:4.8折
    • 四库全书——黄帝内经
    •   ( 9 条评论 )
    • 虞舜于莉英 点校 /2008-01-01/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学界认为,从内容分析,它是上古包括自有文字以来的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大量医学著作的汇编,基本定稿于战国末期,因为此时已出现该书的早注本《黄帝八十一难经》;从音韵学角度分析,该书主体成书于汉代。书名冠称“黄帝”,却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正如西汉《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 《黄帝内经》,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为“黄帝内经十八卷”,是由《素问》九卷、《灵枢》九卷两部分组成的。其传本有三个主要系统,其一是《素问》、《灵枢》分别流传的系统;其二是《素问》、《灵枢》的分类汇编本——《黄帝内经太素》系统;其三是魏·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系统,《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由《素问》、《灵枢》

    • ¥39.5 ¥50 折扣:7.9折
    • 黄帝内经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 422 条评论 )
    • 战国佚名 著,姚春鹏姚丹 译注 /2015-05-01/ 上海三联书店
    •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 ¥31 ¥45 折扣:6.9折
    • 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6 条评论 )
    • 田合禄 /2019-05-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田合禄先生多年致力于五运六气研究,并用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开拓了学习《伤寒论》的新思路,主张心主太阳、肺主阳明、三焦主少阳、脾主太阴,四经共主一年四时阴阳,从而揭开了“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的千古谜团,获得了可喜新成果,创建了田氏“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同时,田合禄先生正本清源,还提出了“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的新观点,迎刃解除了以往百思不解的疑难问题,拨乱反正而见《伤寒论》真面目。《五运六气解读 伤寒论 》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中医药院校学生、临床医师及《伤寒沦》研究者阅读参考使用。

    • ¥32 ¥68 折扣:4.7折
    • 扁鹊医学探源 四时脉法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9 条评论 )
    • 樊佳如,吕俊知 /2021-07-01/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四时脉法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脉法,在《黄帝内经》中只留下其名与简约的四时脉象描述,在《史记扁鹊仓公传》中仓公的不少诊案都运用了四时脉法,甚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亦有提及此脉法,但是对于如何具体运用却已经失传。现在通过樊佳如和吕俊知两位作者的通力合作,在理论构建和临床验证的结合下,终于在复原四时脉法中走出关键的一步,找到了正确使用它的方法。此书是中医理论与临床案例的完美结合,让大家在学习中医时既有理论认识,又能有案例印证,学习理解四时脉法能让你理解古代中医的珍贵医案,也能使你更深入地理解“内难”论述,并且打开正确学习“内难”的门。

    • ¥46.2 ¥69 折扣:6.7折
    • 全注全译黄帝内经(全二册)
    •   ( 27302 条评论 )
    • 张登本 等译 /2008-10-01/ 新世界出版社
    •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早、*完善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被历代医家视为 圭臬 ,奉为 经典 。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养生、防治,以及临床各科的内容,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及中医学科分化的母体。是学习中医学的之书。 本书首先对《内经》的医学与传统文化地位、成书年代及作者、名义和流传沿革,以及学术体系结构内涵和学术特征、历代研究略况等进行了简要叙述,从而使读者对《内经》一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状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继而采用以注为主、校注结合的方式,将《内经》162篇原文,逐篇进行了精要的注释,并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式,逐句做出了通俗直白的翻译。从而将这部年代久远,

    • ¥49 ¥98 折扣:5折
    • 张仲景方剂学(第3版)/张仲景医学全集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吕志杰 /2016-12-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吕志杰主编的《张仲景方剂学(第2版)》靠前章概论从总体上对经方的概念、命名等1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第2-26章把伤寒、金匮的252 首经方统一按功效归类,分为25章,每章之前有概述,之后有“类方串解” ,每首方剂结合古今医家的心得体会和精辟论述,从方剂组成、方药用法、方证释义、主治病证、临床发挥、医案举例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张仲景方剂学(第2版)》博采众长、撷英取华、构思新颖、体例独特、条理清晰,是一部启迪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术专著,适合各级中医临床医师阅读。

