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古逸丛书三编》是继《古逸丛书》、《续古逸丛书》之后的又一部大型综合型古籍善本丛书。该部丛书的编选出版是在1982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恢复工作以后,在组长李一氓同志的主持下进行的,同年列入1982—199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开列书目五十一种。后又采纳周叔先生等版本目录学专家的意见略加增删,拟定书目五十六种。编选工作由著名古籍整理、版本目录学家赵守俨、傅熹年先生主持,编辑工作由中华书局负责,善本的提供和检核由北图和全国各大图书馆善本部配合进行。经检核善本的可印行情况,确定可印行的共四十三种。该编主要是编选宋元旧刻中的珍本及海内外孤本古籍,按照正编、续编的方式,影印线装,力图保持原书面貌,以广流传,供专业人员研究参考,并可使读者从中了解古籍的装帧形式以及宋元善本的行款书体等内容。
《宝刻类编》是宋人编著的金石目录书籍,不着撰人名氏,但根据书中提到的宣和、靖康年号,知其著者为南宋人。本书捜采丰富、叙述详明,时间跨度大 始于周、秦,迄于五季,并记及宣和、靖康年号,较之郑樵《金石略》、王象之《舆地碑记目》收录碑目,多出几倍,亦可补欧阳修、赵明诚两家之遗漏,是宋代金石著录中比较有参考价值的一本。此外,此书编写次第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据石刻书写人的身份编为帝王、太子、诸王、国主、名臣、释氏、道士、妇人八类,另将姓名残缺者附于后。每类又以人名为纲,载其所书碑目,其下标注年月地名,且于《名臣类》取历官先后之见于石刻者,载于姓氏下方,以备参考。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册府元龟》共1000卷31部1116门,它虽与《太平御览》卷数相同,但各卷容量较大,所以总字数约超《太平御览》一倍,有940 余万字,在《四库全书》中是仅次于《佩文韵府》的第二部大书。这部书的编纂目的是 欲载历代事实,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 ,编纂的特点是所采资料不改旧文,不恰时原文下加注,资料范围都是正经正史,每部前有总序,每门前有小序,言简意赅,有助于使用本书。但因所采多为常见书,不注资料出处,以至自宋至清不为学者所重视。直至近代,始为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所注意并予以肯定和提倡。这部书材料丰富,引文整篇整段,自上古至五代,按人事人物,分门编纂,以年代为序,凡君臣善迹、奸佞劣行、礼乐沿革、法令宽猛、官师议论、学士名行,无不具备,可以说概括了全部十七史。它所收的史书又都是北宋以前古本,可
沈曾植是近代学术大师,其著述之系统整理与出版,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其研究之领域、方法、思想、成果以及其对二十世纪学术发展所起之作用。本书收沈氏《海日楼藏书目》、《海日楼群书题跋》、《海日楼碑帖题跋》,并附其先辈《尚书公手书书目》、《尚书公手抄书画目》,共计五种,全面反映了嘉兴沈氏一脉古籍书画碑帖收藏的全貌,对于古籍版本学、近世珍籍聚散流通以及文人之交游、学术之研讨,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许氏文献功底扎实,此次整理书目题跋,较已刊之《海日楼题跋》扩充倍馀,尤可称道者二:一、凡可访得者,详列馆藏地甚至索书号,至便读者进一步探求查证;二、较钱仲联本不仅订正字句,更重新编排顺序,古籍按四部,碑帖按时序,谨守体例。凡此均使本书增色,对于研究古籍版本源流、金石书画、近代学术史
法苑珠林,唐释道世撰。宋高僧傅释道世傅颇为推重,谓此书(搴文圃之菁 ,嗅大羲之蘑萄,以类编录,总一百篇。学人检括,提纲举领。十稔毕轴,行于天下。 此书成于唐总章元年(六六八),初着录于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五,至宋入藏。宋、元、明、清诸藏皆为百卷,唯嘉舆藏改为百二十卷。四库着录及四部丛刊影印皆据嘉舆藏本。以舆古本卷数不合,卷次错乱,简叶相连,章段崩离,检索为难。至清道光年间,常熟燕园蒋氏刻本回复为百卷。 常熟蒋氏名因培,号燕园主人。原任山东齐河县知县,道光辛巳(一八二一),以事遣戊,其妾董姝发意刻此。刊正讹误,复百卷之旧。事详重刊法苑珠林序及重刊后记。今校注即以此刻本为底本。 此书为类书体。引文注有出典,探明出于某经、某谕或某害。其耳闻目擎、无记载可述者,亦叙明依某人所靓。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