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一派的经典作品。目前所见的各种版本,字数不尽相同,但都在五千字左右,文字极为精简。该书虽然篇幅简短,但哲学内涵极为丰富,历代注释者甚多,河上公章句、王弼注即为早期注释中著名的两家。此次推出的线装本,就是对《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王弼注》的点校整理。其中,前一书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建安 虞氏刊本为底本,后一书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有明显的讹误或脱漏处径改,不出校记。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作者不详,相传为河上公所撰。河上公,一名河上丈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战国末期。从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静养生的观点解释《老子》,认为天道与人事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体现出非常浓厚的汉代黄老学
《新编诸子集成:抱朴子外篇校笺 (下)(繁体版)》共二十五卷,是晋代葛洪所撰的一部著名子论。该书着重宣扬儒家思想,杨明照先生以平津馆丛书原刻本为底本,参校十余种其它版本,对该书进行校笺。
本书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庄子学巨著,全书对我国历代庄学的阐释指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阐释出几千年来庄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对国内外历史上的庄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同时,还对几千年庄学发展的社会功用及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此书*版出版后便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已分别获得上海市社科一等奖和国家社科一等奖。作者在*版的基础上又花费数年时间对全书进行了资料补充和校定工作,校正了*版的不足之处,补充了翔实的新史料和有关佐证,从而使增补本全书更具有前沿性的学术和史评价值及社会意义。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峰。“中信国学大典”之《韩非子》,学者陈耀南在进行导读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
Array
《圣学宗传道统录》内容简介:理学流派众多,异彩纷呈。历代学者对前代理学学术作“分其宗旨,别其源流”的工作,始於宋代而盛於明清。从宋到清,理学学术史着述贯通,继南宋《伊洛渊源录》、《伊洛正源书》之後,元代有《宋史·道学传》、《道统图》;明代有《伊洛渊源续录》、《闽学源流》诸书;明末至清代,有《元儒考略》、《圣学宗传》、《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儒林宗派》、《理学宗传》、《清学案小识》、《北学编》、《国朝漠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民国初期编纂有《清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与《清儒学案》又合称“四朝学案”。许多着述源於理学士人强烈的社会危机感、学术危机感和历史反思意识。从学术层面对社会治乱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总结,他们得出的一种带普遍性的结论是天下兴亡在
子書是我國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的一批子書產生在雇瞅末到俄栖時期的百家争鳴中,其中不少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貴結晶。傣嘆以後,還有不少思想家和學者寫過類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華書局修訂重印了由原世界書局出版的諸子集成。遣套叢書匯集了清代學者校勘、注釋子書的成果,較為適合學術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幾十平削别是一九四九年後一些學者整理子書的新成果,所收的子書種類不够多,斷句、排印尚有不少錯誤,為此我們從一九八二年開始编輯出版新编諸子集成,至今已出滿四十種。
此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庄子》注本,著者林希逸是南宋理学家,他熔佛、儒、庄于一炉,先从考订概念入手,把《庄子》前后的论述加以对照,说明其中的相通之处,以佛学解释《庄子》,并且注重赏析《庄子》一书的文学特色,释文通俗易懂,较为口语化。校注者对《口义》所引用的典故、诗文,特别是佛学名词、概念都作了注释。此书约在十四世纪传入日本,曾经风靡一时,在日本思想界产生过较大影响。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是道教的奠基者。老子一书也因此被奉为道家学说的奠基之作,亦称道德经全书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其五千多字,史称五千言。老子是春秋时思想家,史记,老子列传云老子者楚苦,系今河南鹿邑东万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又云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史记载老子去官西行过函谷关今。尹喜知老子将远去,隐走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这五千文出关后莫知所终,直至唐干封元年公元六百六十六年,老子被奉为太上玄元皇帝。进一步确立了老子作为道教创始人的地位。
庄子者,姓庄,名周,(太史公云:字子休)。梁国蒙县人也。六国时,为漆园吏,与魏惠王、齐宣王、楚威王同时,齐楚当聘以为相,不应。时人皆尚游说,庄生独高尚其事,优游自得,依老氏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以逍遥自然无为齐物而已;大抵万寓言,归之于理,不可案文责也。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老子》五千言,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一今鹿邑县一人,被后世称为老子。他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奠基于春秋末年,定型于战国初年。成书后共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个部分,八十一章,约五千字,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论人生而论政治。老子日: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如长河瀑布,催人警醒。他的整个思想中,道“是范畴,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社会政治观则集中体现为“无为而治”,后世帝王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多多少少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以比较古老的《老子》文本为底本,注文同时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并代表三国魏晋玄学思想,因此是《老子》一书重要的注释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楼宇烈先生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重要版本及相关徵引著述,是目前,也是精审的有关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勘注释本。
自南宋至晚清,除了故里后进陆九渊、章衮、陈汝锜、李绂、蔡上翔等有所褒扬外,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变法被看作是北宋灭亡的原因,荆公新学遭受到严厉抨击,被视为异端邪说。二十世纪疾风暴雨式的社会变革,加深了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体认,自一九○八年梁放超《中国六大政治家·王剂公》①为王安石变法翻案后,对王安石的研究全面深入,有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越来越细密,肯定性的评价逐渐占了上风。仅王安石《老子注》的辑佚本就有四种,其中《王介甫老子注佚文》时间早,一九四八年六月发表于四川省立图书馆编印《图书集刊》第八期上,当年是以冯璧如女士名义发表的,但据蒙默考证,此文系其先君蒙文通辑本,并重编收入《蒙文通文集·道书辑校十种》中。严灵峰一九六五年在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无求备斋老子集成·辑王安石老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 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 锁线 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以之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次以传世的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版《诸子集成》)为底本,校以竹简本、帛书本,广泛吸收、引用前贤及今人之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以供读者参考。
列子其人,在庄子书中屡次出现,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还专有列禦寇一篇。“禦寇”也作“御寇”或“圄寇”。禦、御、圄三字古音全同,自然可以通假。这个人实有其人,因为提到他的不止庄子一书。然而庄子逍遥游却把列子写成神仙: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但同一庄子,在让王篇又说: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便又是凡人,要吃要喝。吃喝不够,面黄肌瘦。这自相矛盾的情况,倒并不是由于庄子全书非出于一人手笔,而是庄周把实际存在的人物寓言化。庄子天下篇说,“以寓言为广”,寓言篇说,“寓言十九”,庄子中把实际人物寓言化的例证很多,这只是其一。把列子神化,也许意在说明列子虽然是“有道之士”,能憑空飞翔,还有待于风,并非真能“逍遥游”。 列子的学说近于庄周,在当时影响却未必很大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