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春秋时人,因隐居于鬼谷,故号"鬼谷先生"。苏秦、张仪以其为师,有"捭阖"之术,又有阴符七术,为纵横家之鼻祖。今本《鬼谷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楗》《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等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篇》《持枢》等三篇。书稿对《鬼谷子》进行了全文翻译,并做了不少注释,书稿译文准确,文字晓畅,有助于读者了解《鬼谷子》的内容,汲取其思想精华。
《淮南子》一书,是由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门人共同撰著的,问世于西汉前期。《淮南子》是一部奇书,保存了先秦和当时思想的大量材料,它又是一部杂书,糅合了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个派别的思想,试图在一部书里纳入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论说。
《益智编》初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入《四库全书》存目,至清末藏刻已片板无存。光绪十七年(1891),孙氏子孙根据家藏本再次翻刻,并由著名学者俞樾题签。此次整理校译,即以光绪年间翻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并对校于相关史书。 《益智编》全书四十一卷,按前后顺序分为帝王、宫掖、政事、职官、财赋、兵戎、刑狱、说词、人事、边塞、工作、杂俎等共计十二类。孙能传主要择取治国安邦、平叛定乱等经世实用的事例,列入各类之中。此次译著没有保留所有篇章,而是择选那些能代表作者思想的、有关治国安邦、平叛定乱的事例;如果相同事例有多个,则选取有代表性、易为读者认知的。
《历代名家精选集: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6卷,160篇,内容驳杂,糅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内容丰富,体例周备。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献价值。《历代名家精选集:吕氏春秋》以清毕沅校《吕氏春秋》为底本,选取了全书代表性的篇章进行注解导读,基本反映了全书原貌。
王文治,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快雨堂题跋》为清代 书法家王文治题跋汇编。王氏以精书善鉴名世,此书乃其校订历代书法作品的题跋汇编,对于学习书法有参考价值。
文徵明所著的《文待诏题跋》集合了作者对诸多书画作品的题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他对于书画的理念。崇尚古雅,尊崇传统和法度,也重视推陈出新,同时 强调书画家本身的人格在作品中的体现。本次整理出版,以《学海类编》为底本。
王文治,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快雨堂题跋》为清代 书法家王文治题跋汇编。王氏以精书善鉴名世,此书乃其校订历代书法作品的题跋汇编,对于学习书法有参考价值。
王文治,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快雨堂题跋》为清代 书法家王文治题跋汇编。王氏以精书善鉴名世,此书乃其校订历代书法作品的题跋汇编,对于学习书法有参考价值。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122
《云麓漫钞》15卷,是南宋有名的笔记之一,该书内容极为广博,向为前人所称赏。 《云麓漫钞》十五卷,南京赵彦卫撰。《四库全书》列为子部·杂家类·杂说属。从它的内容上看,大约有三成为记述宋代政治、士林的杂事,余者为古今仪礼制度、天文历算、典实故事的考证辩说;庞杂赅博中独具只眼,便是它的特色了。其记事部分,固不难琐细,却多关涉一些重要问题事件,足补正史之阙,对从枝节细把握当时社会、文化风神,颇有禅益;其考辨部分,广征综核,“析误钩隐,辨是与否”,不但廓清一些旧误谬传,同时也保存一些很有价值的史料,如隋唐长安城的建制模式、唐代制科名目、宋代迎送金使的形式及使费等等,对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及其演进状况,自有定的意义。当然,它也难免此类作品的通病,作者务求赅博而或失之不尽准确,为逞一家之辞
无邪堂答问为朱一新氏的代表作,笔记体,答问式,系作者辑其讲学答问之辞而成。其宗旨在於「端诸生之趋向」,「求诸聖凡共由之大道。」其所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问题,「纯粹平正」、「垦切详明」,内中颇多独到之处。然而,他讥讽民主制,反对机械化,诋诃西医西乐等,则暴露出朱氏世界颧中保守的一面。 本书以广雅的局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二月刻本为底本,参校光诸二十二年(一八九六)七月出庵丛稿体。对於刻版中的错字、避讳字和特别冷僻的異体字,均随文更正。由於此书祇有卷次,没有标题,不便查检,为此,我们编了一个细目,供读者参阅。
本书收录古代关于船行、船制等文献三种,分别为宋范成大《吴船录》、厉鹗《湖船录》以及谢鸣篁《川船记》,是了解我国古代船舶文化的经典读物。
