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散曲》,隋树森编。全书收录元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作家后撰有小传,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献来源。参用各种珍本校勘,撰有详细的校勘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创作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次出版据1964年初版修订。按原书《订补说明》改正讹误,增补案语,补遗篇目依原书编次体例散入正文。共新增作者6名,新增曲目53首(小令32首,套数21套)。索引同时修订,包括《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和《作家曲牌索引》两套,按音序与笔画排列,便于查检。版式重排,原书双行小字改单行,精美简洁,适于阅读。
本书收录的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繁体竖排,宣纸线装出版 在我国绚丽多姿的艺术百花园中,戏曲是一门影响广泛、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我国的古代戏曲源远流长,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从北宋中叶正式形成,先后经历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中后期的花部等发展阶段。在这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戏曲名著,其中,尤以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四剧熠熠夺目,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传奇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传奇的*成就,被誉为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
《玉茗堂還魂記》二卷,明湯顯祖撰。 湯顯祖(一五五○-一六一六),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明代著名戲曲家、文學家。萬歷十一年進士,歷官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徐聞典史、浙江遂昌知縣等職。後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并受李贽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著有《還魂記》、 《邯郸記》、 《南柯記》、 《紫釵記》四部傳奇,合稱《玉茗堂四夢》,以《還魂記》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開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黄燮清的《倚晴楼七种曲》包括七种传奇:《帝女花》、《桃溪雪》、《茂陵弦》、《凌波影》、《脊令原》、《鸳鸯镜》、《居官鉴》。另外还有《玉台秋》、《绛绡记》两种传奇。 《帝女花》写清军攻占北京后,崇祯帝之女坤舆公主欲在尼庵中削发出家,原与公主有婚约的周世显多方寻访得知公主下落,清廷仍用公主出嫁的礼仪为他们完婚。此剧演唱颇广,还流传到了日本。 《桃溪雪》写清初耿精忠降而复反,派总兵徐尚朝向永康、金华进军,永康地方官献出了守节在家、能诗善画的吴绛雪以作为交换请徐尚朝退出县境,吴绛雪旋即跳崖自尽。
元王实甫《西厢记》是元杂剧中流傅为广泛、影响*的一部文学名著。明人贾仲明称其为“新杂剧,旧傅奇,《西湘记》天下夺魁”。明清两代,评点整理无数,著名者有徐士范、王骥德、徐文长、闵齐伋、凌蒙初、金圣叹、毛奇龄、李渔等。《西厢记》现无元刻本存世,但丰世之明刻本逹六十多种,多为明万历以后刻本,以明凌蒙初刻本和金圣汉评点本《第六才子书》为流行,其中金圣汉评点本,清李渔曰:“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明何璧校刻《西厢记》也是从文人欣赏《西厢记》的角度来整理的。 何璧,明福建福清人,字玉长,少放浪形骸,使酒纵博,后尽读清流王若家藏书,能诗文。游徽州,知县张涛延上宾,随涛开府辽东。明万历四十四年校刻《西厢记》,认为世章坊本多为“俳优唱本”,且“用圈点,兼作
《唐诗三百首》是旧时家塾课本,共六卷,选唐诗三百零十首,由蘅塘退士辑于清代乾隆年间。后由四藤社增补杜甫“咏怀古迹”三首,分体编排。该选本偏重生活及个人情怀的描写,其中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 《宋词三百首》据疆村(朱孝臧)选本为底本,另以词牌分类,并据《词学全书》添加词牌简介。因疆村本多选周邦彦、姜夔等派作品,故另据明代毛晋辑《宋六十名家词》及清末江顺治辑刻的《宋元名家词》等补入所遗宋代名家词百余首,以其囊括宋词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 《元曲三百首》据元代杨朝英选辑《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及《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为底本,同时补入《梨园按试乐府新声》部分套数、小令,依照曲牌进行分类,并添加了曲牌简介。
