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我国*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明胡应麟说: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该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杰作,反映了清朝康、乾时期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成功塑造了科举制度下的传统文人群像。作者吴敬梓(1701-1754)以深厚的文学素养、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卑劣丑恶刻画得入木三分。其艺术之成功,使后人有 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之叹。此外在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这种体制,对清晚期小说有很大影响,如《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等,均模拟《儒林外史》。此次印行《儒林外史》,用清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刊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改正错讹,以臻完善。
隋炀帝与朱贵儿转世成为唐明皇与杨贵妃,在这两世姻缘的时间间隔里,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好汉:忠肝义胆的秦琼、两破隋阵的罗成、三斧定瓦岗的程咬金 他们推翻隋朝暴政,开创了盛唐景象。清人褚人获 根据史书及 大量民间文学对这段历史加以演说,编 成 《隋唐演义》。该书规模宏大,故事脍炙人口,塑造人物众多且个性鲜明,是一部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历史传奇小说。
《二刻拍案惊奇》,是一部精华和糟粕相杂的著作。全书共40篇,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之言叙述明末人生事象、社会风情,反映新兴市民阶层思想观。透过商贾、官僚、文人、庶民,恶棍、青年男女等人物,斟透封建礼教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文化的典范。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二拍 。书中的故事题材多出自前代著述,凌氏进行了再创作,读这些故事,可以读到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 《初刻拍案惊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书中描写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霉运后来变得富有,读书人由贫寒后来一举成名;清官们断案明如神,贪吏们枉法凶如虎;青年男女勇敢地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却从中作梗,制造婚姻悲剧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共有四十篇,比起之前编撰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故事性更强,艺术上更成熟。其中有反映爱情生活、表现市民爱情观念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有表现善有善报传统道德观的《施闰泽滩阙遇友》;有揭露批判帝王荒淫无道的《隋炀帝逸游召谴》;有表现患难相助精神的《徐老仆义愤成家》;有反映明后期城市手工业者的生活与思想状况的《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也有浪子回头、修道成仙的《杜子春三入长安》等作品。短小精湛,曲折离奇,脍炙人口。 这部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情节跌宕,描写细腻,语言流畅,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的思想感情。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阳羡生校点。全书十五卷,详细记载了唐代科举制度及与此相关的遗闻琐事、文士风气,并保存了许多诗人别集中失载的断章零句,是后人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的重要参考书,极有资料价值。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对照《学津讨原》本补正文字出版,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此次以此本为底本,据《太平广记》、周勋初《唐语林校证》有关条目改正讹误。
《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为纪昀晚年所作,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全书共二十四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 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 鲁迅所言, 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
本名《拍案惊奇》,是凌濛初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虽故事题材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氏的再创作,展现出晚明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息。成书于明天启七年( 1627 ),内分四十卷四十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岗纵谭侠》《李公佐巧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张溜儿熟布迷魂局 陆蕙娘立决到头缘》等是其中的重要篇章。
《七侠五义》 是清代著名公案小说。作者 石玉昆 创造性地将 侠义故事融入包公案中,不仅刻画了包公这一深入民心的清官形象,而且对侠义江湖世界展开了精彩的描写,故又被称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书中的 七侠 和 五义 各有神采,其中又以忠肝义胆的南侠展昭、洒脱超然的北侠欧阳春、心高气傲的锦毛鼠白玉堂抓人眼球。
《搜神记》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所撰,现存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四百多个。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和不少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直承《穆天子传》及《山海经》影响而出现的。代表了中国志怪小说的*成就。
《警世通言》是 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三言 的第二部 ,刊刻于明天启四年( 1624), 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取世俗之事,借世俗之语,警世俗之人,疗世俗之病。书分四十卷四十篇,为人熟知的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赞朋友之谊,《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讥文士之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莫贪美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叹欢情之薄等。
本书主要描写了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本书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明天启七年( 1627),《醒世恒言》刊刻完成,至此, 三言 系统亮相。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 言恒而人恒,人恒而天亦得其恒,万世太平之福,其可量乎 ,冯梦龙寓教化于俗之苦心,可见一斑。所编四十种,较为精彩的有《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苏小妹三难新郎》《灌园叟晚逢仙女》《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
书曰 惊奇 ,则所载皆奇人异事,却又往往以不奇为奇,于凡中见奇,使小说更加生活化,更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而达到 意存劝戒 的目的。《二刻拍案惊奇》成书于崇祯五年( 1632 ),分四十卷四十篇,较为精彩的篇章有《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戏》等。
本书是《西游记》影响大、流传广的一部续作,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上西天取得真经回唐,一路上又平妖灭怪,历尽艰辛,终究功德圆满的事迹,宣扬了做人须存正心等思想,非常值得一读。 此次出版的《续西游记》是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之日本天理图书馆藏嘉庆十年刊本(金鉴堂藏板)为底本,参校其他善本,进行标点整理而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动乱的社会状况,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 本书以清初大魁堂本《绣像金批*才子书》为底本,参校《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嘉靖本)等其他版本,择善而从,进行校点、整理而成。
《结水浒传》又名《荡寇志》,此书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其间 三易其稿 ,首尾历22年,是水浒系列作品中与原著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反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所以他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 被张叔夜擒拿正法 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 此次出版的《结水浒传》以湘潭大学图书馆藏同治十年刻本(玉屏山馆藏板)为底本,校以其他善本,加以标点整理,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现存的*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描写了北宋时期108位好汉聚义水泊梁山,揭竿而起反抗贪官污吏的英雄传奇。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等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它歌颂了正义、善良和友谊,鞭挞了腐败的封建统治。它所讲述的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本书以金圣叹七十回本《贯华堂水浒传》为底本,进行校点、整理而成。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书以清初大魁堂本为底本,并参校其他诸多版本,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校勘,力争在充分保持和吸收其他版本长处的基础上,更贴近当代读者。《三国演义》故事起自汉末黄中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路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混战;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削平北方,进军南方,此后,三国互相争战各有胜负,*后归于西晋。
南北朝时期,临川王刘义庆广招天下文人雅士,搜集名士逸闻趣事,经过润色整饰,编撰成书,是为《世说新语》。 本书收录了自汉末至东晋数百年的段子精华,文辞优美,简朴隽永,可谓篇篇珠玑,是文学中之*,影响了一千多年来中国文人的风度,被鲁迅先生称为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 本书精选世说新语条目,奉清简好读为*要义,以公认善本 日本尊经阁文库藏宋本为底本,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臻美。
《包青天奇案》,原名《百断奇观重订龙图公案》,收录宋代包拯审案断狱的短篇故事一百则。包拯是北宋仁宗时的名臣,曾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以审案明察、执法严峻、清正廉洁、不畏权贵而知名。包公甚至还被神化,不只审理人间的冤狱奇案,连阴间的案件也能管了。明代中叶,政治极其黑暗腐败。老百姓盼望有清正廉明的 清官 出现,而统治者也需要有 清官 来澄清吏治,缓和矛盾。于是,歌颂清官的明察与廉洁的公案小说开始流行。凡是有关疑难案件的审判故事,往往都推到包公身上,便有人把流传在民间的包公故事搜集起来,掺杂一些史书杂记的材料,编成了《包青天奇案》这部包罗着百件讼案的话本总集。 本书始成于明万历年间,因坊间辗转翻刻,版本繁多,此处以*为通行的清嘉庆十三年李西桥作序的藻文堂刻本为底本,参校以拓本,补漏订