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编宋词人苏轼词作200余首,附部分诗。
《清诗别裁集》选录乾隆二十五年(1760)去世诗人之作,共录诗人近千名,作品近四千首,不少姓名不彰的诗人赖是书以存。此书所选诗作,在内容与艺术上均有一定代表性,大致反映了清初到乾隆间的诗歌创作情况,不失为了解清代前期诗歌之佳著。
晏殊《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擅长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晏几道《小山词》,代表作如《临江仙》、《鹧鸪天》等,与作者生平相关,偏向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二晏词为北宋婉约词之经典。
《宋词三百首(套装共2册)》宋词白文主要据唐圭璋先生《宋词三百首笺注》为底本,参以他本,精心校对,补加作者小传、简注,选配古代版画百余幅。
《蕙风词话》是近代词学大师况周颐的论词代表作。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当有 词心 ,强调 真 ,但亦不废学力,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 词律、 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这部词话被誉为 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 。
本书为清代词学理论名著。全书大半是对词家及词作的评论,对于词的旨趣、音韵,亦有探源辨流之论。陈氏论词,继张惠言和周济之后,极力发扬常州词派的理论,强调作词贵在 有寄托 有所感 。论词推源风骚,旨归温柔敦厚,给后来的词学研究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现据光绪二十年刻本校点整理。
本书为《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中的一套,其他还有:《元曲鉴赏辞典》、《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词鉴赏辞典》、《近现代诗词鉴赏辞典》、《古诗鉴赏辞典》。 一、本书共收入宋代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202位词人的词作721篇,它包括了国家*语文教学大纲和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必须解读和背诵的宋词篇目。每篇词作附一篇赏析文章,即为一个词条。 二、本书正文中作家的排列,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不详的则按在世年代先后为序。同一词家的词作依《全宋词》篇目次序排列或以作品编年顺序排列。 三、本书正文中的词原作,一般以《全宋词》为准,有些版本流传不一,多有异文,则择善而从之。 四、本书各词条对于词的赏析、理解,尽可能地借鉴、吸收了我国词学研究的
张炎有词学名著《词源》,词集《山中白云词》,近人整理诸本收其词170余首。其词多作于宋亡之后,抒亡国之痛,哀怨凄楚、悲愤感人,而又呈现出流丽清畅,淡远超玄,为学姜夔而能得起一体者,常与之齐名并称 姜张 ,以其相似的 清空 之韵。本书以《强村丛书》本所收《山中白云集》为底本。
此书辑高步瀛所编《唐宋诗举要》中宋诗部分,收17人、诗197首,附录金元好问诗。此书主要依据王士《古诗选》、姚鼐《今体诗钞》、吴生《古今体诗约选》编选,而又有所变化、发展。此书论点持平。所选均为大家。不过南宋除陈与义、陆游外,其他作者均未入选。作者编选的目的,在便于读者诵习,而不在反映唐宋诗的全貌。
《李清照集》,收录词作五十一首,皆为文学史上认定或基本认定易安所作,添加简注,收录品评,配以版画插图,并附录部分易安诗文作品。集后又收《朱淑真词》,得词作二十余首,内容无论记事写景,多为摹写感情生活孤寂苦恼的抒情之作。宣纸印刷,线装出版,希望带给读者朋友们更好的精神享受。
纳兰性德(一六五五——一六八五),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诗文均工,尤长於词。辑有《全唐诗選》和《词韵正略》。著有词集《侧帽集》和《飮水词》。诗,徐乾学综合編纂其诗、词、文、赋成《通志堂集》。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又思想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益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因而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飮水词”的局面。 纳兰词地真纯、自然、深婉、凄美。王国维在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習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壇上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美术风格。 《纳兰词(套装共2册)》所收词作壛選自陈乃乾辑《通志堂词》,并参考其它版本,对其中个别字进行了修
周邦彦为词家的集大成者,兼得秦观、苏轼、贺铸等前人之悠长,众体皆善。《宋史 艺文志》著录周邦彦《清真集》十一卷,陈振孙《郡斋读书志》著录《清真先生文集》二十四卷,都已亡佚。《片玉词》的名称,起自宋陈元龙注本,称《详注周美成片玉集》,共十卷。近人辑补,共收词二百零六首,断句一则。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着。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慨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今天,国粹才装书的踪迹愈夹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来了不少惆怅和遗憾。我们编印《文华丛书》,实是为喜好传统文化的士子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慰藉。 丛书立意是将传统文化之精华萃于一编。以内容言,所选均为经典名着,自诸子百家、诗词散文以至蒙学读物、明清小品,咸予收罗,经数年之积累,已蔚然可观。以形式言,则采用激光照排,文字大方,版式疏朗,宣纸精印,才装装帧,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時代變遷,經典之風采不衰;文化演進,傳統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懷遠之慨今人有探幽訪勝之思。在印刷裝幀技術日新月异今天,國粹纔裝書的踪迹愈夾愈難尋覓,给傾慕傳統的讀書人帶來了不少惆悵和遗憾。我們编印《文華叢書》,實是為喜好傳統文化的士子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慰藉。 叢書立意是將傳统文化之精華萃于一编。以内容言,所選均為經典名著,自諸子百家、詩詞散文以至蒙學讀物、明清小品,咸予收羅,經數年之積纍,已蔚然可觀。以形式言,則采用激光照排,文字大方,版式疏朗,宣紙精印,纔裝裝幀,讀來令人賞心悦目。