本书收录书画装潢著作四种。一、《装潢志》,周嘉胄撰。周嘉胄,字江左,明淮海人,钱谦益称其‘鉴古,工书’,另纂有《香乘》。是书专论书画之装潢,凡四十二则,每条各立标题,详述洗、揭、补、全等装潢之法,亦及天候、裱房、用糊、纸绢、轴品,所论‘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古迹重装如病延医’‘优礼良工,宾主相参’可谓甘苦之言,为历来装潢家所重。此次出版,以学海类编本点校整理。二、《赏延素心录》,周二学撰。周二学,字幼闻,号药坡,又号晚菘,仁和人,诸生。通诗文,善书,尤精鉴别,所蓄书画甚富,书画之癖,以致‘学殖渐荒,家计日消’。生平详金甡墓表、《杭郡诗辑》、《两浙輶轩录》诸传。所撰《赏延素心录》,凡十则,可谓《装潢志》续篇,论揭洗、补缀、装裱、糊法、题跋印记及画闩、画案、画匣等,以为书画装
《天工开物》是目前世界上*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天工开物》在一些欧美国家广受重视,在法、英、德、意、俄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大图书馆都藏有此书不同时期的中文本。全书共十八卷,123幅图片。其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本次出版以崇祯十年南昌府本为底本,由我国著名的科学技术史院士潘吉星先生进行了校注和翻译。其在中外科技交流史研究上和《天工开物》及工艺传统研究上建树卓著。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领先行于当时世界的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等许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其次,在纺织方面,作者详细记述了明代提花机的构造,并能够用和现代“轴测投影”类似的方法清楚地表达出花机的结构、机件和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并对缫丝、整经、卷纬、机织、提花、精练、染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是研究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的重要资料;再次,在冶炼方面,记载了用锤锻方法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约公元前一七九——前一○四)的主要著作,一般认为系后人辑录成帙。至有清一代,才出现两个较完善的校注读本。宣统年间,苏州苏与(?——一九一四)字厚菴,兼取廬校凌注,广采前人研究成果,[随时答录],成春秋繁露义证,是目前为止校订春秋繁露较完善的本子。 此次整理,以一九一○年长沙王先谦原刻本为底本,通校了凌本。遇有异文,又参校了廬本和四部丛刊本。
东汉王充著。《论衡》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神学目的论及谶纬迷信思想。他的元气论在当时如黑暗中燃起的火炬,有力地批判了统治者把天奉为造物神的正统思想。本书选取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十二篇加以注释和翻译。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
《古人云》丛书编辑出版以后,读者普遍认为这是个好的创意,于是我们编选了第二辑。为适应更广泛层面读者的兴趣,第二辑在秉承上述想法的基础上,将选取内容,扩充了许多,如古代官员的经验之谈,反映古代世风民情的俚俗语言,古代士人的饮食养生方式,老年人的养生体验等等,这次都有所关注。还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作者,像李商隐、张养浩、薄松龄等大家,读者过去可能只留心了他们在文学上的建树,这次我们发掘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杂著,以扩在对他们的认识范围,相信读者们会有兴趣。此外,在每种书的前面附上一段简要的评介文字,以方便读者的阅读理解。 倪思,字正甫,字号齐斋老人,宋湖州归安人。《经鉏堂杂志》是作者晚年的读书札记,也可以说是一本思想随笔。他关于人生的“穷”与“达”、顺境与逆境的辨证关系的认识,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是由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分别组织宾客所写的著作。全书思想杂采百家而庞然无统。但使今人感兴趣的是这两部书积累丰富的古代历史文化资料:大量的神话传说,旧史佚闻,前人遗语,古代的科学知识,以及早已湮灭的家派学说。这两部书的文章,述事简洁,说理晓畅;《淮南子》尤其写的词翰美富,色彩缤纷。《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早在汉时即有注本,今为普及而作白文本。本合订本的底本前者采用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于后者采用刘问典的《淮南鸿烈集解》。本书之标点、分段,《吕氏春秋》沿用陈氏本;《淮南子》则由杨坚先生参考前人圈点进行标点及分段。本书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彙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建国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决定重新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入(用清陈立疏证)。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