全名新刊耀目冠場擢奇風月錦囊正雜兩科全集,又稱全家錦囊,戲曲與散曲選集,明汝水徐文昭編集,詹氏追賢堂刊行。現存嘉靖癸丑(一五五三》重刊本。全書分正編、續編、時興曲三個部分,其中在續編中收錄荆釵記二卷,題作摘匯奇妙戲式全家錦囊荆釵,為荆釵記的删節本,相當於汲古閣本的家門、會講、慶诞、議親、受釵、繡房、辞靈、合卺、分别、赴試、閨念、參相、獲報、大逼、投江、哭鞋、見母、遣音、薦亡、責埤、團圓等二十一出。
《元曲选》,一名《元人百种曲》,是明代著名戏曲家臧晋叔选编的元杂剧选集(其中阑入少数明人作品)。剧本选录的既富且精,又大多经过臧氏的加工整理,科白完整,并附有音释。在现存一百五六十种元杂剧中,有很多优秀作品主要是依靠《元曲选》这部书得以保存和广泛传播的。 本书从标点到校勘,从文字到内容,从作家介绍到作品述评,我们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即给读者提供一个较完善的本子,使它既能帮助广大读者读懂作品,又能对元曲研究者有所启发,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但《元曲选》包罗非常广泛,点、校、注等工程浩大,而我们的才力又有限,功底不厚,经验不足,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甚望海内外专家及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与当代名家国画系列四种之一,另三种是《诗与画·唐诗三百首》、《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文与画·古文二百篇》。 元曲是中国文学中有成就的瑰宝之一,包括散曲与剧曲两部分,它汇萃前代文学的精华,以尖新泼辣,雅俗兼容为特点,代表着我国传统韵文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历代读者当中有广泛的知音。元曲的总集与选本,自明清以降,皆有刊刻行世。这次我们推出的《曲与画·元曲三百首》,着眼于该书的鉴赏与收藏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诗(词曲)画的互补功能,追求图文并茂、装帧高雅华美之特色。为此,本社以中华书局1958年版《元曲选》、1986年版《全元散曲》为底本,参酌他本,选录各家剧曲,散曲310首,力求反映元曲的发展概貌,特邀全国当代知名画家为每首元曲绘制精美国画,使曲情画意交相辉映,同时配以
《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为套书,共五册,主要介绍中国古典戏曲清代编。
《西麓堂琴谱》:明代琴谱。编者汪芝。汪芝住在歙县自筑的西麓堂。其琴论又大部分录自南宋许理的《琴统》,故称《西麓堂琴统》。汪芝,字时瑞,号支风山人,安徽歙县人。自幼爱好音乐,尤其弹琴与音律之学,他博采诸家,搜集、整理古琴谱,历时三十年,终于编成此书。此书成书于嘉靖乙酉(一五二五)年。共二十五卷。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它人的论文、杂说。后二十卷收录自宋至明琴曲一百七十曲,以及外调琴曲一百多种等,多为其它琴谱所未收。其中除注明抄自宋本外,大部分是极为罕见的远古遗响,如《广陵散》、《神人畅》、《风云游》与宋人所作的《宋玉悲秋》等。在明代的琴谱中,这是一部收入传统琴曲多的琴谱,这些古曲对于研究汉魏六朝以来琴曲创作的艺术成就及作为鉴定琴曲创作时代的依据,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扬州清曲(又称小曲、小唱、小调)是扬州乡土文化的瑰宝,也是祖国民间艺术定库里的一笔珍贵遗产。 它起源于古老的扬州民歌,传承了元明俗曲,又兼收并蓄“传自四方”的时调精华,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在口口相传中不断丰富提高,终于炼成南北交融、雅俗共赏、兼具深厚历史内涵和鲜明地方色彩的一种古典曲艺。 本书编辑宗旨一是求全,二是求真。 首先是求全。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曲词,中卷为曲调,下卷为曲论。 本卷现共收单曲354种、小套曲49种、大套曲12系列75种。就现有条件来看,仍是扬州清曲有史以来收入曲目多、内容丰富的一部词集。 曲词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收集、六十年代散失、又于八十年代重新搜集和补记的那一批艺人口述记录稿。 其二,是流传于农村秧歌中的小曲曲词。 其
元曲一词,主要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两类文体。散曲是元代我国北方民间新兴起来的一种口语味比较浓厚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杂剧,于曲文之外,还夹杂着宾白、科介,以表演故事。这两种新兴的文学,在当时大放光芒。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人们都认为元曲与唐诗、宋词,在我国韵文史上可以鼎足并峙。 近四、五十年,我的业余时间,绝大部分都放在对元曲的研究上。对元散曲,我纂辑成一部元人散曲总集《全元散曲》,辑入元代曲家二百二十人的散曲,计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七十余首,并用很大气力做了校勘。对元杂剧,我于校点明人臧懋循的《元曲选》之外,又把现在还可以看到的,不见于《元曲选》的元人杂剧,汇编为《元曲选外编》,便于读者阔读现存所有的整本元人杂剧。今天,我们对元曲只做一般研究,把这些作品郡拿来阅读,似无
