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老子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了許多老子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云五千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家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老子和老子的時代、老子的貢獻,不可或缺
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与籍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仍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称赞。魏晋以来,老子传本衆多,比较流行的是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唐初傅奕得到汉初古本,但他们校定的古本篇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未能保留汉初古本的原貌。清代毕沅以来,校订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但所据旧本,以唐碑、唐卷为最古,尚未见到唐代以前的写本。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中“常道”作“恒道”,表明系汉文帝以前的旧本,应是今存最早的古本了。帛书老子的发现是值得庆幸的。 帛书老子的出土,解决了许多章节中历来争論的问题。如通行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句下有“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句,或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与下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与籍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仍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称赞。魏晋以来,老子传本衆多,比较流行的是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唐初傅奕得到汉初古本,但他们校定的古本篇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未能保留汉初古本的原貌。清代毕沅以来,校订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但所据旧本,以唐碑、唐卷为最古,尚未见到唐代以前的写本。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中“常道”作“恒道”,表明系汉文帝以前的旧本,应是今存最早的古本了。帛书老子的发现是值得庆幸的。 帛书老子的出土,解决了许多章节中历来争論的问题。如通行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句下有“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句,或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与下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老子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了許多老子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云五千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家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老子和老子的時代、老子的貢獻,不可或缺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老子、庄子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创者,于后世影响至巨。《老子庄子选》现列入“中文经典诵读系列”(繁体竖排)。该系列丛书根据二十年来王财贵教授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所编给台湾儿童的读本修订而成。除将读音依据普通话标准调整外,本书采用了繁体竖排的形式,以供国内外希望熟悉繁体字的儿童使用。其特点是大字、白文、准确,拼音仅作辅助之用,故作了“淡化”处理。本丛书从选文、编排、审校到装帧、版式、用纸都融入了主编及编校、制作团队的心血和志愿;丛书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成年人诵读。
自南宋至晚清,除了故里后进陆九渊、章衮、陈汝锜、李绂、蔡上翔等有所褒扬外,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变法被看作是北宋灭亡的原因,荆公新学遭受到严厉抨击,被视为异端邪说。二十世纪疾风暴雨式的社会变革,加深了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体认,自一九○八年梁放超《中国六大政治家·王剂公》①为王安石变法翻案后,对王安石的研究全面深入,有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越来越细密,肯定性的评价逐渐占了上风。仅王安石《老子注》的辑佚本就有四种,其中《王介甫老子注佚文》时间最早,一九四八年六月发表于四川省立图书馆编印《图书集刊》第八期上,当年是以冯璧如女士名义发表的,但据蒙默考证,此文系其先君蒙文通辑本,并重编收入《蒙文通文集·道书辑校十种》中。严灵峰一九六五年在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无求备斋老子集成·辑王安石老子
《历代子家選刊:鬻子笺证》一书为子学之宗,楚学之祖,前人备述之矣。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群书,《鬻子》年代并非最早。而存于今者,乃以《鬻子》为先。明胡应麟《四部正讹》言之甚详,曰:高似孙谓子书起于鬻熊,此不然。《汉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黄帝书》四种共三十八篇,《力牧》二十八篇,杂家有《孔甲》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农家有《神农》二十篇,小说家有《伊尹》二十七篇,皆鬻熊前子书,率伪书也。惟以「子」称者似起于熊,而小说有《务成子》,亦熊前。若今传子书,故当首此耳。 《汉志》诸子道家首列《伊尹》、《太公》、《辛甲》三书,第四爵《鬻子》。而前三书已佚,《隋书,经籍志》诸子道家已列《鬻子》为。
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老子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了許多老子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云五千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家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老子和老子的時代、老子的貢獻,不可或缺
