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书法艺术,普及书法知识,我们为书法爱好者编辑了这套《中国著名碑帖技法丛帖》。 《书谱》为唐书法家孙过庭书。米芾在《书史》中评价孙过庭的成就亏.“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米芾能从落脚笔画中找出了孙过庭的创造与发展,是有卓见的。 草书中有隶意而不相粘连,字字独立者为章草;无隶意而上下不相连者为今草;上字之末与下字之首相连,钩连缠绕,尽兴挥洒者为狂草。章草难学,狂草难认,学草书多从今草入手。《书谱》属今草,是学草书的极好范本。同时^《书谱》也是书论的重要著作,颇多至论,是学书者之书。 为帮助习字者临写此帖,我们从中选出清晰而有代表性的字,予以放大,汇编成册。同时附上“于右任标准草书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承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承下来“古为今用”并加以弘扬光大,这同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继承什么,怎样弘扬传统绘画遗产,这是一个不容选择的命题。回答这个命题的艺术实践是具体的,其意义是现实和延伸的。在具体的绘画艺术实践中,我们不必就这个题目为个别的绘画教条所规范楷模,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对传统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着自己的感情并各取所需。继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理论和愿望都体现在当代人所创造的绘画艺术之中。
本书依据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从隋炀帝大业年间开始,到清光绪年间废止),将山西历代进土的资料搜集整理并辑录排比,涵括了一千多年来山西有姓名可考的进土3725名,书中不仅包括每位进土的发名、字号、籍贯、及第时间、历任官职、著述书目以及家庭及第情况,而且在书末附有进土的“籍贯索引”和“姓氏索引”便于读者轻松检索。另外,读者通过本书也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出山西进土的分布概况,各州县进土人数,各朝代、各科年、各家族科举考试的荣枯状况。同时,本书也为山西建设文化强省做了一项有益的工作,为三晋教育,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我们认识过去、建设现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荣宝斋画谱”以中国古代绘画史为基本线索,围绕传统绘画的内容题材和形式体裁两方面的分别立册;以编辑典型画家风格化的作品和名作为主,注重技法特征,艺术格调和范本效果。
历代重要诏策往往关系着当时的国计民生,甚至对历史的发展发生重大影响,是至为珍贵的史料;不仅如此,其中也不乏词俊意伟、风骨遒上的佳作。因此,精选一种读本提供给读者,是一件十分有益而必要的工作。 华松先生正值壮盛之年,勤于学,敏于思,著述颇丰,而今又不惮烦劳,主持编撰了这部《诏书经典》。全书选文九十余篇,披沙沥金,遴选精当。所作注释,简明妥帖,而评析之文则写得酣畅淋漓,洋洋洒洒,多有发明与创获。总之,此书是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是一部很好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很好的文学读物。
齐白石,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
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号雲臺(或作芸臺)又号揅经老人、雷塘庵主等,江苏扬州人,占籍儀徵)按,清代官书史誌均记载阮元为江苏儀徵人,宝際上阮元是江苏扬州人。阮元自言其“始祖讳巖,当明神宗时由江南淮安山阳遷扬州江都,明末遷居城北四十里湖中之公道桥。……康熙五十年辛卯占籍儀徵,见揅经室二集卷一琢庵太府君行状。又说:“元但通籍儀徵而已,宝扬州君城北湖人也”,见揅经室二集卷二扬州北湖小誌序。此外,今人阮衍喜阮元籍贯正一文载扬州师院学报一九八六年三期,封阮无籍贯也有所辨正,可参考)。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考中進士,歷官朝隆、嘉慶、道光三朝,多次出任地方督、学政,充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拜體仁阁大学士。在长期的仕途生涯中,阮元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不僅於宦跡所到之外,提倡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