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著名思想家,长期经营近代工商业,社会活动超过半个世纪,早年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总办等职,在外贸、金融、航运、工矿、铁路乃至慈善等众多领域都有重要建树。其《盛世危言》首次提出了商战思想,是集中反映了近代改良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为《郑观应集》之第三卷,收入《救时揭要》、《易言(三十六篇本)》、《易言(二十篇本)》、《南游日记》、《西行日记》、《罗浮偫鹤山人诗草》、《罗浮待鹤山房谈玄诗草》、《待鹤山人晚年纪念诗》 、《香山郑慎馀堂待鹤老人嘱书》等共九种著作。
冯子振(1257-1348),号海粟,自号瀛洲客,又号怪怪道人。湖南湘乡县洪塘乡(今谭市镇)山田村人。至元二十四年(1287),侍御史程鉅夫奉旨到江南求贤,向忽必烈推荐了赵孟頫等二十名儒士,冯子振因在其列而人京,官集贤待制。二十九年(1292),因写诗誉桑哥,及桑哥败,被遣还家。元贞元年(1295)再次人京,官复原职。大德十一年(1307)被免职。延祐元年(1314)官承事郎,至正八年(1348)卒,封侍御史。 关于冯子振的籍贯,文献中有五种说法:一、东海人。此说见于《乾隆顺德府志》。二、攸州人。此说源于《元史》卷一百九十,流传甚广。《元史类编》卷三十五、《湖广通志》卷五十七、《元诗选》、《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四库全书·万姓统谱》、《宋元学案·补遗》、《嘉庆攸县志》、《同治攸县志》等皆因袭之,几成定论,故近现代所
脍炙人口的成语是怎么来的?周代八珍都是什么?伊尹是辅佐商汤代夏的功臣,他的哪些话成了中国烹饪的理论基础? 中国*次正式的宴会 夏朝的 钧台之享 ,地点就在如今的河南禹州市境内。这场王的盛宴是一个什么样的排场,座位是怎么划分的,食物是怎么摆放的,吃的都有哪些美食? 《味道河南》是目前国内平面媒体*梳理、揭秘饮食历史、文化乃至地方饮食特色、掌故、人、事件、现象等具有人文关怀的大型系列文化报道。该书即由该专栏整理而来。 目录 一、厨子、宰相和间谍 二、话说 本味 三、当番茄遇上鸡蛋 四、皇城根儿的碎片 五、骄傲是这样炼成的 六、夜市,从北宋东京开始 七、北宋小吃我们还在吃 八、飘着传说的开封菜 九、北宋开封的茶与茶坊 十、油条明星、博物馆长 十一、老字号的坚守与传承 十二、百年陈家菜藏在大花园 十三、名厨世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研究历来是学术中的显学。 已故朴学家吴林伯先生是马一浮大师的嫡传弟子,一生致力于《文心雕龙》的研究,见解幽深而独到,堪称业界权威,他的大弟子陈书良教授于繁华纷扰中独立苍茫,以振兴朴学为己任,继承先师衣钵,将《文心雕龙》研究延续下来,发扬光大,以飨后学。 陈书良对《文心雕龙》原文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本书原文部分系文字上采用黄叔琳本,按照“三准论”将其篇次重新排列。另外,在前贤对它校注的基础上针对一些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之处,略陈陋见。凡前贤鸿笔已举,概不复陈;而管见虽浅,聊作引玉之砖。另外本书译文基本采用郭晋稀先生(《白话文心雕龙》,并对其相应作了改动。
黄仲则的诗歌,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时会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那句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饿乡纪程》)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再次提到黄仲则:“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羊牧之《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 郭沫若说过,郁达夫不仅很喜欢黄仲则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似乎有意在学他,“他的短篇小说《朵石矶》便是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而其实是在《夫子自道》”。(《郁达夫诗词钞序》)在解放前的三十年间,有关黄仲则的年谱,评傅、各种选本,陆续出版,数量之多,超过清代其它诗人
钱基博先生不仅是一代 硕学通儒,也是一位卓有成绩 的古文大师。他对韩愈生平与文章的学习钻研,可谓终其一生,心得极多。《钱基博集:韩愈志、韩愈文读》乃《钱基博集》“韩愈研究”部分,全一册,辑入了先生的两部精心结撰之作,即《韩愈志》和《韩愈文读》,并附录一篇专题长文《韩文读语》。《韩愈志》以史体着论,不同於“五四”以来一般的文学家评传;《韩愈文读》则采用解题、夹注与文末集评相结合的编撰体例,亦非今日流行的文学作品导读可比。《钱基博集:韩愈志、韩愈文读》对作家作品的论评,析理精微,叙事贵可考信,立信薪於有本,比次有法,义不拘虚,并以其体例的和见解 的深刻,成为韩愈研究史上的重要着作。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阮籍集校注》是陳伯君先生的遺著。陳伯君名紹功,以字行,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在校時曾師事黃侃、黃節、馬敘倫、吳梅諸先生,畢業后從事教育、新聞等工作,性耽文史,長于詩詞。