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
......
野客叢書在宋人的学術筆記當中還算是比較著名的一種。作者王楙,宇勉夫。家本福清,其先徙居平江,遂為長州(今江苏苏州市》人。他生於绍兴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少孤,力學。母親去世後,疏食布衣,絕意仕進,題所居曰分定齋,隱居讀書著述,時人稱之為「講書君。晚年得拘攣之疾,仍手不釋卷。於嘉定六年《二二三》病終,年六十三。所著惟野客叢書三十卷傳世,作者將其父王大成的野老紀聞一卷(共三十九條筆記》附錄於書後。巢睫稿筆五十卷,已佚。另外,據本書卷三十小名犬子(六一一)條云: 「往往見古人小名小字者,又不得不信,因而筆之,得八百來件,而侍兒倡優等名不錄也,可為五卷上這部書稿也沒有傳下來。
全书共三卷。卷一为词,卷二为诗,卷三为文。词凡53首,存疑辩证之作7首,佚句4则。诗凡16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凡10篇。附录三种: 一、 《李清照年谱》; 二、 《传记·序跋》;三、 《总评》。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后记。共三十一万字,被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规格最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并有精装本供读者收藏。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为杰出的女词人,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史载原有《李易安文集》十二卷、《易安词》(一作《漱玉词》)六卷,然早已散佚。后人不断搜集,所得不多,如明末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民国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本,皆辑有《漱玉词》,不仅量少,而且皆无注释。晚近王仲闻所著《李清照集校注》,较为精审而全面,然收词仅43首,校注亦有不详与未安之处。
《儒林外史》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书中描写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动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界的重视。李汉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汇集十种清末以来对此书的评点,融于一书,加以标点、校勘,既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乐趣,又便于学者进行各方面研究。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群星灿烂,人所共仰,以至称我国为诗的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散文就与之相形见绌,无足称道。恰恰相反,在两千多年的文坛上,也是姹紫嫣红,竞斗芳菲,成为极为辉煌,令人目不暇玩的。 这里所说的散文,乃是着眼于我国古代作品的实际,把议论、史传、各体杂文以至骈体都包括在内的,并不限于今天所谓的文学散文,或唐宋以后人所称的“古文”。 唐宋散文,上承先秦汉魏六朝,下启元明清三代,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时作家辈出,各具个性,文体大备,丰富多采,既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天地,各种文体又多有传世的名作,可谓盛况空前,震古铄今。 《唐宋八大家文钞》初刊共一百四十四卷,计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欧阳修文三十二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