《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历代子家選刊:鬻子笺证》一书为子学之宗,楚学之祖,前人备述之矣。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群书,《鬻子》年代并非最早。而存于今者,乃以《鬻子》为先。明胡应麟《四部正讹》言之甚详,曰:高似孙谓子书起于鬻熊,此不然。《汉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黄帝书》四种共三十八篇,《力牧》二十八篇,杂家有《孔甲》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农家有《神农》二十篇,小说家有《伊尹》二十七篇,皆鬻熊前子书,率伪书也。惟以「子」称者似起于熊,而小说有《务成子》,亦熊前。若今传子书,故当首此耳。 《汉志》诸子道家首列《伊尹》、《太公》、《辛甲》三书,第四爵《鬻子》。而前三书已佚,《隋书,经籍志》诸子道家已列《鬻子》为。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口袋本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本”的基础上修订,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适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种经典,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这套经典包括如下典籍:1《论语》2《老子·大学·中庸》3《诗经》4《孟子》5《唐诗三百首》6《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7《千家诗》8《声律启蒙·笠翁对韵》9《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10《孙子兵法·三十六计》11《易经》12《尚书》13《庄子》14《楚辞》15《六祖坛经》16《宋词三百首》17《元曲三百首》18《五字鉴·菜根谭》19《幼学琼林》20《龙文鞭影》。基本上涵盖了古代国学精华以及古代蒙学精华。这套书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
《老子呂惠卿注》,是先秦诸子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老子》的一部注釋本,旧题《道德真经传》,北宋吕惠卿著。 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对老庄学甚为关注,并在老庄传注方面具有相当影响的学者,通过注释老子《道德经》发挥己见,阐发了不同于北宋诸家解老释老的独特见解。其中心思想为:以道为本,以“以庄解老”,以“以心契道”、“冥心去累”为“妙本”,“妙本之余,形为事业”,显示了与庄子精神的内在契合。
《历代子家選刊:鬻子笺证》一书为子学之宗,楚学之祖,前人备述之矣。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群书,《鬻子》年代并非最早。而存于今者,乃以《鬻子》为先。明胡应麟《四部正讹》言之甚详,曰:高似孙谓子书起于鬻熊,此不然。《汉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黄帝书》四种共三十八篇,《力牧》二十八篇,杂家有《孔甲》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农家有《神农》二十篇,小说家有《伊尹》二十七篇,皆鬻熊前子书,率伪书也。惟以「子」称者似起于熊,而小说有《务成子》,亦熊前。若今传子书,故当首此耳。 《汉志》诸子道家首列《伊尹》、《太公》、《辛甲》三书,第四爵《鬻子》。而前三书已佚,《隋书,经籍志》诸子道家已列《鬻子》为。
《老子呂惠卿注》,是先秦诸子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老子》的一部注釋本,旧题《道德真经传》,北宋吕惠卿著。 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对老庄学甚为关注,并在老庄传注方面具有相当影响的学者,通过注释老子《道德经》发挥己见,阐发了不同于北宋诸家解老释老的独特见解。其中心思想为:以道为本,以“以庄解老”,以“以心契道”、“冥心去累”为“妙本”,“妙本之余,形为事业”,显示了与庄子精神的内在契合。
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老子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了許多老子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云五千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家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老子和老子的時代、老子的貢獻,不可或缺
《历代子家選刊:鬻子笺证》一书为子学之宗,楚学之祖,前人备述之矣。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群书,《鬻子》年代并非最早。而存于今者,乃以《鬻子》为先。明胡应麟《四部正讹》言之甚详,曰:高似孙谓子书起于鬻熊,此不然。《汉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黄帝书》四种共三十八篇,《力牧》二十八篇,杂家有《孔甲》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农家有《神农》二十篇,小说家有《伊尹》二十七篇,皆鬻熊前子书,率伪书也。惟以「子」称者似起于熊,而小说有《务成子》,亦熊前。若今传子书,故当首此耳。 《汉志》诸子道家首列《伊尹》、《太公》、《辛甲》三书,第四爵《鬻子》。而前三书已佚,《隋书,经籍志》诸子道家已列《鬻子》为。
《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历代子家選刊:鬻子笺证》一书为子学之宗,楚学之祖,前人备述之矣。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群书,《鬻子》年代并非最早。而存于今者,乃以《鬻子》为先。明胡应麟《四部正讹》言之甚详,曰:高似孙谓子书起于鬻熊,此不然。《汉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黄帝书》四种共三十八篇,《力牧》二十八篇,杂家有《孔甲》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农家有《神农》二十篇,小说家有《伊尹》二十七篇,皆鬻熊前子书,率伪书也。惟以「子」称者似起于熊,而小说有《务成子》,亦熊前。若今传子书,故当首此耳。 《汉志》诸子道家首列《伊尹》、《太公》、《辛甲》三书,第四爵《鬻子》。而前三书已佚,《隋书,经籍志》诸子道家已列《鬻子》为。
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老子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了許多老子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云五千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家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老子和老子的時代、老子的貢獻,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