在本書之前,阮籍作品向無詩文合集的校注本,唯《詠懷詩》部分有黃節等人的注本行世,本書是次對阮籍詩文進行逐篇校勘和注釋的整理本,其中引用大量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楚辞》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能使当代读者滋生永恒不变的审美愉悦。 吴楚材、吴调侯选的《古文观止》,与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流播广泛,历久不衰,可谓诗文选集中的双壁,发蒙养正,初学写作,尤为实用。为配合新时代的阅读需求,本书从原书中精选名作中的名作,重新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嘉祐集笺注》内容简介:苏洵字阴允,人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禅符二年(一○○九),卒于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享年五十八岁。洵出身寒微,少喜游荡,年已壮犹不知书,其父苏序亦纵而不问。年二十七始大发愤,然屡试不中。嘉佑初挈二子入京,以雷太简、帐方阵荐,得识欧旸修,为座上客。修称其文有厚之风,并荐陶于朝。修知礼部贡举,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第。自是父子三人名动京师,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苏氏文章辽擅天下。以修举荐,朝廷两次召陶试策论于舍人院,陶辞不就,遂除洵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礼书,以陶为霸州文安县主簿,舆陈州项城令姚辟阳令眺辟共主修撰。书戍,方奏未报,赍志以殁。
《杨毓麟集》内容简介: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他一生追随孙中山、黄兴奔走革命,以务实、勤勉、激进而著称于世。他力主“中央革命”,多次图谋打人清廷内部,实行反戈一击;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亲制炸弹,组织暗杀团,对清廷要员实施暗杀。他还是著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者,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编》、《神州日报》、《民立报》等多种报刊的总主笔或撰稿人,撰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皆能言人所不敢言”①,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黄兴赞誉他“思想缜密”,“美材也”②;孙中山称许他“蹈海以殉”,“亡身报国”③。其一生经历事件颇多,且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字资料,本文拟分五个问题,概述其主要活动,同时对他
《杨毓麟集》内容简介: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他一生追随孙中山、黄兴奔走革命,以务实、勤勉、激进而著称于世。他力主“中央革命”,多次图谋打人清廷内部,实行反戈一击;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亲制炸弹,组织暗杀团,对清廷要员实施暗杀。他还是著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者,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编》、《神州日报》、《民立报》等多种报刊的总主笔或撰稿人,撰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皆能言人所不敢言”①,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黄兴赞誉他“思想缜密”,“美材也”②;孙中山称许他“蹈海以殉”,“亡身报国”③。其一生经历事件颇多,且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字资料,本文拟分五个问题,概述其主要活动,同时对他
杨仁山(1837--1911)(清道光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名文会,字仁山。池州石埭县(今安徽省石台县)人。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杨仁山以居士佛学的开拓者和佛学教育家着称。他一生十分执着地为弘扬佛教事业而尽心尽力,不断地进行佛经的搜求、整理和刻印流通,并兴办佛学教育,策划各种振兴佛教的方案,以一个提倡者、组织者和实践家角色做了许多踏实的努力。因而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以至整个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右丞集笺注》是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王右丞集笺注》主要有卷之一,古十首;卷之二,古诗三十首;卷之三古诗二十三首;卷之四,古诗二十九首;卷之五,古诗三十二首;卷之六,古诗二十六首等。
宋蜀刻本唐人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此蜀刻本未见各家著录,与同行之各本杜荀鹤集相较,有不少可取之处。 这本《杜荀鹤文集》是“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