    • ¥42.1 ¥68 折扣:6.2折
    • 丹台玉案 (明)孙文胤 撰;竹剑平,鸥春,金策 校注 著作
    •   ( 1 条评论 )
    • (明)孙文胤 撰;竹剑平,鸥春,金策 校注 /2016-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丹台玉案》系明末医家孙文胤汇辑成编,系综合性医书,“分卷为六,卷之内有类,类中有论,论中次评脉,脉之后主方”。论中附有丰富的诊断准绳,如察色、辨脉、识耳纹、指纹等。察以九窍,参以五脏,处虚实之分,定顺逆之节。卷一还特立“调摄养生十六款”,以示预防摄生之意。本书涉及内、儿、妇、外诸科,分80门类,门下另各附病症73种,总收病种约153种,收录方剂723首,另载单验方120余首,外治(包括针灸、点眼、脐疗、外敷、薰洗、水渍等)20余法。每种病证按因、证、脉、治的次序论述。

    • ¥33.4 ¥69 折扣:4.8折
    • 《伤寒论》临证实践录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崔章信 著 /2018-04-01/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伤寒论 临证实践录》总结了崔章信五十余年运用《伤寒论》之心得与经验,务使伤寒理论与临证经验融会于一,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施于临床,崔老将数十年学习仲景的学术思想与自己的临床思路进行归纳与演绎写成此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经方爱好者、中医药科研人员以及更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 ¥34.1 ¥56 折扣:6.1折
    • 黄帝内经全注全译读本
    •   ( 42 条评论 )
    • 吴颢昕 /2014-08-01/ 湖南科技出版社
    • 本书扼要介绍了《黄帝内经》的学术传承、基本学术思想和学习《黄帝内经》的常用方法,并在全面理解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黄帝内经》原文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对原文中需要改误、删衍、补脱、移文、存疑等处以注释的形式加以说明。

    • ¥32.1 ¥38 折扣:8.4折
    • 经方祖药通释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吕志杰 /2023-07-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本书主要分为概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概论简要地论述了《神农本草经》的产生与发展史、经方的形成与发展、经方用药思路启示及本书之指要。各论将仲景书之用药164味适当归类,分为16章。内容旨在对文字古奥的《神农本草经》原文探微索隐、探索仲景书之252首经方运用164味药物的方法与规律、对经方与祖药(专指《神农本草经》之药)的“血缘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是作者几十年潜心经典,勤于临证,学用结合,深思领悟,缜密构思,精心通释之结晶,另有附录“论用好经方的十九大关系及案例”。本书适合从事《中药学》《方剂学》教与学的人员学习,更适合研究《神农本草经》经方及二者关系的学者参考。

    • ¥36.5 ¥59 折扣:6.2折
    • 疮疡经验全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5 条评论 )
    • (宋)窦汉卿辑著 /2021-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疮疡经验全书》,原题宋代窦汉卿辑著,实为明代窦梦麟据家传本增辑而成,初刊于明隆庆三年(1569),共十二卷。卷一至卷七为窦梦麟家传藏本内容,按发病部位及类别论述外科病证的图例、证治,共816条。卷八至卷十二为辑编内容。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浩然楼刻本在十二卷之后又增录明代陈司成之《霉疮秘录》,合为十三卷,流传甚广。

    • ¥49 ¥98 折扣:5折
    • 四诊集成 [清]吕绍元 著
    •   ( 1 条评论 )
    • (清)吕绍元著;谭春雨,康欣欣校注 /2023-12-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四诊集成》,清代吕绍元著,成书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初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全书共八卷,卷一至卷三为望诊,卷四有望诊、闻诊、问诊三部分内容,卷五至卷八为脉诊。本书系统辑录了清代以前具有影响力及代表性的四诊文献,客观展现了古代中医学诊断水平及成就。此次整理以道光二十年( 1840年 )双遂堂藏版刻本为底本。

    • ¥37.7 ¥59 折扣:6.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