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优选成就,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 本书的译文采用书局孙通海等人所译“文白对照”本《聊斋志异》的译文部分,又约请《聊斋志异》研究专家于天池先生做了注释、题解,并对译文进行了修改。本书的注、译、题解中时见独到见解,对于读者阅读理解大有禆益。
《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共6册)(精)》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丛书的清代部分,收录了《筠廊偶笔》、《今世说》、《虞初新志》、《坚瓠集》、《在园杂志》、《履园丛话》、《归田琐记》、《浪迹丛谈》、《茶余客话》等二十种有清一代极富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的笔记小说。整理过程中,精选底本并加以标点、校勘,简体横排,既保证内容上的准确与严肃,又保证使用上的方便与实用,集中体现了本套丛书一贯以来的代表性、实用性、美观大方、经济方便的特点。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世界文学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不引经据典、饶有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 《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全书共收唐太宗诗93首、赋5篇、论文25篇、文告456篇。作者对唐太宗作品做了辑佚、解题、校勘、注释、系年。唐太宗一生著作,除明代《唐五十家集》收有若干诗文以外,一直阙如。本书整理了唐太宗全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古籍整理的一项空白。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政绩显赫,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卓有建树的帝王。《唐太宗全集校注》收有唐太宗诗93首、赋5篇、论文25篇、文诰456篇。基本囊括唐太宗全部作品。作者对这些作品做全面整理(标点、校勘、注释、系年)。书后附《唐太宗宴会巡游校猎年表》、《试论唐太宗的诗》、《论唐太宗的文》、《唐太宗的文化建设业绩》等。唐太宗一生著述,除明代《唐五十家集》中收有诗60首、赋3篇外,全集的编辑整理一直阙如。本书即填补这项空白。其收辑之全,标点、校勘、注释、系年费工之繁复
《水浒传》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它集合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贯穿小说始终的,是一种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报国”思想,和具有浓重平民色彩的英雄主义精神。《水浒传》塑造了一大群性格鲜明、光彩夺目的传奇英雄:果敢刚烈的武松,忠勇莽直的李逵,粗鲁质朴的音智深,悍勇精明的石秀,仗义干练的宋江等。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热烈地称赞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水浒传》继随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千锤百炼出生动的、极富表现力的、异常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堪称炉火纯青。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
安德烈耶夫被高尔基称为“两个世纪之交欧美大洲最有趣和最有才华的作家”。鲁迅说他“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本书所选《红笑》、《萨什卡·日古廖夫》等篇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和文学史上公认的名著。读过它们,读者便永远不能记忆“红笑”的深刻含义,领受到其撼人心魄的力量,而《萨什卡·日古廖夫》等八篇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和文学史上公认的名著。读过它们,读者便永远不能忘记“红笑”的深刻含义,领受到其撼人心魄的力量,而《萨什卡·日古廖夫》中已故省长的儿子成为绿林罗宾汉的故事却又感人至深。
全书共收唐太宗诗93首、赋5篇、论文25篇、文告456篇。作者对唐太宗作品做了辑佚、解题、校勘、注释、系年。 唐太宗一生著作,除明代《唐五十家集》收有若干诗文以外,一直阙如。本书整理了唐太宗著作,填补了我国古籍整理的一项空白。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政绩显赫,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卓有建树的帝王。《唐太宗全集校注》收有唐太宗诗93首、赋5篇、论文25篇、文诰456篇。基本囊括唐太宗作品。作者对这些作品做全面整理(标点、校勘、注释、系年)
内容简介
这部笔记小说集对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哲学、语言、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所用文字却有不少古体僻字或是当时的口语、方言,不易索解。朱铸禹先生选用了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绍兴刊本为底本,校注的范围不限于世说新语本文,也包括刘孝标的注文,并采用各家的校注,包括近现代的专家们的论点及国外研究者的注释,古人的评语,对人物的异称注了本名,是一部汇集各家成就的整理性著作。
全书共收唐太宗诗93首、赋5篇、论文25篇、文告456篇。作者对唐太宗作品做了辑佚、解题、校勘、注释、系年。 唐太宗一生著作,除明代《唐五十家集》收有若干诗文以外,一直阙如。本书整理了唐太宗著作,填补了我国古籍整理的一项空白。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政绩显赫,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卓有建树的帝王。《唐太宗全集校注》收有唐太宗诗93首、赋5篇、论文25篇、文诰456篇。基本囊括唐太宗作品。作者对这些作品做全面整理(标点、校勘、注释、系年)。书后附《唐太宗宴会巡游校猎年表》、《试论唐太宗的诗》、《论唐太宗的文》、《唐太宗的文化建设业绩》等。
这部笔记小说集对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哲学、语言、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所用文字却有不少古体僻字或是当时的口语、方言,不易索解。朱铸禹先生选用了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绍兴刊本为底本,校注的范围不限于世说新语本文,也包括刘孝标的注文,并采用各家的校注,包括近现代的专家们的论点及国外研究者的注释,古人的评语,对人物的异称注了本名,是一部汇集各家成就的整理性著作。
这部笔记小说集对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哲学、语言、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所用文字却有不少古体僻字或是当时的口语、方言,不易索解。朱铸禹先生选用了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绍兴刊本为底本,校注的范围不限于世说新语本文,也包括刘孝标的注文,并采用各家的校注,包括近现代的专家们的论点及国外研究者的注释,古人的评语,对人物的异称注了本名,是一部汇集各家成就的整理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