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周髀算经》解读的作品。本书包括对《周髀算经》的长篇论述、《周髀算经》全文白话译文、《周髀算经》全文原文及详细注释、相关附录、参考文献及综合索引,意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种全面的《周髀算经》第一手史料。新论重新考察了《周髀算经》的宇宙模型,原文注释则讨论了几乎所有的技术性细节及有争议的问题,白话译文融会了汉代赵爽、北周甄鸾、唐代李淳风等各家注释的精华。同时,本书还特别分析了《周髀算经》中所体现的在古代中国科学史上极为罕见的公理化尝试及其意义。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 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本书为金良年先生对其2003年点校本的修订,在底本选择、校记写法、体例设计上都有新的开拓。
本书自1901年起至2130年,历时230年,是目前国内往后年份长的一本日历。日历以公历为主,是按全国统一采用的东经120°标准时计算的,内容精确、可靠。本书主要内容为公历的日期与农历日期、星期的对照;气节的时期及时辰。书后还附有1901-2130年农历每年的公历起讫日期和属相(十二生肖)表、编制日历的方法简介等内容。 本书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均有实用价值,可供历法研究者、天文爱好者、户籍管理部门、大中小学校与机关团体安排工作日程、企业与工厂布置、农村合理安排生产和广大城乡读者参与与使用。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四民月令校注》以北周杜台卿的玉烛宝典引文为主要根据。校勘所用参考材料,重要的是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其次,引用了隋末到宋初的几部大型颊书,并和清代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漠三国六朝文中全后汉文卷四十七崔塞四民月令,及近人唐鸿学辑四民月令两种辑本对过。另外,注释时,参孜了晋宗懔(?)的剂楚岁时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及从顾野王玉篇起,到唐慧琳一切经昔义等几部字书。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略加修订而成的。记得李学勤先生给我这个题目时,我对《淮南子·天文》还相当陌生,当一年半后论文初稿出来时,我没想到能做出那么多东西。这里绝没有自负的意思,我只是感到庆幸,翻阅前人对《淮南子》的注释、研究,《天文》总是简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出土文献,尤其是马王堆帛书《式法》与《周家台秦墓简牍》的及时发表与出版,这篇论文很难做到这个程度。 论文能够完成,还得益于以下诸位先生的研究成果: 钱塘对《天文》的补注, 王振铎对《天文》地盘的研究, 席泽宗对马王堆帛书《五星占》的研究, 陈久金对岁星纪年的研究, 李零对银雀山汉简三十时的研究, [法]马克对马王堆帛书《刑德》的研究, 江晓原对古代历法的整体研究。 谨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敬意。 论文题目是论文
为满足大众阅读的需要,这一时期印出大量使用百姓日常用语编写成的白话小说和戏曲,印出大量通俗易懂的插图本家庭用书和蒙学读本。《天工开物》应连而生,充分体现这一时代的图书特色。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这是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技术的实用性很强的图书。书中是大量精美插图,文字通俗易懂。全书分三卷,上卷叙述衣食方面的技术经验;中卷叙述各种日用生产技术经验;下卷叙述採矿等方面技术经验。全书反映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水平。所以此书被后人视为里程碑式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科技经典。
中国是世界上家牧业生产发展早的国家,同时也是天文学发达早的国家之一。远在原始氏族公社末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斗争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天文学,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为了弘扬和传播巴属文化的优良传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也为了普及天文知识,本书将着重对巴属地区天数的辉煌成就及其重点人物逐一进行介绍。由于古天文历算学冷僻深奥,专业术语艰涩难读,内容又较为枯燥,文中将通过配置插图,以图解的方式,简要介绍一些与编写内容有关的天文术语、气象知识和背景材料,辅佐正文,以增强对各部分编写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僻免在行文中臃肿注释的累赘,保持文字流畅。总之,本书的编写将尽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力求增加知识性、趣味性,以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为促进巴蜀文化深入广大群众
《新仪象法要》是我国宋代大科学家苏颂为其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而编写的仪器构造及使用说明书。全书共三卷,书首列有“进状”一篇,上卷自“浑仪”至“水趺”共十七图,中卷自“浑象”至“冬至晓中星图”共十八图,下卷自“仪象台”至“浑仪圭表”共二十五图。 本书为其译注本。 《新仪象法要》是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古代科技著作。这部不足三万字的著作,记下了中华民族古代的许多光辉成果,其中有世界上早的机械钟表的锚状擒纵器;它记录的游仪窥管随天体运动,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机械——转仪钟的雏型;它记录的水运仪象台观测室活动屋板,是现代天文台圆顶的祖先。此外,此书还为我们留下天文仪器和机械传动的全图、分图、零件图五十多幅,绘制机械零配件一百五十多种,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保存至今的早、完整的机械图纸。正是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122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套装共4册)》收集自甲骨文字以来直到公元1911年三千年间的各种有关气象的文字记载,依照年序排列。它的资料是从8228种古籍中辑录出来的,内容齐全,跨越时间长,覆盖地域广,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资料价值的科学专著。
《水经注》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初,堪称六朝地志之翘楚,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地理学著作,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诸多分支的研究提供相当丰富的资料,在中国乃至世界地理学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营造法式》是我国现存早的官方编定的建筑技术专书,全面反映了宋代的建筑设计、结构、构造、施工和工料定额等多方面的特点和水平,是重要的古代建筑典籍之一。此书在近代的重要传本是陶湘在1925年的仿宋刻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此本刻成八十一年后重新印行此本,对于阐扬我国古代建筑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文化传统都是很有意义的。关于《营造法式》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建筑史学界的前辈己作了大量研究,在梁思成先生的《营造法式注释·序》、陈明达先生的《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绪论》中有很精辟的分析,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读者可以检阅。这里只简单介绍此书的编修过程,古代、近代的传播情况和这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新印本的特点。 北宋中后期实行变法,为控制大量政府工程建设的开支,需要制定官方建
本书是专为研究历史、考古、治历者设计的检算公元前后四千年气朔交食的速算法。内容包括从阳历、回历的年月日检算星期或纪日干支,阳历、回历、标准夏历间的互求法,二十四节气平定两方面的时刻,朔、望、两弦平定两方面的时刻,一切月食可见与否的推定及其食分与各限时刻,一切日食各地可见与否的推定及其见食分与食甚时刻。 本书可使不谙天文的一般历史、考古工作者,以普通的四则运算和比例内差的简单算术,独立地推算数千年间的气朔交食,所得虽为近似值,但已足够考古治历之用,也可供一般天文爱好者参考。
本套丛书包括《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
《中国历代历象典(繁体竖排版)(套装共8册)》共五百四十四卷,分一百二十部。其中《干象典》、《岁功典》、《历法典》、《庶征典》是按天象、时序、历法、自然变异的顺序来安排的,各典先设『总部』其下再分列总部所属各部,各部下的资料按分类原则编排,每部先作『汇考』按收录文献时代先后详细介绍该部有关情况,如《历法总部》的『汇考』,详细叙述了从伏羲氏作甲历到清初采用时宪历共七十六部历法的采用、修改及废置的过程;再据各部资料分列『总论』『艺文气『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全面而系统地收录了上古到明末清初有关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
朱桂昌编著的《后汉四分日历表》排列后汉章帝 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 年)的日历,后附《蜀汉四分日历表》。 《后汉四分日历表》是继《颛顼日历表》、《太 初日历表》之后的第三部秦汉日历表著作。这629年 的日历表,除每日干支外,还附有二十四节气,又标 明大小月等项目。日历表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 了多达749项验证。对相关研究人员与读者有参考价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