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宋人花鸟册页(1)》由李弘主编,是《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的其中一册,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
《百花诗笺谱》又名《文美斋诗笺谱》,为清代张兆祥等人绘制。天津文美斋1911年彩色套印。文美斋《百花诗笺谱》刻工精致,印刷优良,精美典雅,是清末著名的笺谱之一,流传很广。本书据文美斋刻本影印。
《古乐府》十卷,元左克明编。《古乐府》比较全面地辑录了上古至陈隋时期的乐府诗,并追溯其源。分为八类:古歌谣、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曲、清商曲、舞曲、琴曲、杂曲。《古乐府》晚出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对郭书有所借鉴,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四库提要认为《乐府诗集》 务穷其流,故所收颇滥 ,而《古乐府》 务溯其源,故所重在于古题古词,而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其用意亦迥不同也 。该书选用元至正刻本作为底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可为乐府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是一个帮助人们阅读和了解古乐府诗的好读本。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李鱓绘画的《花鸟册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花鸟册页》为丛书之一。
《琴曲集成》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当代著名古琴大师查阜西、吴钊先生负责主持整理的一部有关我国古琴艺术遗产的大型资料汇编。全书三十册,收集了从六朝丘明传谱的唐代文字谱到清末民初千余年间的一百四十二种琴谱。这些琴谱是整理者对全国公私所藏的古琴曲谱、各种文献中所著的琴谱(包括刻本、稿本和有完整体系的转抄本),进行多年搜集、调查、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汇集而成。它对文化史、艺术史等研究工作者研究、了解、整理我国传统的音乐遗产;对古琴的爱好者了解我国唐宋以来音乐发展全貌、了解千余年来流传下来的各个流派和不同版本的琴曲和音乐理论技术资料;对继承与发展这份丰富的音乐遗产,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 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刘松年、马和之、萧照、惠崇山绘画的《 山水册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 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 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 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 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为丛书之 一。
徐志摩墨迹在社会各界人士与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征集和整理,《徐志摩墨迹》终于付印出版了。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和著名文博专家鲍贤伦先生分别为该书题词。著名学者柳曾符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徐志摩墨迹》分一九一一年《府中日记》、一九一九年《留美日记》、《爱眉小札》、《志摩书信》、《志摩书、诗稿》等五个部分。是到目前为止,汇集志摩墨迹为完整的一部。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早年游学欧美,1922年10月归国后,与胡适等筹建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又历任北京、清华、南京诸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著名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秋》、《巴
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化楷书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贡献卓著者,隋有智永,唐有张怀瓘,欧阳询,元有陈绎曾,明有李淳,姜立纲,清有王澎,蒋衡,等等,至清末黄自元,掇集前人要论,著成《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后称《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示》)。它用精练、对仗的口诀,标准典型的例子,胪列出九十种楷书间架结构九百多年来,此贴对楷书的教学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人们仍有些口授相传的书诀,加“一字无二脚”、“横长撇短不用捺”等等。约是从“九十二法”中提炼出来的。 据此四憾,欧、颜、柳、赵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在研析大理楷书的基础上,以各家书体分册,选编各体典型例子,命名书诀与其书法形式统一,对九十二种法则,依据各种楷书的特点,各予不同的修订,使之吻合,对*,片面的词句,予以
《说文》曰:药,治病草也。盖草木蘩蘩,医者择以采之,以救死,以益生。上古有神农氏尝百草,后之医药书籍,以“本草”为名者甚衆,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为集大成者。\n 而历代本草之图,或不详,或简易,按图索之,世间草木浩如烟海,其形状或差之毫厘,其药性则失之千里,故不可不慎。 日本江户时人岩崎常正(一七八六—一八四二)则愿补其阙。其人精通医药之学,又善写生。搜采山野,遍得草本,移圃栽盆,凡二千余种,苗叶花实,随时描摹,其所目击异地花草,亦皆图画之,前后二十余年,积成若干卷,名曰《本草图谱》。 《本草图谱》九十六卷,共录本草一千八百余种,分草部之“山草类”“芳草类”“湿草类”“毒草类”“蔓草类”“水草类”“石草类”“苔类”“杂草”、“谷部”及“菽豆类”“酿造类”、菜部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从上图馆藏20多万件古代碑帖中挑选其中的精品,汇集成《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以原大原彩、经折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采纤毫毕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碑帖题签、题跋、观款、藏印等都巨细靡遗,尽数收入,完整展示了碑帖全貌。 这套丛刊的每种碑帖均由专家撰写导言,详细介绍了碑帖的刻拓、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对其书法艺术特点作了精当的评述。 此为《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四欧宝笈(特辑)》分册本《宋拓虞恭公碑》为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从上图馆藏20多万件古代碑帖中挑选其中的精品,汇集成《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以原大原彩、经折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采纤毫毕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碑帖题签、题跋、观款、藏印等都巨细靡遗,尽数收入,完整展示了碑帖全貌。 这套丛刊的每种碑帖均由专家撰写导言,详细介绍了碑帖的刻拓、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对其书法艺术特点作了精当的评述。 此为《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四欧宝笈(特辑)》分册本《宋拓九成宫碑》为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避暑山庄玺印录》乃民国三年(1914)钤本,收皇家玺印200枚,大印一页一枚,小印多至一页两枚、四枚。许多处有连文澄识语,多指明此印的制作材料和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