夢窗詞刻本,現存早的是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的《夢窗甲乙丙丁稿》,清代杜文瀾重加校勘,改正了毛本的錯簡和脫誤。王鵬運、朱祖謀二人合校之《夢窗詞甲乙丙丁稿》,于光緒二十五年刊行。以後朱祖謀又多次復校,刻入《彊村叢書》者為三校本,刻入《彊村遺書》者為四校定本。 本次整理,以《彊村叢書》三校本為底本,彙校了杜文瀾本,王鵬運本,朱祖謀二校、四校本,《四明叢書》本,參校了《欽定詞譜》《歷代詩餘》《詞綜》《絕妙好詞》《詞繋》等。本次彙校中,全部迻錄了鄭文焯手批夢窗詞的校語,是為首舉。箋釋工作,吸收了前賢和今人的諸多成果,如朱祖謀、夏承燾、陳洵、劉永濟、楊鐵夫等,凡有徵引,皆冠以姓名,以示不敢掠美。諸家評說則歸入集評。在全書之末,附諸刻序跋、歷代評論、論文選錄等吴文英研究中有標誌性
纳兰性德(一六五五——一六八五),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诗文均工,尤长於词。辑有《全唐诗選》和《词韵正略》。著有词集《侧帽集》和《飮水词》。诗,徐乾学综合編纂其诗、词、文、赋成《通志堂集》。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又思想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益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因而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飮水词”的局面。 纳兰词地真纯、自然、深婉、凄美。王国维在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習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壇上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美术风格。 《纳兰词(套装共2册)》所收词作壛選自陈乃乾辑《通志堂词》,并参考其它版本,对其中个别字进行
《屈赋通笺附笺屈余议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收录了《屈赋通笺》、《笺屈余义》、《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四种。前两种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本校订重排,另增附《释屈赋三“耿介”义》、《屈赋研究法之商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屈原逝世二千三百三十周年》、《屈赋篇章疑信诸问题答席启驯先生》五篇文章;后两种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本校订重排。以上四种,从各个方面对屈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屈赋通笺附笺屈余议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由刘永济编著。
公元一八五四年初夏,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在离长沙不远的铜官渚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战斗。战事伊始,湘军即『乡团勇先溃,陆军随之,所结浮梁断,溺毙二百有奇。水师中贼伏,亦溃。贼艘直犯帅舟,矢可及也。』(李元度《题铜官感旧图》)情急之中,曾氏双眼一闭,从船边扑入水中。即将没顶之际,其幕僚章寿麟(字价人)及时跃人江中,将曾氏救了上来。 十多年以后,湘军攻克天京(今南京),彻底击垮太平天国,清朝迎来所谓『中兴』。曾国藩位极人臣,名震天下。章寿麟在铜官一战之后,随军攻伐,却仅谋得个泰州知州的职位。湘军攻陷天京之后,调军中管理营务数年,一直未任显赫之职。在旁人看来,湘军之『材官走卒,皆崛齐显贵,而章君湛湛浮浮,以知州终。』(张謇《施报说!题章氏铜官感旧图》)曾对救命恩人未免不
本书收录竹枝词4486首,以吟咏湖北为题旨,从铺陈空间而言,有总括湖北全省的,有分述某一州县乃至一街一巷、一桥一村、一人一事的;从时间段落而言,自唐宋至元明,起于清末民国,上溯千载,下涉现世,共同编织成时空纵横、宏观概述与微观细描相交合的湖北风貌全景图,又以清末民初篇什较为密集,称其为以近世作展开部的韵文体简明湖北百科全书并不过分。 本书所辑,较为繁富也尤具认识价值的,是关于近世武汉的篇什。清道光间叶调元所撰篇帙浩繁的《汉口竹枝词》(292首),状述当年作为“贸易之巨区”的汉口“商贾麇至,百货山积”的情景。继此之后,民初罗汉的《汉口竹枝词》、蔡寄鸥吟咏武汉的多篇竹枝词(《女子解放》、《旅馆竹枝词》、《洪山竹枝词》)等,则提供了关于武汉社会及文化转型的生动影像。以罗汉1915年载于《汉
《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收录《花间集》十八家;温庭筠《金荃词》七十首、皇甫松《檀栾子词》二十二首等。共收词作一千二百三十二首。《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将古今评论、文句考注与个人解读共冶一炉,每位词人有 小传 和 集评 ,每首词作有 注释 、 赏析 与 集评 ,收集了史乘笔记及专集总集里的相关资料。
《辛弃疾词》自宋代编为《稼轩长短句》,一直流传不绝,版本众多。现代注本以邓广铭先生所着《稼轩词编年笺注》为详尽精当,影响颇大。今以此本为据,精选辛词名作二百零二首,并酌加注释,附录古今词评家的部分词评,单评列于词后,通评附于书末,编为是书。采用宣纸綫装,列入『文华丛书』出版,以飨读者。
福建自宋代起,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带动文化、教育事业全面进步。而官学、私学的发达,闽学的创立与传播,科举的兴盛,以及雕版印刷资源的丰富和水上交通运输的便利,都促成福建刻书业的快速崛起。福建建阳随即与浙江杭州、四川眉山并列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这种兴旺景象在元代得到持续发展,并一直延续到明末。 宋元时期的福建刻书以其刻书数量多,营销范围广,影响整个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宋祝穆云(建宁)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气叶梦得言福建本几遍天下气朱熹也称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气宋元之际熊禾亦谓书籍高丽日本通。从这些文字中不难想见当时的盛况。 宋元福建刻书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其中的精华部分如:泉州州学刻《禹贡论》,蔡梦弼刻《史记集解索隐》、《杜工部草堂诗笺》,魏仲举刻《新刊五百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