《全元散曲》为隋树森先生所编,从金代元好问开始,至明初谷子敬至,收录有元一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作家后撰有小传,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献来源。参用各种珍本校勘,撰有较详的校勘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创作情况,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明清八大家文钞》,民国四年(1915)王文濡编选,收录明清古文名家归有光、方苞、刘大栅、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等八位的优秀散文作品,主要是明代【唐宋派】和清代【桐城派】的作品。编者谓编辑此书的目的在于“存先正之典型,树后学之模范气”。 【唐宋派】是明代文学流派,茅坤、归有光等人是其代表人物。他们反对当时的前后七子【文必秦漠】的主张,反对盲目尊古的倾向,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并重视在散文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唐宋派】的散文创作对后世较有影响,清代【桐城派】即继承了它的传统。
全书七万余言,中英对照,近500幅精美图版。 鼻烟壶始于清康熙朝,后由于皇帝喜好,令官作坊集各种工艺材质制作,尽善尽美,举世赞叹 袖珍中华艺术 ,其中尤以内画鼻烟壶凭借细钩笔穿过小孔在方寸间左右相反作画,堪称鬼斧神工,亦是鼻烟壶制作中惟一能真实体现书画主流艺术之美的类别。 冀派内画大师索振海,内画作品清新脱俗,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其于山水、花鸟、走兽、人物、仿古、肖像,无所不精。尤善山水,运笔墨染,有如神助,人称 壶中傅抱石 ,又有谓内画至此境界,已空前,恐绝后。 索振海天纵英才,胸中自有画稿,信手捻来,即成佳作,由于其深厚的国画底子和不凡的艺术天分,许多存世精品皆为一次绘成的孤品,此书中收录多为其孤品或妙作,于各类别的作品亦少重复题材,画法亦囊括写意、工笔、写实、油彩、泼墨等不
此为金元大家元好问诗集的全新整理本,分校勘、编年、注释三部分。校勘部分以毛本为底本,以李诗本、李全本、施本为主校本,参校方本、郭本、姚本,力求超越前贤,接近元好问诗的原貌;编年方面,主要以狄宝心的《元好问年谱新编》为基础,结合校注成果,对元氏全部诗作做系统考察,对相关成果得失做全面梳理;注释方面,近世注本皆为选本,此次针对现今研究需要提供较详的全诗注释。书后附录元好问诗篇目索引,便于查询。
《近代八大家文钞》,民国五年《1916》胡君复选辑,收入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文学家王阖运、康有为、严复、林纡、张謇、章炳麟、梁启超、马其昶等八位的优秀散文作品,原名《当代八家文钞》,这是【五四】运动前当代学人的后一部古文作品结集。 《近代八大家文钞》兼收井蓄,不拘流派,新旧杂陈,不仅展现了【桐城派】古文的流凰余韵,也反映了【新文体】的蓬勃发展,如八家中的林纾和马其昶,即为【桐城派』末期的代表人物。而八家中的康有为实开梁启超【新文体】的先路。康有为的文章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序定局,又能吸取其所长,思想奔放,直抒己见,据古证今,畅所欲言,意无不达,梁启超的【新文体气对传统古文更是一次猛烈的冲击。他的文章纵笔所至,不加检束,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他充分发挥了散文的宣传作用.
古琴是中华民族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古琴这一古老的乐器与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史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中国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古琴音乐具有深沉蕴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含蓄的、内在的神韵和意境,它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只有深入研究古琴音乐,才能对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有更真切的认识。 “琴、棋、书、画”以琴为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古琴于二OO三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气受到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